#天水伯约#
【安乐公,颇思蜀否。
此间乐 ,不思蜀也,不思蜀也。】
{老祖宗们看着天幕上两方对垒,两方头领的所言,使他们已经猜到两人的身份,又是三国之间的斗争。这次又说的是哪方阵营的人物。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称赞了曹丕一句:“丕儿,干的好。”大耳贼有诸葛丞相又如何,他们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三国·曹老板:“大耳贼,大局已定,放弃挣扎吧,天下归一,还百姓一个安定。”
三国·大汉魅魔:“曹贼你错了,大局未定,要说统一,也应是你和吴国归还我大汉江山。”
三国·杰瑞:刘备,你这句话就说的不对了,大汉是自己走上绝路的,这江山也是我们自己打下来的,凭什么相让与你。你刘家能坐的了天下,我们也能。”
三国·曹老板:“这句话我赞同,结局如何,我们就拭目以待。”}
【我常是一人独念,那日的惊鸿一现,他拜在我的大殿,那一日我们初见,我见他是个降将,方一眼便是已忘,光见了相衣衫上,风雪飘的摸样,我双手上去来迎,说天下自是难宁,他向我念着一个名,至宫外仍是不停,先说着一路相随,又说是天公所垂,日后他一去不回,便还有这个姜维。】
{老祖宗们已经知道这是那个蜀国乐不思蜀君王的自述。这是通过君王的自述向他们介绍名为姜维的将领。
朱元璋十分看不起阿斗,身为一国君主,不能识人善用,为了苟活,毫无骨气开带领臣子投降,竟然还有脸说出:“此间乐不思蜀。就是姜维可惜了,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朱元璋告诫自己的一群儿子们说:“咱大明绝不能出现投降的皇帝,要是让咱知道有谁的子孙投降,咱扒了他的皮。”
通过自己儿子的自述,知道他蜀汉还有叫姜维的能臣。大殿上的朝臣都在互相询问,想要知道谁是天幕所说的姜维。
姜冏看着身旁的小萝卜头,天幕不会是在说他儿吧,不行,自己决不能坐以待毙,赶紧带着自家儿子着急家族,商量对策,是在不行收拾收拾赶紧逃吧,也不知道儿子在蜀国怎么样,干的好的话,自己也有个要逃亡的方向。
天水太守马遵看着自己的属下:“我就说姜维是叛徒吧,决不能让他进入上邽城和冀县。”
诸葛亮,赵云都在看这位年轻气盛的小将,天佑他们蜀汉,让他们又得了一位大将。}
………………
【自朕的丞相死后,一瞬这天地已旧,我望着我的左右,怎与那曹魏一斗,便还是这个小将,眼中的那抹滚烫,起身后向北而望,他真像我的丞相,他继了父皇之志,要以这天地为誓,又向北伐了十一次,想拼到一个明日。】
{刘备阵营现在对姜维更加好奇了。关羽说:“姜维究竟有何能耐,能让阿斗说出想丞相这句话。”
诸葛亮从中也看出了姜维肯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说:“能让阿斗如此器重,支持十一次北伐的人,我们绝对招揽过来。看来我们要提前到天水这个地方走一趟了。”
有些大臣说:“殿下支持多次北伐,也未能统一,可能天真的不像大汉吧。”
但我中华儿女绝不向命运低头:“就算知道这结局,我也要搏一搏。”
“就是,这是后人历史,但不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历史由我们将由我们去改写。”
刘禅安慰姜将军说:“将军无论有何要求,只要孤办得到的,孤全都支持。”}
………………
【可惜了长路漫漫,轮到了魏兵来犯,他选了向死一战,仍为的是我大汉,兵临城下那一日,我向他传了降字,毁了他的心中志,已不知道是几次,他仍在喊着死战,我真是无颜来看,而后的那声长叹,我听闻亦是肠断。】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姜伯约一计害三贤,
至此已全丞相知遇之恩,已全忠义更无愧你大汉!
可你阿斗又何颜面对你大汉列祖列宗!意难平!)
{刘备听到这,再看看畏缩在丞相怀里的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蜀汉大臣也都有些气急败坏,主公的孙子能够誓死抗魏,这姜维等蜀汉将领也誓死不降,喊着死战,阿斗却在后方拖后腿,投了降,放弃了这江山,如何对得起他这些看他叔叔伯伯。要不是主公的孩子,他们都揍一顿。
刘备听的气压飙升,在看看满身怒火的大臣,这次说什么也不能放过阿斗。诸葛丞相不能保他。
想着就从诸葛亮怀里把阿斗拽了出来。“来人,给我找根藤条过来”
张飞立马递了过去。
刘备接过藤条就向阿斗身上抽取:“我让你乐不思蜀,你睁大眼看看你面前的叔叔伯伯,他们都是为我蜀汉殚精竭虑之人啊,你如何对得起这些照顾你长大的叔叔伯伯们。你对得起教导你长大的丞相吗?”
阿斗知道自己辜负了叔叔伯伯的信任,尤其是相父对自己的教导和期望。哭着喊:“相父,对不起,是阿斗的错,辜负了蜀汉。辜负各位叔叔伯伯们,阿斗愧对列祖列宗。”
诸葛丞相知道阿斗是应该向文臣武将们有个交代,听到这里他也很生气。所以也就没有阻止。
阿斗挨了几鞭子后,诸葛亮看差不多了,出声阻止道:“主公,可以了,阿斗在臣去世后还能坚持北伐,说明阿斗已经尽力了,可能当时大汉气数已尽。”
刘备听了,停了下来,也叹了口气。}
………………
【我知这天下已定,便下了最后一令,我有这一城一命,勿伤了我的百姓,我恨我那份猜忌,没让他用上全力,我恨那朝中之戏,辜负了那场知遇,我怕他拥兵自重,又怕他是个龙凤,我怕他也有一个梦,来把控朕的朝政。
他随我降了曹魏,却降的很不干脆,他见我 只一跪,更让我甚是惭愧,眼中的这个家国,是我二人的心魔,他不是败在剑阁,而是我想苟活。】
(阿斗这降保住了自己和蜀汉旧臣的性命,换来了百姓的安宁,却独独辜负了天水姜伯约的苦战。虽然是权衡利弊下的最优解,但也留下了这一个最大的遗憾)
{听到这里,诸葛亮终于知道后人说阿斗嫌《出师表》太短了。如此有能之人,自己如果没有写进《出师表》里,阿斗应该不会全心全意信任对方。
诸葛亮直接电信阿斗:“陛下,如果臣已去世,朝中之事多咨询姜维意见。”
正在作《出师表》的诸葛亮决定把姜维写上,还要大写特写,嘱托阿斗要像信任他一样信任姜将军。
阿斗看相父回复自己说:“相父,阿斗知道了。”
姜维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这么信任自己,热泪盈眶:“丞相放心,伯约一定继承丞相遗愿,一生为北伐,统一天下而战。”}
【我被锁在了宫墙,已认了胜者为王,那日却收了字一行,方知道他是诈降,我望着那封秘奏,藏到了阁楼之后,他还是想要斗一斗,没认这成王败寇,我汉室还是有望,至少是有人没忘。】
(如果刘禅没有偷藏那一封密信会怎样? 姜维大概率会被冠上想要自立谋反的逆臣,但是偏偏刘禅就藏起来了,这是属于蜀汉的浪漫。)
……………………
【我四百年的国运,还剩这一份密信,我等着三军来进,却来了他的死讯,朕最后一个将军,最后的一段名勋,我不悔到了如今,独负了这份衷心,邓艾想要个首功,钟会的冒死一争,就差了一阵东风。
他死在那片雨中,可惜了文武双全,可惜了他的忠言,那天水来的少年,以身死害了三贤,遥敬了一杯浊酒,朕三十年的好友,将军 慢走,皆怪我这个阿斗。】
(姜维,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臣子的死定位亡国的人。[流泪][流泪][流泪])
(姜维死,蜀亡。)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姜伯约一计害三贤。至此已全丞相知遇之恩,已全忠义更无愧你大汉!)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得姜伯约,如得凤凰。”)
(姜维是天水麒麟儿卧龙凤雏,最后只是个幼麟,可惜没能成为真正的麒麟)
{刘禅真正的想向列祖列宗道歉,是自己辜负各位:“列祖列宗在上,是阿斗无能不能兴复汉室”
刘家老祖宗们也知道是他大汉气数已尽,到了那种地步,已经无力回天了吧。可还是不甘啊。
哪怕是知道结局,姜维还是想要挣扎一番。
刘禅却是陷入两难境地,蜀汉已经岌岌可危了,如果继续抗魏,蜀国百姓又会有多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如果投降,自己又对不起蜀汉群臣,对不起父皇和刘家的列祖列宗们,对不起相父和各位叔叔伯伯。
相父,自己该如何选择啊,阿斗好难啊,做皇帝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