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的清晨,雾气尚未完全消散,羊苴咩城北门便被一阵震天动地的炮声打破了沉寂。
云龙身披铠甲,手持令旗,站在北门不远处的高台上,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的城墙。
这里是此前炮击中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也是他选定的主攻方向。
“开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数十门小型火炮同时喷吐出火舌,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飞向北门城墙。
炮弹撞击城墙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砖石碎片在烟尘中飞溅,城墙表面很快布满了坑洼。
城墙上的大理军士兵虽早已做好准备,却仍被这猛烈的炮火震慑得心惊胆战。
他们强压下恐惧,将滚石、热油顺着城墙倾泻而下,试图阻挡大乾军的进攻。
热油溅落在冲锋的大乾军士兵身上,瞬间冒出白烟,不少士兵惨叫着倒下,却没有一人后退,后续士兵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城墙逼近。
火炮轰击持续了一个时辰,北门城墙终于支撑不住,几声巨响后,数处墙体轰然倒塌,最大的一处缺口宽达丈余,足以容数名士兵同时通过。
“冲锋!”祝永清、祝万年兄弟大喝一声,率领步兵部队向缺口发起猛攻。
大理军在缺口处拼死抵抗,短兵相接的厮杀声、兵器碰撞的清脆声与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然而,大理军早已在连日的防御中疲惫不堪,面对士气正盛的大乾军,防线很快便崩溃了。
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有的甚至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上午巳时,大乾军成功攻占北门,赤红大旗插上了北门城楼,羊苴咩城的第一道防线彻底失守。
消息迅速传遍全城,其他城门的守军军心大乱,不少人也随之放弃抵抗,打开城门迎接大乾军。
北门失守的消息传到高泰运耳中时,他正在城内调度兵力。
这位大理相国没有丝毫退缩,迅速集结残余的数千兵力,在城内街巷中布下防线。
他下令士兵用石块、木头堵塞主要街道,在房屋屋顶与寺庙墙角布置弓箭手,准备与大乾军展开巷战,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尽管他心中清楚,援军早已无望。
大乾军入城后,逐街清扫,稳步推进。
士兵们分成小队,逐个拔除大理军的抵抗据点。
在一条狭窄的街巷中,大理军利用路障阻挡大乾军前进,屋顶上的弓箭手不断向下射箭,大乾军一时难以突破。
祝万年见状,亲自率领一队精锐士兵,从街巷两侧的房屋翻墙而入,绕到大理军后方发起突袭,才终于击溃这股抵抗力量。
巷战持续了整整半日,高泰运的部队伤亡惨重,身边的亲兵从最初的数百人减少到仅剩数十人,他本人也多处负伤,左臂被箭射中,鲜血浸透了铠甲,却仍挥舞着长剑,指挥士兵抵抗。
最终,在一处靠近宫殿的巷口,高泰运被祝万年率领的部队包围。
“高相国,事已至此,何不投降?”云龙亲自赶到现场,看着浑身是伤的高泰运,试图最后一次劝降。
“呸!”高泰运吐掉口中的鲜血,怒目圆睁,“我大理虽弱,却也是一方国主,岂会向你们贼寇投降!我高氏生于斯,长于斯,大理国虽小,也有忠烈之士!今日高某便以死殉国,无愧于列祖列宗!”
说完,他挥舞着长剑,向云龙冲来。
祝万年见状,迅速挺戟格挡,长戟锋利的刃口瞬间刺穿了高泰运的胸膛。
高泰运踉跄着后退几步,最终倒在血泊中,双眼仍圆睁着,望着宫殿的方向,至死都未投降。
高泰运战死的消息很快传到段正严耳中,这位大理国主彻底陷入绝望。
他站在宫殿内,看着慌乱逃窜的官员与士兵,听着宫外越来越近的厮杀声,深知都城已破,大势已去。
“陛下,我们快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几名忠心的亲信跪在地上,恳请段正严突围。
段正严望着宫殿内熟悉的陈设,眼中满是不舍,却也明白留在这里只会沦为俘虏。
他颤抖着脱下龙袍,换上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带着少数亲信,从宫殿后门悄悄溜走,趁着城内混乱,从南门突围而出。
一路向东南方向奔逃,他计划前往大理东部的乌蛮、白蛮部落聚集地,那里还有部分忠于段氏的势力,他想在此召集残余兵力,继续抵抗大乾军,或许还有复国的可能。
然而,大乾军势如破竹,大理已无还手之力,即便能召集到少量兵力,也难以与大乾军抗衡。但他不愿就此放弃,只能抱着一丝侥幸,在逃亡的路上艰难前行。
大乾军完全控制羊苴咩城后,云龙第一时间下达命令:“全军将士,禁止烧杀抢掠,保护城内寺庙、宫殿与百姓财产,如有违反,军法处置!”
士兵们严格遵守命令,不仅没有骚扰百姓,还主动帮助百姓清理街道上的碎石与尸体,修复被战火损毁的房屋。
对于宫殿与寺庙等重要建筑,云龙更是特意派重兵守卫,防止有人破坏。
同时,他派人请出城内的高僧大德,这些人在大理百姓心中威望极高,深受百姓信任。
这些高僧多是出家的宗室,即便是再不情愿,可是看在脖子上的利刃,和眼前被杀的小沙弥,也只好出山。
他们一个个身披袈裟,手持佛珠,走遍城内各个角落,向百姓们宣讲大乾的政策。
“大乾军入城,只为平定战乱,结束大理长期的分裂与动荡。日后大乾朝廷定会轻徭薄赋,兴修水利,让大家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绝不会亏待大理百姓。”
百姓们看着纪律严明的大乾军,又听到高僧们的担保,心中的恐慌渐渐消散,开始走出家门,登记丁口。
商铺重新开门营业,工匠回到作坊做工,城内渐渐恢复了生机。
当大乾的赤红大旗缓缓插上羊苴咩城宫殿的顶端时,标志着延续了三百余年的大理王朝正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