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湘省西部某县城。
搬运工朱山正在供销社的仓库劳动。
一百斤的包压在他身上,他瘦弱的身体感觉要被压倒。
当他把背上的包卸下,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汗水,发现一群穿着军服的人走进仓库大院。
朱山被带到一个办公室里面。
“姓名?”
“朱山。”
“年龄?”
“四十二岁。”
朱山的回答令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朱山看起来最起码有五十岁。
满脸皱纹 ,头上有白发,明显很苍老,没想到居然才四十二岁。
“家庭成员?”
“父母已经过世,妻子孙玉秀,四十岁,街道清洁工。大女儿朱雯,十六岁,小女儿朱菲,十三岁,都没上学,在家。”
“你的出身?”
“父母是地主,我自己是旧政府职员,后来参加过劳动改造三年。”
“你是否还有一个同胞兄弟?”
“是的,他叫朱江 ,四五年参加国军,参军后再没有回家过。开始几年还和家里通信,四九年之后,就再没有音讯了。这事我已经交代过多次。”
“你知不知道朱江现在在哪里?”
“不知道,这么多年没有音讯,他是死是活我们都不知道。”
“好吧,今天只向你了解一下情况,你回去后不要告诉任何人。”
向朱山了解情况的这批身穿军装的人,是从京城过来的工作组。
掸邦驻东方邻国大使向邻国表达了朱江寻亲的意愿后,邻国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成工作组,专程前往朱江的老家进行调查。
目前了解的情况,朱江的父母和祖父母都已经过世,亲人就剩下他的哥哥一家。
工作组将了解的情况告诉掸邦大使馆,掸邦大使馆立即给朱江汇报了消息。
父母和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在朱江的预期之中,他虽然悲痛,但也只能接受现实。
朱江希望能将哥嫂一家接到掸邦,希望邻国能够提供帮助。
几天之后,工作组再次会见朱山。
这次工作组的态度要亲和很多。
“今天我们来,是要告诉你一个消息。你的弟弟朱江,现在还活着。”
朱山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如何回答,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不应该高兴。
与朱江的关系,让这家人吃了很多苦,朱山不知道上面这次找他是什么意思,内心更多的是害怕,担心朱江给他们带来麻烦。
“你不要担心,朱江还活着,但不在台湾。他现在在外国,他的身份已经是外国人。朱江委托我们转告你,他希望把你们一家接过去,不知你们是否愿意?”
朱山沉默着,没有回答。
他无法判断工作组的说法是真是假。
在这个时代,朱江以前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他是非常清楚的。
这些年都不知道交代多少次了。
所以,不管是真是假,他不能冒险,不能害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想了半天,朱山下了决定。
“不管他在哪里,是死是活,都与我们无关。请你们转告他,我不会去他那里。”
工作组的人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结果,一个个面面相觑。
但稍作思考,就明白了朱山的顾虑。
这个时代,信息不畅,下层的人更是缺乏获得信息的渠道,而像朱山这样家庭背景的人,更是受到限制。
独立没有几年的国家,甚至还没来得及写进地理教科书里面。
工作组的人就是告诉朱江在掸邦,还是掸邦的领导人,恐怕朱山也不会相信。
没有办法,工作组只好返回京城,将情况汇报给上级。
掸邦大使知道后,立即将情况发报给朱江。
朱江得到消息,长叹一声,没有说话。
玉罕见朱江表情沉重,轻轻地抱着朱江 ,“要不,让老三亲自去一趟,把哥哥嫂子接过来?”
朱江握着玉罕的手,“算了,以后再说吧。”
朱江寻亲的事情, 除了玉罕,只有掸邦高层几个人知道。
有寻亲需求和想法的人,不止朱江一个人。
掸邦高层都来自邻国,掸邦部队老兵也都来自邻国。
只要还有亲人留在国内,没有人不想念的。
朱江觉得,寻亲这事,现在还是不到时候,而且涉及的人数也过多 ,恐怕会给邻国找麻烦。
朱江知道,十多年后,邻国将会打开国门,但他现在当然不能告诉别人。
但掸邦高层的人也都明白邻国的情况,也都认可朱江的分析,所以就都放弃寻亲的想法了。
十多年后,估计绝大多数老兵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正如后世有人说的,时代的灰尘,压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他们都是被历史改变命运的人,这个过程中,总有牺牲。
被历史改变命运的人还有很多,其中包括陈平。
按照后世的历史进程,陈平本身应该前往北方的京城,然后在那里遥控指挥泰南丛林的马共。
现在,陈平一家已经在景栋居住。
掸邦按照领导人的待遇对待陈平。
给陈平安排的是独立的院子,陈平一家和秘书住在环境幽静,宽敞豪华的别墅里,掸邦安排有警卫人员保护他们的安全。
陈平的两个孩子在掸邦上学。
掸邦还另外安排了一栋房屋,作为马共的办公用房。
掸邦并不限制陈平等人的行动。
当然他们的一切都在监控之中。
掸邦对马共的支持和邻国是不同的。
掸邦希望改造马共,让他们成为一支为华人争取利益的华人武装,最终在马来半岛建立一个华人主导的国家。
要改造马共,首先要改造陈平。
掸邦并没有像后世的邻国那样,让马共在自己境内设立电台,向马来亚境内进行广播宣传。
但如果马共彻底接受掸邦的建议,放弃红色的目标和口号,打出反对民族歧视,争取华人利益的大旗,在掸邦设立电台,向马来亚境内的华人进行宣传,也不是不行。
为了改造陈平,朱江建议让陈平在掸邦适当参加一些活动,甚至可以给陈平安排具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