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蓉城,皇宫大殿外,人头攒动。
曾经跟随康王、洛王、宁王,出征南诏的六万将士,以及蜀国皇宫里的所有御林军,如钢铁长城般,整齐地聚集于此。
乌昌烨气宇轩昂,步伐坚定地走出大殿,稳稳地立于中央之位。
不成和吴用,犹如忠诚的护卫,分别站立在乌昌烨左右。
卫子翰、卫乘风、卫墨影、卫柏川,四人如四座山岳,护卫在其身旁。
两百名黑衣蒙面人,如同鬼魅般紧随其后,悄然到场。
更有几个黑衣蒙面人,如押解重犯般,押解着蜀国皇帝,以及康王、洛王、宁王,站在一旁。
蜀国的文武百官,也纷纷到场,整齐地立于一侧,神情肃穆。
乌昌烨的眼眸如鹰隼般锐利,扫视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响彻整个大殿:
“蜀国的各位将士,各位臣公,朕乃南诏皇帝,乌昌烨。”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威严。
“朕的另一个身份,乃是昌业商行的东家,龙六。”
他的语气平静,却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对于‘龙六’这个名字,朕以为,在蜀国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吧?”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似乎在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一个商人的名字,何以让整个蜀国家喻户晓?”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丝质问的意味。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商人行善,每个国家都有。”
他的语气,变得温和起来。
“但是像在蜀国,如此大规模的商人行善,恐怕没有吧?”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似乎在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国土,朕也曾经去过。”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感慨。
“可是像蜀国这样的国家,却是很少见到。”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因为其他国家,每逢灾难来临,朝廷或多或少,都会尽力救济百姓。”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责备。
“可是蜀国的朝廷,根本对灾情置之不理。
”他的目光如火炬般燃烧,仿佛要照亮这黑暗的蜀国皇宫。
“这不是谁的天下,而是千千万万百姓的天下。”
他的声音,雷霆般震撼。
“在其位谋其职,总要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乌昌烨面色凝重,目光如炬,直直地指向蜀国皇帝,以及三位王爷,声音低沉而有力:
“蜀国皇帝、三位王爷,你们扪心自问。”
“这么多年来,蜀国究竟发生过多少灾情?”
“你们可曾出面赈灾,或者派人救济灾民?”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众人的心上。
蜀国皇帝冷哼一声,不以为然地说道:
“哼!……寡人身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哪有闲心去记这些琐事!”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傲慢与不屑。
乌昌烨无奈地苦笑一声,接着说道:
“是啊!……都是朕派人,带着钱粮,远赴蜀国赈灾。”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苦涩,仿佛对蜀国皇帝的冷漠感到痛心疾首。
“蜀国皇帝,仅仅是在朕,第一次派人赈灾过后,封龙六为皇商。”
“其余的赏赐,一概没有。”
乌昌烨的声音越发低沉,带着一丝失望。
“可即便如此,朕还是每逢蜀国发生天灾人祸,便派人在蜀国各地的昌业商行门口,救济百姓。”
蜀国皇帝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冷笑道:
“哈哈……无论是哪个国家,贱民皆多如牛毛。”
“而且国土辽阔,朝廷如何能够照应过来?”
“有多少皇帝,会像你一样,连国事都处理不过来,还到处行商,救济百姓?”
“你自己甘愿做冤大头,还妄想让所有的国君,都如你一般,真是岂有此理!”
他的言辞犀利,毫不留情,似乎在嘲笑乌昌烨的天真与愚蠢。
在场的将士们,群情激愤,怒目圆睁,如同一群被激怒的雄狮,死死地盯着蜀国皇帝。
他们口中发出,阵阵怒骂:
“昏君!……我们为蜀国出生入死,你却罔顾百姓死活,不顾我们家人的安危,这样的君王,要之何用!”
“就是!……我们跟随三位王爷出征,他们却只顾自己享受,而我们……只能以干粮稀粥果腹。”
“别的暂且不论,就说这次雪灾。”
“多亏南诏皇帝,不惧暴风雪,亲赴蜀国营帐,送来温暖的冬衣和热汤热饭。”
“是啊是啊!……南诏皇帝不仅如此,还为每个人发放冬衣、干粮和水囊,让我们能尽快归家,解救父母亲人。”
一位战士泪流满面,痛心疾首地说道:
“我回到家中,房屋已被积雪压垮,爹娘也被掩埋其中……”
另一位将士则泣不成声,哽咽着说:
“我的爹娘……虽未被倒塌的房屋砸死……但我带去的干粮早已耗尽……也未见任何人前来救济……我爹娘……最终还是在饥寒交迫中离去!”
刹那间,所有将士,乃至文武百官。
皆因家中亲人,在这场雪灾中的凄惨遭遇,忍不住悲恸大哭起来。
那哭声,如泣如诉,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