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姐,你今天过来到底有啥事情啊。”他可不相信只是因为自己的娘想自己了,才过来看看的。
这不符合易小夏的作风,肯定是有事情的。
“我不是跟着我的老师来的吗?”
“那怎么了?”
“我的这位老师是个大学生,只不过刚毕业就被分到了我们的学校,她觉得我是读书的苗子,所以想让我考高中上大学。”
易小夏说完之后看向了易立东。
她知道这和他们之前所规定的路线是不一样的。
因为家庭原因,易小夏第一个提出来的不上学,但是当时被娘严词拒绝了。
不管多苦多累都不会让她不上学的。
所以这个事情就无疾而终了。
但是等老四上学之后,家里的压力就更大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四个孩子上学,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再加上自己的娘亲就一个人。
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有自己大伯每年的十块钱,但是依然捉襟见肘。
而且农村家家都不好过,借钱也很难借到。
所以她和易立东才决定不上学了,让给老三和老四,让他们两个上学。
但是经过询问女孩是很难挣到工分,易立东能挣半个工分。
经过两人商量,确定下来的路线是,易立东帮助家里挣工分,而易小夏则是在上完初中之后,去读中专。
经过他们打听,大部分中专就是两年而已,到时候就有可能分配工作。
这样比挣工分合适。
才有的易立东和易小春的逃学,而且后来又来到的四九城。
易立东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姐,陷入了沉思。
他没想到易小夏是因为这个事情来找自己的,原来两人确定的是易小夏是上的中专。
自己大伯家的大姐就是上的中专,现在已经分配到了厂子里面做驻厂医生了,虽然因为年限比较短,工资不算高,但是比学徒工的可好多了。
后来易立东自己也复盘过这条路,发现还是可行的。
毕竟如果上高中,再上大学,即使现在的学制比较短,也得五年以上了。
这么一算也得六五年左右毕业了,到时候肯定会受影响。
如果是正常的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可能到时候就毕不了业了。
所以提前工作这条路是可行的。
虽然知道上大学以后肯定是比中专好的多,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后更加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是十年期间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这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毕竟不是一天两天,谁也不敢保证不出问题,所以依然支持中专的路线。
上次回去的时候,还用一个上高中的推荐名额给小秋换了一个当兵的名额。
虽然只是推荐名额,但是在农村还是非常的的吃香,这个事情易小夏也是知道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推荐,能不能当上兵还说不好,但是没有推荐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年代很难有别的出路,像易立东和易小春这样的,属于少数中的少数,不能作为依据。
所以如果没有推荐名额,现在如果小夏在要上高中的话可就得自己考试了。
虽然知道这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有个问题,这个名额是因为小夏不上高中才给的别的同学,如果小夏上高中的话,是不是这个名额必须给小夏还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会不会出问题,谁也说不准。
因为这个推荐名额是因为小夏是年级第一才给的她,但是她不想上高中才顺延到了她同学的头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易立东才拿一个用不到的高中名额给小秋换的当兵的推荐名额,毕竟这个名额也不是小夏独有的,想给谁就给谁。
易小夏可以使用,但是不能赠与,只能是不考高中了,这个名额才能顺延,当然这里面肯定有别的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的就能顺延的。
他可是知道现在不止是成绩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成分的问题。
如果上高中,这里面的事情能保住吗,别在牵扯到他们。
“是不是你老师给你说什么了?”易立东现在不能保证这里面没有事情,所以先听听小夏老师是怎么说的。
“我老师倒是没说什么,她只是觉得我如果不上大学很可惜,所以让我来商量一下,老师说大学的费用不用担心,不用交学费,而且还有助学金。”
易小夏说完盯着易立东,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易立东听完易小夏的话之后没有说话。
他现在知道,这根本不是她老师让她来的,而是小夏自己想来的。
看来她是想上大学了。
也是,大学啊,在这个时代可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有这个能力的人谁不想上啊。
至于小夏所说的学费问题,在易立东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不说他空间里面的产出吧,就是他的工资也是能够完全覆盖小夏的学费的。
自己担心的根本不是这个问题。
但是还没有办法和易小夏说明是什么问题。
虽然原来两人规划的挺好,但是如果自己的娘知道了大学不要学费,学杂费也能有救助金的事情,估计可能答应的概率会非常的大。
他也明白了小夏到自己这边来的原因。
那就是她可能觉得她有点出尔反尔了。
本来说的就是易立东退学,易小夏上中专,早点工作,这样也能给家里减少负担。
但是现在如果上大学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要增加将近五年的时间,所以确实得过来说一下。
易立东现在也有点纠结。
上中专是最好的,毕竟这条路虽然很平淡,但是是最安稳的。
再加上他们家的成分,还是没有问题的,也不用下乡,而且也不会在十年中间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理由都没有办法和易小夏说。
毕竟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怎么说啊。
而且既然小夏过来找自己说了,就有这个想法了。
再加上看到自己有工作了,而且在四九城也有房子了,还能时不时得接济一下家里。
这也让小夏没有了后顾之忧了。
如果是自己还在村里挣工分,估计小夏就不会提这个事情了,毕竟还有一家要养,提出上大学根本不切实际。
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