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李世民默不作声,莫问却是嘴上不停。
“陛下若真是如此想的,那小婿,不,小侯劝陛下收回成命,太子殿下虽然好动,但性格随和,陛下却在他性子最刚硬的几年中找人打压他,岂不闻适得其反一词?”
说着,莫问恭敬行礼,不复一开始嬉皮笑脸的模样。
称呼的改变,代表了身份的改变。
以小婿自称,依然是把这件事当做家事。
而以小侯自称,就代表他把这件事上升到了国事。
李世民语气低沉,“所以你觉得,朕让魏征他们教导太子,做得不对?”
“一个学生,却有几个老师,那就总有做的不周到的地方,郑国公为人正直,且对待陛下都是严厉批评,何况高明一个太子。太子少师年纪大了,已经甚少多说,可每日高明与我说的最多的,还是几位老师如何严厉,自己与明礼的课业如何繁重。”
“长此以往,哪怕是陛下也会心有不满吧?”
莫问并不回答,反而直接说明弊端。
庖厨还做不到众口皆调呢,何况是各种课业,这些人所擅长的又不一样。
比如孔颖达,擅长儒家典籍。
李纲,擅长诗经史记。
一个正常的少年人,想做到让每个老师都喜欢,而且每个老师还是那个领域的佼佼者,简直不要太难。
“那为何青雀就能...”
“陛下何不让青雀同高明比试箭术?或者再退一步,比试骑术也无不可。”
立马打断李世民的话,莫问一步不让,盘膝坐在李世民面前,眼睛一眨不眨的跟李世民对视。
看着莫问难得严肃的表情,李世民微微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每次莫问严肃起来,他都觉得这小子变了个人。
“青雀喜爱钻研典籍,文学造诣不俗,陛下喜欢青雀自然在情理之中,可高明呢?陛下可是觉得高明不如青雀聪慧?”
“那为何陛下不觉得青雀体态不佳,样貌仪态不如高明?”
“既然说到了这些,又到了绕不开的一个人,明礼,陛下亲口所言,蜀王英果类我,这几个字对他来说代表了什么?对高明来说又代表了什么?”
“可依许多人看来,明礼比高明沉稳,同样也比青雀英武,更是一众弟弟妹妹的榜样,在这些人眼里,明礼可比高明更适合太子之位。”
“依陛下刚刚所说,为何高明明礼可以弓马娴熟,英武不凡,青雀却做不到?”
一番胆大包天的话语轻轻吐出,把对面的李世民气得不轻。
“混小子,你知不知道,这几句话传了出去,你的脑袋还能不能放在肩膀上都不知道。”
一巴掌拍在莫问的头上,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这番话是一定要说的,与其等到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说,不如就现在挑明。”
“今日父皇拿着高明和青雀相比较,那明日呢?是不是哪天我写出一本足以流传百世的医书,父皇也打算拿我跟高明比较吗?”
莫问不闪不躲,依旧面色严肃。
原来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就偏袒李泰了。
刻意支走张阿南,整个高台只剩下自己和李世民两人,确保这一番话除了两个人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
麻烦事情必须从一开始就扼杀掉。
“可高明身为太子,学识必须...”李世民有些犹豫,他给了儿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却是做错了吗?
“扶苏公子,可有学识?”又一次打断李世民的话,莫问语出惊人的说道:“一代贤仁储君,却落得自刎而亡的下场,可见学识虽然重要,却不代表一切。”
“还是父皇只需要一个读死书的高明,而不需要有自己主见的太子?”
李世民眼眸微冷,不高兴的看了他一眼。
“混小子,再多说一句,保证你屁股开花。”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直接把李世民定死在巫蛊之祸的汉武帝身上了。
汉武帝不止一次的抱怨太子不像他,甚至当着卫子夫的面说:子不类父,汝之奈何?
可他却又在太子最像他的一天杀了太子。
那句话说的真好。
子不类父,父必嫌之。
子若类父,父必疑之。
莫问这一句“只需要读死书的高明,不需要有主见的太子。”
可以说是在骂李世民“汉武帝二号”了。
“小婿没有别的意思,若是哪里惹了父皇不悦,还请不要怪罪。”
莫问见李世民语气不好,明显的不开心,主动软下态度。
李世民也明白莫问的意思,暗暗叹了口气。
李承乾和李泰都是他征战在外时出生的,还又常年不在身边,心里总有一丝亏欠。
李承乾论嫡论长都是太子的第一人选,让他心里对李泰的愧疚感更多了一些。
于是最近几年都是更多的偏向李泰,反而对着李承乾更加严格了不少。
特别是李恪的优秀表现,李泰的文学造诣,都让他觉得李承乾也必须做到这样。
今日被莫问一提醒,李世民也反应过来,物极必反,越希望他这样,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我真的错了吗?”
低声呢喃一句,李世民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依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父皇没有错,为自己的孩子谋取更好的教育,希望他成龙成凤,皆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可依一个皇帝来看,确实错了,既然高明是太子,而且父皇也没有废立之心,那就不要拿着太子与他人比较。”
莫问主动给李世民倒了杯茶,递到他面前,“今日比较,明日比较,父皇可知道比来比去,最伤兄弟感情。”
李世民伸出的手微微一颤,杯中茶水的涟漪出卖了他的思绪。
是啊,比来比去,最伤兄弟感情了。
‘秦王才更适合做太子。’
‘胡说八道,太子殿下一无过错,二有大功,如何随意废立?’
如此这般的话语又一次在李世民耳边响起,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那个场景中,李渊坐在上首,看似平静的眼中,一丝痛苦一闪而过。
陡然间,场景变换。
自己不再是站在下面的人,视角转换到了上面。
冰冷的龙椅上,自己端正的坐着。
下面三方势力分列而坐。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子一脉。
萧瑀为首的蜀王一脉。
以及魏王一脉。
三方势力互不相让,誓要争个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