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四百多人的队伍分成了两队,沿着陈国军队的路线悄然潜行。陈国军队并未在后面设有哨兵,大部队在离陶水县一百多里的地方扎营休息。
出了一个山坳就是一大片平地,再向前就是陈国的大营了。
大营不是集中在一起,领兵的将军队按照五行八卦的方位设置了好几个营寨,以防被突袭时造成混乱,看来这将领还是有些经验的。
徐家军离着陈国军营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又分成了好几队,每队拿着点火之物,悄悄走近大营。
在树木的掩护下,都靠近了营寨。只见一道火线飞上了半空,接着响起一声爆响。响声穿出十几里,这时就见到所有的大营都燃起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天空。
营寨立刻乱了起来,军士都起来救火,徐家军趁着这个时间,聚集在一处,往徐家庄方向退去。
营寨的大火很快得到了控制,有人发现放火之人已经逃跑,逃跑的方向是玉陵县城的方向。于是集结了一支队伍,骑着灵驼向敌人追去。
沿路牧辰风安排人设下了路障,灵驼不方便过去,陈国军队便下了灵驼继续追击。这一次派出来的追击队伍有八百多人,因为在陈国攻破玉陵县城之后,探马并未发现大规模的军队,而且纵火的敌人也不多。
八百多人沿着徐家军留下的撤退痕迹追到了山下。
这座山方圆数里,并不能容下很多人,于是陈国军队一字排开搜索前进。
还没走多远,树林里就传来一声哨音,接着一排一排的弓箭从树后面射了出来。
“啊!”有人惨叫着倒下了,一连串的弓箭过后,陈国军队倒下了数十人。带队的军官大怒道:“大家冲进去,一个不留!”
军队喊叫着向前冲去。但没前进几步,就听得“扑通扑通”的声音,许多人踩到了陷阱,陷阱下面是尖锐的竹签。掉到陷阱下面的士兵被刺伤,有的被刺穿了心脏,一命呜呼。
这一下让很多士兵不敢继续前进了。
“注意脚下,用木棍探一下,不要停,继续前进。”军官命令道。
士兵捡起地上的树枝,向脚下捅去,这一招很管用,除了少数人,大部分都穿过了陷阱这一道防线。
过了陷阱,见到前面不远处有人在逃窜,大家追了上去。忽然从天上掉下一排排尖刺,那是被吊起来的排刺。排刺的冲击力加上前面一排一排的箭矢,又让很多士兵丧了命。
军官大急,急促命令前进。士兵经受了上百道排刺后也伤亡了一百多人。见到那些哀嚎着求救的士兵,军官也无法停止前进,只能想着将那些敌人击溃后再来救援。
剩下的五百多人继续前进,这时前面溃逃的敌方兵士忽然不见了。军官顿感不妙,忙让大家聚集在一处前进。
又是一声哨音,四面八方无数的箭矢射来,陈国军队外围撑起了盾牌,但也有不少士兵中箭倒下。
“杀出去!”军官下达了命令,士兵嚎叫着冲向敌方。
“长枪!”忽然敌人一声令下,前排长枪斜刺着对向冲锋的士兵。
“前进!”在一声一声的喊杀声中,徐家军收紧了包围圈。
长枪刺向了陈国军队的士兵,双方交起手来。
这支队伍不像开始的玉陵县的队伍一触即溃,而是死命向前。陈国军官一见不妙,马上命令突围。
但这一变阵,所有士兵失去了战斗意志,疯狂地往山下逃去。
牧辰风带着大家一阵追杀,敌人又留下了二百多具尸体,逃回了大营。
此次袭扰战,埋伏战致敌伤亡五百余人大获全胜。这一战让玉陵县的败军信心大增,也让徐家庄的村民提升了士气。
但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敌人战败必然派大军前来围剿,这几百人的队伍绝对抵挡不住,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什么叫游击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啊!连夜所有人都向山后撤去。玉陵县的西方是另外一个县,叫做孟唐县,经过一片平原就是孟唐县的大山了。这座山脉贯穿南北,将玉陵县和孟唐县分为东西隔绝的两个地方。平时两县之间很少往来,就因为这座山脉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但正是这样才是打游击的好地方。
当陈国的三千多人赶到徐家庄时,已经不见了对手。探马得知敌人已经退向了孟唐的大山之中。带队的军官有点为难,要是一座小山还差不多,就那么几百号人,就是围住不打也会将敌人困死。但一旦逃进大山之中,那就难寻踪迹了,真要中了埋伏也会死伤惨重。
要不去追赶,主帅有令,办你个抗令不遵也是杀头的罪呀,他真的为难了。
他一边率队追击,一边让手下带着前方的情况去请示大军的将领。追击的速度慢了下来,就为等上边的指令。
这边大山之中牧辰风带着人马走进了深山,边走边查看着地形。进山又走了几十里的路程,找了个山洞,这个山洞在背面的山下,面积很大。牧辰风让男女老幼都进去躲避,他带着徐家军来到一处山坳,对大家道:“刚才我观察了地形,这里是设伏的最好敌方,敌人探马上不去,一旦大军过来,咱们准备好引火之物,将他们困在此处,必能大获全胜。”
“全听上仙安排!”
“再有,要将敌人引过来,就要有一队人马在外,边打边退,这样才不至于让他们畏首畏尾不敢前进。”
“这件事我去办,别的不一定会,逃兵是本色出演。”冯兵道。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
“还有,敌人一旦进入此地,在我们的火攻之下一定会四散奔逃,咱们在外围尽量多杀伤他们,不管是什么战法,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是第一位的,明白了吗?”
“明白了!”
“好下去安排吧,都记好退守的路线,不要到山洞去,到第二个集结地点去,到那里我还有安排。”
“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