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她可是谢夫人苏氏的女儿啊,多少遗传了谢夫人的高风亮节。
正当雎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落在了她的肩膀上。
她回过神来,转头望去,正好对上了丈夫那充满关切的目光,“卿卿,你没事吧?”
雎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轻声回答道:“我无事,夫主不必担心,今日一见,王妃不会为难于我,今后我们不必再怕什么了。”
等此战结束,庾氏大败,她便能与新夫安心生活了。
百夫长也松了口气,若是英王妃有意为难,他还真怕自己护不住妻子,好在王妃是个明事理的。
谢钟情慢悠悠走回营帐,回想起雎儿,她就想到桓氏。
若非桓氏执意去母留子,雎儿也不会反咬一口,让庾氏损失惨重,连最大的秘密都被透露给了新帝。
庾征造反之计,出师未捷,新帝早就警惕着他呢!
庾征和桓氏都太狂傲了,觉得雎儿的命完全拿捏在手中,随意处置。
正如,新帝和元安公主都看不上福康公主,觉得她不过如此,最后也都全栽在她身上。
所以说,做人还是留一线呐。
......
谢钟情独自在军营待两日,晋擎骁和谢瑗率兵在前线和庾氏对战,谢司徒也忙得不可开交。
军营并不是一个好养胎的地方,谢司徒打算将女儿送回建康。
然而就在此时,新帝——驾崩了!
在那个风雪肆虐的深夜,新帝强撑着最后一丝气息,悄然离世。
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浑身溃烂,五脏六腑皆受到重创,无法进食,也无法饮水,只能在极度的痛苦中苦苦煎熬数日,最终在无尽的折磨中结束了他的生命。
当谢钟情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她不禁感叹,自己当初对晋离亥还是太过仁慈了,竟让他死得那么轻松,不像福康,将新帝折磨到如此凄惨的境地才肯罢休。
一时间,整个军营都被悲痛所笼罩,气氛异常压抑,每个人都感到惶恐不安。
众臣们更是悲痛欲绝,尤其是崔氏一族的几位大臣,他们哭得昏天黑地。
在前线的晋擎骁也急急赶回来,他甚至都没空去看妻子一眼,一身染血的铠甲未曾脱去,着急与众臣商议后事,又急忙去稳定军心。
叛军那边,楚王薨逝的消息,在前几日,已经被晋擎骁传遍了,那边军心大乱,晋擎骁乘胜追击。
而现在,他们这边新帝也驾崩了,恐自己这边也出同样的乱子。
晋擎骁赶紧站出来激励大军,鼓舞士气。
这个噩耗很快传到了建康,崔太后听闻自己的一双儿女竟落得如此下场,当场昏厥过去,从此一病不起!
面对如此变故,众臣们经过紧急商议,决定让晋擎骁等武将继续留守于此,继续北上平叛,而其他文臣则负责护送陛下和元安公主的遗体返回建康安葬。
谢钟情也随队一同回了建康。
分别的那一日,谢钟情想要去见丈夫一面,然而当她赶到时,晋擎骁早已出征,不在此地。
望着那空荡荡的营帐,谢钟情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
无奈之下,她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她其实也想去看看二兄,奈何二兄亦是整日忙着打仗,没个时间,谢钟情也不好任性,只好乖乖与阿耶他们一同回去了。
经过数日的跋涉,回京的队伍终于抵达了京城。
当时正值隆冬,银装素裹,这使得遗体并未迅速腐烂发臭,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谢钟情一回到建康,便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母亲苏氏。
母女二人相见,久别重逢,紧紧拥抱在一处。
“我儿,我儿,阿鸾平安归来就好!”
苏氏松开女儿,仔细地端详着,上上下下地检查着,确认她安然无恙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然而,紧接着苏氏又是后怕又是气恼,她嗔怪着女儿的鲁莽行为,竟敢让自己陷入险境,甚落入敌手。
谢钟情则默默听着母亲的责骂,心中一点都不委屈,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愧疚。
等苏氏絮絮叨叨说完,谢钟情终于敢说话,将晋离亥杀害王政一事告知了母亲。
“阿母,景烨确实为楚王所杀,而女儿亦是亲手杀了他。”谢钟情抿了抿唇,声音艰涩道。
苏氏听闻此言震了震,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满脸悲悯地叹息道:“你阿耶已传信说了,可惜了王四郎这么好的孩子......”
苏满是惋惜和哀伤。
她不禁想起了王四郎的种种好,他本应有着大好的前程,能一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却年纪轻轻,死于旁人的嫉妒和暗算,实在是令人痛心不已。
太可悲了,苏氏心中暗自感叹。
谢钟情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泪水洇湿了眼眶,声音略微有些哽咽,“阿母,我亲手杀了楚王,给景烨报仇了。”
苏氏听了女儿的话,心中稍稍宽慰了一些,她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柔声安抚道:“阿鸾做得甚好,王四郎那孩子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今后你也该放下心结,好好过日子了。”
苏氏知道,女儿一直对怀王四郎的死耿耿于怀,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豁达开朗,但实际上她却一直活在仇恨之中。
如今大仇得报,女儿也该放下过去的包袱,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了。
说来,晋离亥也让苏氏万般唏嘘,原来他那么喜欢自己女儿,可偏偏做了错事,哎,命运呐。
苏氏又看了看女儿隆起的肚子,关切地问道:“阿鸾,孩子可还好?”
女儿怀着身孕被人掳走,天知道她有多担心?
谢钟情抚摸着肚子,柔笑道,“劳阿母挂念,孩儿可乖了,一直没闹腾。”
“那就好,一会儿让医仙为你配些药膳。”
“嗯,有劳母亲。”
母女二人说了些体己话,又去见了大兄大姒和两个侄子,晚间谢钟情便宿在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