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
“表哥,这些我都过目了一遍,你再看看。”
裴弃忧将一摞公文放在桌上,裴恒之挪开镜子瞄了一眼,满意点头。
“辛苦你了,这些我晚些时候再看,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随即,又继续端详自己的脸。
裴弃忧欲言又止,最后也没忍心打搅爱美的某人,默默退了下去。
她先回做公务的屋子简单收拾一番,确认没有杂乱的地方才关门准备离去。
内阁放衙时间不稳定,有时早有时晚,今天她走得稍早,才出府衙大门,恰好遇到一行人,都是署衙里办事的官员。
她端正向对方行了礼,而后便默默离开,并不准备过多交谈。
看着她的背影,一行人面露讥诮。
“咱们这内阁,什么人都能进来了。”
“羡慕?你也不瞧瞧人家姓什么。”
“别说她姓裴,她就算是姓夏,这内阁也不是女子能来的地方。”
“那位先帝还在时便肆无忌惮了,现在又是女帝身边的红人,送一个女子来内阁算什么,说不定,还是陛下应允的。”
“……”
裴弃忧没有听清他们说什么,但无非就是说她一个女子不配去内阁,甚至由此迁怒到裴恒之和夏为仪。
这种话,她已经私下听到过很多次了。
有时那些人说话时还被她当场撞破,他们有害怕的,也有羞恼的,但没有一个觉得自己说错了。
一开始,她还有些在意,但后来发现,这些贬低她的人,办事能力还不如自己。
比如刚才一行人中的廖大人,已经被她发现好几次工作中的纰漏。
人家三番两次的剿匪请求因为他的疏忽,差点酿成大患。
由此,她现在已经看开了,她在内阁办事,没有占用任何人的名额,也没有俸禄。
都这样了还有人看不惯她,纯粹就是嫉妒心作祟。
……
裴弃忧仍按部就班在内阁做事,但没想到,这股风言风语愈演愈烈。
有言官将此事摆在了朝堂之上,弹劾裴恒之为家人谋求私利。
内阁与任何一个官署都不同,因为里面的每一位官员都是皇帝钦点,且多数身兼多职,就算是再忙不过来,也是从六部专门调派人手来帮忙。
像地方府衙上,请举人或秀才当吏员分摊公务的情况,是从不会有的。
用现代话说,就是从不外包工作。
“内阁的公文,向来都是机密,那裴弃忧既不是吏部记录在册的官员,也不是举人或者进士,无权待在内阁做事。”
“陛下宠幸裴大人,但也要擦亮眼睛。再这般下去,内阁就要改姓裴了!”
“……”
一大早,夏为仪被一群人吵得头疼。
等他们吵吵嚷嚷了一大通,她才道:
“此事不怪裴爱卿,内阁事务繁忙,各位大人又身兼数职,有时候送上来的折子,到朕手里已经耽误了好几日。
朕体恤你们,因此,裴姑娘,是朕默许去内阁帮忙的。”
“……”
大臣们没想到她居然会承认裴弃忧是她放去内阁的。
这种时候,不该把过错都推到裴恒之身上吗?
裴恒之一直没说话,直到夏为仪开口,才露出倨傲的神情。
没办法,陛下疼他,不忍心他被这群丑东西攻击。
“陛下,今日朝堂之上的官员,要么是因治世之才被举荐,要么是寒窗苦读十余年历经科考、层层选拔才到了这大殿之上。
那裴弃忧,臣不否认她在女子中颇有才华,可她没有经过科考,也没有通过官试,如此便接触了内阁事务,岂不是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夏为仪看向说话的人,乃是谏议大夫曹大人。
他或许不赞成女子为官,但这话说得十分在理。
若她随便指定一个人就能当官,和曾经的推举制就没了区别,科举迟早名存实亡。
“曹大人言之有理,朕再三思量,也觉得此举不妥。既如此,从今日起,裴弃忧便不得接触内阁事物。”
她话落,言官和内阁官员纷纷露出满意之色。
就算是皇帝,也抵不住悠悠众口。
夏为仪看着他们的反应,勾了勾唇,道:
“可朕着实欣赏裴姑娘的才华,前些日子,裴爱卿身体不适,朕才许她分摊裴大人的公务。
相信各位也看到了,裴姑娘对政务已是得心应手,甚至比在场的一些大人也不遑多让。”
她意有所指,看向文官阵营的方向。
有十来个人,埋头看脚尖,不敢与她对视。
“各位都是读书人,甚至有许多人几经落榜,才走到如今的位置。相信也能理解,空有一腔才华无处施展的苦闷。
但男子走不了仕途还能继承家业,当教书育人的夫子,或是去当门客。
可女子连走仕途的路都没有,到了年纪只能相夫教子,她们的苦闷又有谁能理解呢?”
官员们心里齐齐咯噔一声。
来了,该来的还是来了。
“因此,朕决定,除内阁外,京城及地方衙门,非正式在册的吏员和差役,从兴平二年元旦起,皆需通过吏部制定的统一考核标准方可上任,男女皆可参考,且录取标准统一。录取者的俸禄,由朝廷统一发放……”
过去,各地编外人员的招录全部由各府衙自主负责。
古代的编外人员,没有俸禄,但灰色收入十分可观。
因为地方府衙自主招录权大,往往都是靠关系推荐,十分容易形成利益小团体,成为当地的地头蛇。
今日的决定,是她与萧衍几人共同商议的。
她想为裴弃忧这样的女子争取走进仕途的机会,但步子不能一步迈得太大。
当官这块蛋糕男人吃了上千年,靠她一句话就想抢走一半,是不可能的。
编外人员,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外编人员办的事最辛苦,但最能展现实力。
至于这让会不会让女子为了一个编外名额陷入潜规则,她只能说,肯定有这种情况,但绝对是少数。
因为,古代能读书的女子,家里条件不会差,不是会被轻易拿捏的人。
并且,不能小瞧了书香门第的风骨气节。
她要先让人看到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潜移默化改变世人的刻板印象,才能靠近权力中心。
今天她开了让女子当吏员的口子,等过两年,就可以再提议,吏员通过考核,也有机会成为正式在册的官员。
再然后,就是女子参加科考……
反正,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