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最后几日,寒风卷着碎雪,将都城裹进一片清寂。万国医馆的后堂却暖意融融,阿依慕正与陈松、罗桑大师围着一位老妇人诊脉,案几上摆着一枚莹白的寒玉珠,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
“老夫人这心悸的毛病,怕是有年头了吧?”阿依慕收回手指,看着老妇人蜡黄的脸,“脉象沉细,时断时续,是思虑过甚伤了心气。”
老妇人叹了口气,声音沙哑:“可不是嘛,自打儿子去北疆戍边,我这心就没踏实过,夜里总梦见他浑身是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吃了多少安神药都不管用,听说和贵妃娘娘有雪域来的宝贝能治这病,就来碰碰运气。”
陈松拿起寒玉珠,用丝帕裹着放在老妇人手心:“您试试这个,这是吐蕃的寒玉珠,性凉安神,您攥着它躺一会儿,看看能不能静下心。”
老妇人半信半疑地握住寒玉珠,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开,竟奇异地压下了心头的躁动。她闭上眼,呼吸渐渐平稳,片刻后竟打起了轻鼾。
“真管用!”守在一旁的儿媳又惊又喜,“娘这半年都没睡过这么安稳的觉!”
罗桑大师合掌道:“寒玉珠能镇心神,再配上瑞国的合欢花和吐蕃的红景天,熬成汤药,每日一剂,不出半月,定能好转。”
阿依慕提笔开了方子,又叮嘱道:“药里加了些青稞粉,既能养胃,又能让药味不那么苦。您按时给老夫人服用,再让她听听舒缓的曲子,别总想着烦心事。”
送走婆媳二人,木合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走进来,茶香混着奶香味驱散了药味的苦涩:“刚从驿馆学的,丹增使者说,这茶加了点盐,能解腻,还能提神。”
阿依慕接过茶碗,抿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淌到心底:“赤松王子呢?不是说今日要学做‘寒玉合欢糕’吗?”
“在厨房跟淑妃娘娘较劲呢,”木合咧着嘴笑,“他说吐蕃的糕点要放酥油才香,淑妃娘娘说加蜂蜜更养胃,两人正争着试做呢。”
众人来到厨房,果然见赤松王子和淑妃围着灶台忙碌。赤松王子手里的糕胚抹着厚厚的酥油,金黄油亮;淑妃做的则撒着一层蜂蜜,透着淡淡的合欢花香。
“娘娘尝尝我的!”两人同时将糕点递到阿依慕面前,像孩子般等着夸奖。
阿依慕各尝了一口,酥油的醇厚与蜂蜜的清甜在舌尖交织,不由笑道:“都好!赤松王子的带着雪域的豪迈,淑妃的透着瑞国的温婉,不如合在一起做,酥油打底,蜂蜜封顶,既有奶香又有花香。”
赤松王子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就像瑞国与吐蕃,各有各的好,合在一起更妙!”
淑妃也露出笑容,拿起面团重新揉制:“我这就试试,做好了给老夫人送去几块,让她也尝尝。”
正说着,李德全顶着风雪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锦盒:“贵妃娘娘,陛下让老奴送年礼来了。”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套银针,针尾镶嵌着红宝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陛下说,这是用西域的寒铁打造的,比普通银针更坚韧,最适合施针时用。”
阿依慕拿起一根银针,入手微凉却不冰手,针身细如发丝却不易弯折:“替我谢陛下,这礼物太合心意了。”
李德全又拿出一卷红绸:“这是皇后娘娘让绣娘做的,说是给万国医馆的匾额添个红边,过年图个喜庆。对了,陛下还说,除夕那日,让医馆的医者们都去宫里赴宴,热闹热闹。”
“陛下太体恤了,”陈松感慨道,“往年除夕,医者们都得守在馆里,今年总算能过个安稳年了。”
李德全笑着说:“陛下说了,医者们守护百姓的安康,宫里自然要想着他们。对了,丹增使者托老奴带句话,说明日要启程回吐蕃,想临走前再跟娘娘讨几副‘寒玉合欢糕’的方子,说是要让赞普也尝尝瑞国的手艺。”
“这有何难,”淑妃立刻拿出纸笔,“我这就写下来,连青稞粉的选法都给标注清楚。”
赤松王子凑过来看,见方子上写着“蜂蜜需用槐花蜜,寒玉珠要先浸在雪水里三日去火气”,不由赞叹:“淑妃娘娘真是细心,比吐蕃的医官记录得还周全。”
淑妃的脸颊微红,低头继续书写:“以前在宫里学过抄方子,这点本事还是有的。”她顿了顿,忽然抬头看向阿依慕,“等过了年,我想把冷宫的小药圃再扩大些,种些合欢花和红景天,您看行吗?”
阿依慕点头:“当然好,需要种子或花苗,尽管去药田取。若是人手不够,让阿依莎派几个医童去帮忙。”
淑妃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用力点头:“多谢娘娘!”
傍晚时分,丹增使者来辞行,手里捧着一个包裹:“这是赞普让小臣带给陛下的,是雪域的雪豹皮,能抵御北疆的严寒。还说……等开春了,就派一批医者来,跟着娘娘学配药膳,也把吐蕃的接产法子教给瑞国的稳婆。”
阿依慕接过包裹,又回赠了一箱新刊印的《雪域医经》和几包改良的沙苁蓉种子:“这些种子更耐旱,适合在雪域种植,让赞普放心。也请转告他,万国医馆的大门永远为吐蕃医者敞开。”
丹增深深一揖:“娘娘的心意,小臣定会带到。明年此时,小臣再来给娘娘送雪域的新茶!”
送走丹增,雪又下了起来,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医馆的屋檐镶上了一层白边。阿依慕站在廊下,看着赤松王子和淑妃将做好的寒玉合欢糕分装成礼盒,准备送给贫民窟的老人和孩子,心中一片温暖。
“在想什么?”林羽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身上落了层薄雪。
阿依慕回头,见他手里提着一盏宫灯,暖黄的光晕映着他的眉眼,柔和了平日的威严:“在想,今年的冬天虽然冷,心里却比往年暖。”
林羽笑着说:“朕也这么觉得。以前总觉得治理国家要靠律法和军队,如今才明白,一碗热粥,一剂良药,有时候比圣旨还能安民心。”他指向厨房,“淑妃这几日的变化,连皇后都夸了。”
“她是真的想通了,”阿依慕轻声道,“人只要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就会慢慢变好。”
林羽点头,从袖中拿出一个小小的锦囊:“这是朕让人做的,里面装着寒玉珠碎末和合欢花粉,戴在身上能安神。给你和淑妃各备了一个。”
阿依慕接过锦囊,丝滑的缎面上绣着并蒂莲,小巧而精致:“多谢陛下。”
两人并肩站在廊下,看着雪花落在医馆的匾额上,红绸边在白雪中格外醒目。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是木合在给他们分发寒玉合欢糕,清脆的笑声穿透风雪,像一串温暖的音符。
“过了年,朕想在北疆也设个万国医馆分馆,”林羽忽然说,“让木合去主持,既给将士们治病,也教牧民们种沙苁蓉,你觉得如何?”
阿依慕眼睛一亮:“太好了!北疆的将士和牧民最需要这些,木合熟悉两地的情况,定能做好。我让陈爷爷和罗桑大师先整理些防治冻疮和风寒的方子,让他带去。”
林羽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寒意:“有你在,朕做什么都觉得踏实。”
夜深时,本草宫的灯还亮着。阿依慕将寒玉珠小心翼翼地收进锦盒,旁边放着那枚“医道济世”的玉印和林羽送的锦囊。淑妃敲门进来,手里捧着一个新做的坐垫,上面绣着红景天和沙苁蓉缠绕生长的图案。
“给您的,”淑妃将坐垫放在椅子上,“寒玉珠虽好,坐久了还是会凉,垫着这个能暖和些。”
阿依慕看着坐垫上细密的针脚,心中一暖:“谢谢你,真好看。”
淑妃的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以前总想着争宠,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如今才明白,安安稳稳做点事,比什么都强。过了年,我想跟罗桑大师学学雪域的接产法子,以后去贫民窟帮产妇接生。”
“这想法真好,”阿依慕由衷赞叹,“等你学会了,咱们一起去。”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整个都城裹进一片宁静的白。本草宫的暖阁里,两盏油灯的光晕交叠在一起,映着案上的医书和枕边的锦囊,温暖而安宁。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岁末的雪夜,继续书写着安宁与期盼。阿依慕知道,旧岁的烦恼终将被白雪覆盖,新年的希望正像寒梅般在枝头酝酿。寒玉珠的清凉,合欢花的温婉,红景天的坚韧,青稞的醇厚,这些来自不同土地的馈赠,终将在医道的融合中,酿成最动人的篇章。而她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将在这条充满仁心的路上,携手走向更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