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起义军开始围困陪都。
此时的起义军人多势众,已然拥兵二十多万,声势极为浩大。
沿途所过之处,与民秋毫无犯,却屠尽贪官污吏与世家门阀。
打土豪,分田地,更引得无数活不下去的民众争相来投。
只是如此一来,虽把陪都的勋贵和大人物吓破了胆,也导致对方根本不敢投降。
哪怕起义军领袖李畅承诺,开城投降可免去一死,也无人相信。
毕竟,他们这一路过来,杀的实在太狠了。
无数勋贵、藩王以及千年世家,尽皆被屠戮!
如此狠厉手段,哪怕放眼整个历史,也只堪堪出现过一次。
拿着族谱挨个点名,就连老弱妇孺都没有放过!
这般大的杀性,试问那些大人物哪敢开城投降?
他们指望北方的天子亲军前来支援,到时候一群泥腿子组成的起义军必然不是对手。
且有赖于陪都人口众多,哪怕军备荒废许久,也可凭借坚城死守许久,起义军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攻下。
事情也确实如所有人猜测的那般,京城那边确实派遣了大军前来平叛。
可就在大军行至半路时,西北与中原也同时揭竿而起,整个天下彻底乱套。
与南方不同,西北与中原可以威胁到京城,京营大军不得不调转枪头,前往中原。
甚至连镇守北方异族的边军都开始调动,不顾一切的想要扫平西北方向叛军。
因为那边的叛军,之前也同样是边军!
由于天高皇帝远,西北边军长期被克扣军饷,已经活不下去。
再受到西南影响,这才杀了贪腐的戍边将领,一起反了。
总而言之,整个天下烽烟四起。
与陪都仅有一江之隔,驻守在东部区域的将领更是听宣不听调,心思难猜。
各方消息陆陆续续传回陪都,一群王公贵族和高官显贵彻底坐蜡。
没有了援军,哪怕陪都的防御再是坚挺,也绝无可能挡下二十多万起义军。
经过无数次争吵,又再三派人求得李畅的保证,这才大开城门,放弃抵抗。
可对于那些大人物的处理方式,起义军内部声音并不一致。
有人赞同投降不杀,有人说要为百姓讨公道,有人担心就此放过那些鱼肉百姓的高官显贵,无法约束手下之人,会失了民心。
李畅却以维持稳定为由,全盘接纳了陪都官员、勋贵、世家和王公贵族的投降。
可惜的是,李畅有些高估了自己的声望。
起义军本就是由无数穷苦百姓组成,保守欺压的他们,又哪里忍得住?
再加上起义军一路打过来,仅仅只耗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军纪虽有,却不可能令行禁止。
与百姓秋毫无犯,杀尽高官显贵才是起义军的宗旨。
就连很大一部分统兵将领都是这个态度。
于是乎,整个陪都彻底乱套。
纵兵劫掠,肆意杀戮达官显贵,抢劫富商,欺辱妇孺之事层出不穷,就连寻常百姓家也遭了灾。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一旦没有了约束彻底放开,人性的丑恶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算李畅亲自出面都压不住,不得不向自己人举起屠刀,杀了个人头滚滚。
等事态逐渐稳住,动乱平息时,整个陪都已是千疮百孔,哪还看得出曾经的繁华。
那些承诺开城不杀的大人物,更是死了个七七八八……
林牧一直跟在便宜岳父身边做参谋,将所有的丑陋尽收眼底,心中五味杂陈,甚至有些心灰意冷。
起义军的宗旨是什么?
明明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为苍生谋福祉才对!
为何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学识浅薄的他,哪怕再是聪明,也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
直到此时,林牧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开始日夜研读各类经子史集,想要弄明白其中道理。
这一看,便足足过去了两年。
在此期间,以李畅为首的起义军并未停止攻城掠地,几乎将整个南方彻底打了下来。
同时,一边挑选寒门士子治理地方,恢复秩序;一边休养生息,坐看北方大乱斗。
嗯, 确实是大乱斗。
西北叛军、中原叛军、北方边军、东部边军,还有天子亲军,各方势力勾心斗角,打得天昏地暗,百姓民不聊生。
甚至,就连塞外异族都参与了进来,怎一个乱字了得。
反观南方起义军,得了江南这处膏腴之地,衣食无忧不说,恢复生产的百姓也算得上安居乐业。
套用史书上的一句话,广积粮缓称王。
李畅的人格魅力也确实不俗,无论手下将领,还是寒门士子,都颇为敬佩,已然具备了些许王者气度。
林牧本不想出仕,却在便宜岳父的推荐下,凭借南丰城一战的功劳得了一官半职,开始参与政务。
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明白其中道理。
又是一年过去,北方经过一年的大乱斗,如今只余下了三股势力。
中原叛军被灭,投靠了西北叛军。
朝廷军队由于发不出军饷,出现大规模叛逃,不得不放弃北方大片土地,龟缩在京城附近据险而守。
北方异族攻城掠地,不但抢下许多土地,还收拢了许多朝廷逃兵和大臣。
以势力划分,西北叛军最为强大,其次是异族,最弱的反而是朝廷一方。
更可笑的是,朝廷内部竟有人建议与异族联手,许以重利,一起镇压叛军。
消息传到南方,曹欣很是不解,朝林牧问道:“我们与异族打生打死,向来水火不容,朝廷如今为何会与异族联手?就算改朝换代,也总比送给异族要强吧?那些朝廷高官难道都想当卖国贼不成?”
林牧倒是一点不奇怪,“当今天子暗弱,文臣把控朝政,大多数文臣眼中只有利益,哪来家国情怀?否则天下又何至于此?”
“至于卖国……虽不否认其中有部分人忠贞为国,可大多数却蝇营狗苟。”
“在他们眼中,谁坐天下不是坐?只要给足利益,为谁效力都一样!”
“简单点说,他们做不到与国同休!”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自从科举取士以来,世家门阀再也无法垄断权利。不似从前,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无论皇权如何变更,权利始终会落在世家手里。”
“毕竟,帝王本就出自最强大的世家,世家门阀自然会去维护!”
“到了如今,世家既然无法永享权利,又怎会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是乎,文人当中,拥有家国情怀之人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卖国贼也不为怪!”
“说到底,一切不过是权与势,名与利罢了……”
曹欣眼中满是震惊,不敢相信这番话居然出自林牧口中,且看得这般透彻。
如此年轻,便能看透事情本质,怎不让人惊叹?
林牧却淡淡一笑,“既然朝廷想要与异族媾和,引对方入关来镇压自己人,就彻底失去了民心和正统性。看着吧,李大人不日便会尽起大军,再度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