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被眼前的阵势逼得连连后退,脸上又是委屈又是焦急,大冬天的愣是急出一脑门的汗。
可他真的拿不出钱来了,他只能求助般地看向廖永明,眼神里充满了苦涩。
廖永明看了看义愤填膺的村民,又看了看脸色惨白的张建军,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哎!建军啊……
既然乡亲们都这么想,那这钱……要不……就退了吧?”
人群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叫好声!
“廖家老三,好样的!!”
“这才是见过世面的明白人!”
“张建军,你看看永明!学着点!”
廖永明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声音沉稳地补充道:
“不过呢,俗话说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当初大家入股签协议,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这协议,代表的是信用。
钱,我能劝建军给大伙儿退了。
但退了之后,这入股的事儿,可就得一笔勾销了。
以后要是养殖场真做起来了,不论分红多少,那可都不能再反悔回来闹了啊。
毕竟,建军这边开养殖场也不容易,他也有很多难处,希望咱们大家伙儿都能彼此体谅。”
“能退钱就行!谁还稀罕他那点儿分红!”
“永明说得对!退了钱以后我们肯定不反悔!”
张建军万万没想到,好兄弟廖永明的立场竟然完全转向了村民和黄振强。
可廖永明既然已经这么说了,他也就不再坚持了。
反正当初让大家伙入股,他本也只是想拉扯乡里乡亲们一把。
既然这帮村民是这种态度,那他干嘛还要坚持用热脸贴他们的冷屁\/股。
只是这退的钱……
看出张建军的为难,廖永明立马表示会帮忙掏钱垫资。
说完,廖永明不再看一脸绝望的张建军,反而主动热情地转向黄振强,脸上露出浓厚的“兴趣”:
“振强哥,你刚才说的那门生意,三个月真能有90%的利息?
你大哥那生意做起来真有这么容易、来钱真这么快?”
廖永明用一种带着“艳羡”又不解的语气继续道:
“振强你有所不知,我在鹏城搞了个厂,累死累活的不说,这市场行情也是风云变幻,今天赚点,明天可能就得赔本儿。
要是真有你说的这种好路子,轻松动动嘴皮子介绍介绍人就能发大财,岂不是干一年就能顶我干十年?
那我还费劲开厂子干啥?
我这点儿家当干脆都投到你那边去得了!
振强哥,你可得带带兄弟啊!”
黄振强简直心花怒放。
他做梦也没想到,村里最有钱、最有见识、让他内心深处最犯怵的廖永明,居然也被他吹出的牛逼迷惑了,竟然主动要上钩!
这要是把廖永明发展成“下线”,那他岂不是一下子就发了?!
呸!呸!呸!
如果廖永明真愿意投资,他还发展啥下线,干脆直接拿着廖永明的钱跑路,岂不是更好?!
黄振强激动地拍着胸脯打包票,恨不得立刻就把廖永明拉进来。
廖永明看他上钩,心中冷笑。
他赶紧找人去廖家给廖父带个话,让廖父把家里的现金都拿来,先帮忙垫资把村民们入股张建军养殖场的钱都退了。
没过多久,廖父就提着一个鼓鼓囊囊、装着大量现金的布包赶来。
廖永明接过布包,“建军,这里面的钱算我借给你的,你先把乡亲们入股的钱退了!
大伙儿拿了钱,都立个字据,和之前的入股协议两清!
以后谁也别再提入股张建军养殖场分红的事儿!”
看廖父居然真的拿来了现金,而且廖永明如此爽快地帮助村民们解围,村民们对廖永明的信任和感激更是达到了顶峰。
众人纷纷叫好,自觉排队开始从张建军那里领回入股的钱,并按廖永明说的写收据画押。
而廖永明则不再理会退钱的事,专心和黄振强“洽谈合作”。
不管黄振强怎么忽悠,廖永明都表现出一副极其相信且感兴趣的模样。
只不过等黄振强吹到口干舌燥时,廖永明却露出些许“懊恼”和“遗憾”:
“振强哥,你看,我这边刚把建军兄弟和村里这点事儿安排完,手里这点现钱都垫给建军了。一时半会儿现金还真不太充裕。”
见黄振强脸上的笑容一僵,廖永明立刻安抚道:
“这样,振强哥你要是方便的话,稍微等我两天如何?
我在鹏城的厂子效益目前还可以,一会儿回家我就打电话,让手底下的人加紧调度一下厂里可用的现金。
然后我让他们尽快给我打一百万现金过来!
到时候,我用这一百万加入振强哥你的生意。
以后我就跟着振强哥你混了。
振强哥,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