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辰这个决策在南辰建朝以来,还属头一例。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想法很是荒唐,纷纷开口谏言。
然而一向特立独行的萧逸辰,又怎么可能会听他们的安排?
仅用三言两语,就将众说纷纭的各位大臣堵了回去。
萧逸辰刚登基,许多大臣都不了解他的性情。
害怕开罪新帝,大多数人虽然觉得这件事于理不合,却也不敢强出头。
好几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一向敢说敢做,不畏强权的慕丞相。
因为慕丞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刻板,不知进退的顽固。
以前萧逸辉在位时,就经常同皇帝唱反调,还经常因此受罚。
然而慕丞相这次却是一声不吭,面上的表情悠哉从容。
众人这才想起来,当今皇后可是慕丞相的千金,人家会反对才怪。
鉴于慕丞相之前那得理不饶人,谁也不怕得罪,怼天怼地舍我其谁的样子。
大家都很是自觉的闭上了嘴巴。
慕丞相爱女如命,整个京城谁人不知?
如今他的身份不仅是位高权重的丞相大人,还是当今国丈。
身份可谓今非昔比。
他们这要是在朝堂之上因为嘴碎把他给开罪了,往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思及此,大多数人都迅速变脸,表示对萧逸辰这个决定很是赞同。
唯有吴、杨二位大人依旧没有死心。
以现在后宫中仅有皇后一人为由,恳请萧逸辰先纳四妃。
吴、杨二位大人,都是萧逸辰父皇当年亲自提拔上来辅佐萧逸辰的人。
萧逸辉在位期间,这两人也一直都在暗中协助萧逸辰,做为萧逸辰在朝中的眼线。
比起今日朝堂上的大多数人,他们确实算得上能够说上话的。
而两人之所以如此执着要求萧逸辰纳妃,也是因为他们家里尚在待嫁中的嫡女。
两人的女儿年纪相仿,也早已过了及笄的年纪。
之所以没在适当的年纪许配人家。
一是因为吴、杨两家的千金,也确实对萧逸辰情根深种,不愿另嫁他人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吴、杨两位大人一直拥立的是萧逸辰。
也准备在事成之后送女儿入宫。
他们确信萧逸辰能成功夺下皇位。
等到事成之时,他们便是功劳最大之人,升官加爵自是不在话下。
若是他们的女儿能入后宫,再生下个皇子公主,更能为家族增添荣光。
两人的野心溢于言表,丝毫不加掩饰。
虽然他们对于萧逸辰的大业也确实功不可没,但二人的野心更大。
因着两人从前的照拂和帮助,短时间内萧逸辰或许还能容忍他们。
可两人的野心,已经直接损害到了他和慕若颜的感情。
萧逸辰又怎么可能还会由着他们蹦哒?
见两人言辞激烈半步不退让的态度,萧逸辰直接冷声打断他们的话。
“朕与皇后成亲时,已经立下誓言此生只有她一人,当时全北疆城所有将士百姓都是见证人。”
“吴大人、杨大人远在京城,不知北疆之事也情有可原,所以朕最后再提醒你们一次,朕的后宫除皇后以外不会有任何人。”
吴、杨二位大人闻言懵了一瞬,反应过来后便要再次开口劝说。
可萧逸辰却是脸色瞬变,直接先发制人道。
“若下次哪位大臣再要提起纳妃一事,便是想让朕违背誓言,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其居心叵测,朕绝不姑息。”
他这威胁的话语一出,原本就很安静的大殿瞬时更为寂静。
吴、杨两位大人的脸色蓦地一僵,心有胆怯,但更多的却是不甘。
随后吴大人给杨大人使了一个眼色,正要说些什么,却被慕丞相调笑的声音打断。
“我听闻吴大人和杨大人私交甚好,就连二位的千金公子也时常在对方府里走动。”
慕丞相这话让吴、杨两位大人微微一愣,有些不明白他这话为何意。
直到听到顾庭生补充的话语传来,他们瞬间面露惊慌。
顾庭生曾经受过慕若颜的恩惠,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回到京城后,就同他父亲顾尚书一起,一直在给萧逸辰提供京城这边的情报。
如今见吴大人杨大人野心披露,他自然是要帮助恩人说上两句话的。
于是在听到慕丞相的话后,立即配合的接话道。
“听闻吴大人家的千金和杨大人家公子来往密切。”
“我看二位大人家中怕是喜事将近了吧?就是不知何时可以到二位府上讨上一杯喜酒喝?”
吴大人和杨大人这么多年来的关系确实极好,两家子女来往也比较密切。
不过吴大人儿子先天智力缺陷,脑子不太正常,行为举止也有些上不得台面。
有一回,不知怎么就得罪了杨大人的儿子。
那杨大人的儿子杨远,也是一个时常混迹青楼吃喝玩乐的纨绔。
二话没说,就让人将吴大人的傻儿子揍了一顿。
当时吴大人千金也在场,见亲弟被人打,她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就上前同杨远理论。
那杨远本就是个混不吝的纨绔,拉扯着吴小姐说了好些不雅的话。
吴小姐羞愤不已,就伸手去打他。
杨远不仅任由她打骂,还说了许多调戏的话,更是将人搂在怀里不松手。
二人当街拉扯,行为举止极其不雅观。
由于是在集市街道上,这件事很快就传得人尽皆知。
可这件事,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吴、杨二位大人的结盟关系。
因此众人都笑说二位大人有意结成亲家,吴小姐和杨公子也是互相心系彼此。
可这终归只是传言,吴杨两位大人的野心可远不止于此。
于是立马利用自己的权势,将这谣言压了下去。
原本以为随着时间的过去,便不会有人再提。
没想到今日却被顾庭生,当着这么多同僚和萧逸辰的面提起。
萧逸辰自然清楚慕丞相和顾庭生是在帮他,反应迅速的要为吴杨两家赐婚。
吴大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嫡女嫁给那样的混不吝?
立即表明自己的女儿早已许了人家。
只是那家人两年前出了丧事,需得守孝三年,这才耽误了闺女的婚事。
他此言一出,自然也绝了闺女进宫的道路。
选妃一事,也再无人敢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