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方宇能够理解某些导演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也明白艺术电影往往需要观众投入更多的思考,但《春秧街最后一场雨》的叙事方式让他感到困惑。大量冗长的固定镜头、支离破碎的时间线、刻意模糊的人物动机,以及大量看似富有深意实则不知所云的象征符号,让整部影片变成了一场艰难的观影体验。
趁着掌声未歇,方宇侧身在刘牧耳边低声说道:“刘导,这片子...我有点没看懂。”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刘牧也微微摇头,轻声回应:“我也觉得过于追求形式了。电影确实是艺术,但首先应该是一个能让观众理解的故事。”
这番话让方宇深感认同。在他看来,电影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本质上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地自说自话、故弄玄虚。优秀的艺术电影应该在保持作者风格的同时,也能与观众建立有效的情感连接和思想共鸣。
由于电影被定在电影节的第五天进行展映,因此前面几天除了周正明、郝雨需要为《都市情缘》做一些准备外,其他人难得享受了一下自由时间。方宇便趁着空闲去见了李淑君。
六月的彬州,海风裹挟着温热,吹拂着维港市一处远离游客喧嚣的僻静海滨公园。这里没有细软的沙滩,只有礁石堆砌的海岸线和一条供人散步的木质步道,夕阳的余晖将海面染成一片流动的暖金色,波光潋滟,偶有海鸟掠过,发出悠长的鸣叫。
方宇比约定时间稍早到达,他戴着一顶能遮住半张脸的宽檐帽,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t恤和卡其色休闲裤,倚在步道的栏杆上,望着海面出神,轻松融入了这闲适的环境里,并不显眼。不一会儿,一个同样低调的身影沿着步道缓缓走来——正是李淑君。
她几乎素颜,脸上架着一副略显知性的黑色框架眼镜,将她原本明媚的眉眼衬得柔和了几分;长发随意地散在脑后,身上穿着一套质地舒适的亚麻衬衫与阔腿裤,脚上一双平底凉鞋。这副形象,与舞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歌手判若两人,也难怪周围零星的路人并无侧目。
“淑君姐。”方宇直起身,笑着迎了上去,语气带着熟稔的亲切。
“小宇!”李淑君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放松的笑容,快走几步,“等很久了吧?不好意思,路上稍微有点堵车。”
“没有,我也刚到不久。这地方选得好,很安静,看着海,心情都开阔了。”方宇环顾了一下四周,由衷赞叹。与电影节那种密集的社交氛围相比,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
两人沿着步道并肩慢慢散步,舒缓的海浪声轻柔地拍打着礁石,充当着完美的背景音。
“淑君姐,看你状态挺不错的。”方宇侧头,仔细打量了她一下,关切地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在这边一切都还适应吗?生活上,还有分公司那边?”
李淑君深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的清新空气,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舒展:“刚开始,确实有点手忙脚乱,像个无头苍蝇。语言是个坎儿,虽然能听个大概,但说起来总差点意思;生活习惯、工作节奏也都和繁州不一样。”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现在好多了,算是走上正轨了。分公司这边的同事,尤其是负责人赵总,对我很照顾。他知道我放下繁州的一切过来重新开始不容易,在资源对接和行程安排上,都给到了最大的支持,也很尊重我个人的想法和状态。说真的,整体比我预想的要顺利很多。”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方宇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一直隐隐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那工作和生活能平衡好吗?我看新闻和数据,《给自己的信》下载量破五百万,算是小爆了,第二首《赤道向北十度》接得也很稳,行程肯定排得很满吧?”
“是挺满的,”李淑君笑了笑,眼角泛起细微的纹路,那是一种经历过起伏后的释然与充实,“各种通告、采访、电台节目,还有在筹备一个小型的音乐会。”她说着,停下脚步,面向大海,张开手臂,仿佛要拥抱这片无限宽广的海风。“说起来,真的要谢谢你,小宇。”
“是你自己唱得好,是你的经历和情感注入了这首歌,才真正打动了听众。我只是恰好写了适合你的曲子而已。”方宇谦虚的摆摆手。
“好啦,别光顾着说我了。”李淑君将话题转向方宇,眼神中带着姐姐般的关怀,“你可是第一次来彬州,感觉怎么样?对这里印象如何?”
“很特别,很有冲击力。”方宇思考着措辞,试图精准描述自己的感受,“城市节奏非常快,密度极高,走在街上都能感觉到那种‘停不下来的生命力’。和繁州那种厚重、沉稳的气质完全不同。东西也很好吃,茶餐厅、烧腊、海鲜粥,都试过了,很合胃口。”
“那你电影节行程忙不忙?我听说你们除了《橄榄树》参展,好像还在跟皇冠影业谈合作?”李淑君显然也关注着方宇的动向。
“展映安排在第五天,所以前面几天还算有些空闲,能自己安排。合作的事……”方宇点点头,表情稍微认真了些,“确实在谈一个电影项目,过程比预想的要复杂一点,涉及到两边公司的协调,人选的问题等等。不过,大体框架总算是定下来了,算是开了个好头吧。”
“还真是皇冠影业?”李淑君有些惊讶,她身在彬州,更清楚这家公司的分量,“那可是彬州本地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制作和发行能力都很强!”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在步道上拉得很长,海风依旧不急不缓地吹拂着。他们就这样沿着海岸线边走边聊,分享着彼此在新环境下的见闻、挑战与小小的成就。
对于李淑君而言,方宇的到访和关心,是一种来自“娘家”的、无比珍贵的温暖支持;而对于方宇来说,看到李淑君能如此迅速地在新土壤里扎根、抽枝、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他自己对未来在更广阔天地的闯荡,增添了更多的信心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