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棣带着朱高煦跨越时空通道来到这番位面时,对方脸上还挂着几分忐忑的情绪。
作为皇帝联军中的一员,朱棣先行进去。
只留下朱高煦站在太和殿外,整了整衣冠,手心全是汗。
过了好一会儿的功夫后,一个侍卫才走了出来,大声道:
“宣——汉王朱高煦觐见!”
殿门缓缓打开,朱高煦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殿内,朱元璋高坐龙椅,李世民、刘彻、刘邦等帝王分列两侧,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朱高煦腿一软,差点跪下,但很快又挺直腰板——老子可是要当皇帝的人,不能怂!
“孙儿拜见爷爷,拜见诸位陛下!”他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朱元璋独眼微眯:“起来吧。”
朱高煦刚直起身,就听刘邦噗嗤一笑:“老朱,你这孙子长得挺壮实啊,跟头熊似的。”
朱高煦:“……”
你才像熊!你全家都像熊!
但他没敢说出口。
李世民打量着他,笑道:“听闻汉王勇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朱高煦咧嘴一笑:“太宗皇帝过奖了,您那玄甲军才叫厉害!”
刘彻突然插话:“会打仗不算本事,会治国才是真能耐。”
朱高煦笑容一僵,心里暗骂:这老小子找茬是吧?
朱元璋冷哼一声:“行了!高煦,过来。”
朱高煦乖乖走到御阶前。
朱元璋盯着他,沉声道:“知道为什么选你吗?”
朱高煦挠头:“因为……孙儿最能打?”
满殿寂静。
朱元璋额头青筋暴跳:“放屁!是因为你够浑!”
朱高煦:“???”
“本来呢,这个皇位咱是想让其他人来的,但老四跟我说,之前还欠你一个皇位,也该补偿补偿你,咱转念一想,你确实也还算合适。
有老四那打仗时的勇猛,心中又有一股子韧性!”朱元璋一拍龙椅,“这刚结束的乱世,就要个混不吝的皇帝!”
朱高煦眨巴着眼,突然乐了:“爷爷英明!”
三日后,紫禁城张灯结彩。
为了准备这场登基大典,以朱元璋为首的老朱家特意从各个时空位面挑选了一些可用的人才过来暂时支援这小子。
虽然紫禁城中有满清皇帝留下来的龙袍。
可制式模样与他大明都相去甚远,何况,蛮夷的东西,如何能穿在他们的身上。
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朱棣找了二十个绣娘忙活三天三夜,才算给朱高煦赶制出了套龙袍出来。
朱高煦穿着明黄龙袍,头戴翼善冠,大步走向奉天殿。
礼官高唱:“吉时到——新皇登基!”
朱高煦接过传国玉玺,转身面对百官(大部分都是老朱家暂时支援的),突然把玉玺往案几上一拍:
“朕宣布三件事!”
“第一,改年号‘洪熙’!”
殿内瞬间哗然。
朱棣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逆子!你故意的吧?!”
朱高煦得意洋洋:“大哥能用,我为什么不能用?”
“第二,废剃发令,改蓄发令!”
他掏出一张早就写好的圣旨,朗声念道:
“凡见金钱鼠尾者,赏耳光十记!留发不留头?呵,朕倒要看看,现在是谁不留头!”
百官噤若寒蝉,唯有朱元璋微微点头。
“第三——”朱高煦突然指向殿外,“把那群鞑子贵族带上来!”
侍卫押着数十名八旗贵族入殿,个个面色惨白。
朱高煦狞笑:“听说你们喜欢‘圈地’?朕今日也圈一块地——”
“把他们全塞进盛京故宫,改名叫‘展览馆’!门票一钱银子,收入充作军费!”
“第四,咱大明朝重新立国,没有可用的人手也是件麻烦事,不如增设恩科,选拔人才!当然了,这个选拔方式嘛,自然是要换一换的……”
这是诸位皇帝商议好的事情。
虽然说名义上还属于大明,但经历过鞑子的摧残,如今朱高煦都能算得上重新建国了。
既然如此,一切干脆直接从头开始,他们之前经历的各种改革,朱高煦能直接用上。
从根源上避免后面的麻烦。
当夜,乾清宫内。
朱元璋单独召见朱高煦,递给他一本手抄册子。
“这是?”朱高煦翻开一看,竟是《皇明祖训》的升级版,每页都加了朱批。
这些都是之前在姜饼那学习的各种知识,朱元璋记录下来,这会儿正好当作礼物送出去。
朱高煦眼眶一热:“爷爷……”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当皇帝最要紧的是什么?”
朱高煦想了想:“勤政爱民?”
“错!”朱元璋冷笑,“是别学你爹穷兵黩武!”
躲在屏风后偷听的朱棣:“???”
你别说,朱高煦确实是有这种念头,可爷爷都已经耳提面命了,他还能怎样,自然只能尊从。
至少,在全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前,有这种念头也得憋在心里。
几日后,看着朱高煦也将一切治理的井井有条,朱元璋在内的众人都很满意。
此间事了,他们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自己的王朝那边也有一大摊子事情等着呢。
于是诸帝向朱高煦辞行,准备返回各自时空。
临行前,朱棣把儿子拉到角落:“老二,记住……”
朱棣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高煦打断。
“知道知道!”他不耐烦地摆手,“勤政爱民、别乱打仗、多用贤臣……”
朱棣摇头:“老子是想说——”
他突然压低声音:“要是干得不爽,随时传信,爹带兵来帮你揍人!”
这一刻,父子间那深处的爱体现的淋漓尽致。
自从亲爹赶走了建文做了皇帝,他就觉得这老头子一直偏向老大一家,自己是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
可这一刻,朱高煦鼻子一酸,重重点头。
远处,朱元璋对李世民感叹:“瞧见没?这才是咱老朱家的种!”
李世民轻笑:“但愿他能记住今日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