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陵墓,诸葛亮便看到坐在石桌旁的罗彦。罗彦依旧在慢条斯理地煮着茶,神情淡然,仿佛早已知道他会在此时出现。
小队长上前躬身禀报:“启禀陛下,诸葛先生来了。”
诸葛亮快步走上前,对着罗彦深深一揖,语气带着几分复杂道:“草民诸葛亮,拜见陛下。”
罗彦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眼中没有丝毫敌意,抬手道:“免礼。朕等先生很久了。”
诸葛亮直起身,目光落在罗彦身上,带着探究与审视,心中虽然明白,可在帝王面前还是不要显得太过聪明,于是询问问道:“陛下怎知草民今日会来?”
“诸葛先生这是明知故问啊!”罗彦笑着指了指刘备的坟墓,“今日是刘备下葬之日,先生身为荆汉丞相,与刘备君臣相知,情深义重,无论如何,都定会来送他最后一程。”
诸葛亮心中暗暗叹服,罗彦不仅雄才大略,更能洞悉人心,难怪能从微末崛起,先后击败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一众枭雄,最终一统天下。他再次对着罗彦行了一礼,随即转身走向刘备的坟前,整理了一下衣衫,缓缓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陛下,亮来送汝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中闪过浓浓的悲痛,“昔日隆中对,亮曾许诺助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惜亮才能有限,大业未成,陛下去先去也,亮有负陛下,实为终生憾事。”
祭拜完毕,诸葛亮站起身,擦干眼角的湿润,转身回到石桌旁。罗彦抬手示意道:“先生请坐。”
诸葛亮依言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茶具上,随即抬头看向罗彦,开门见山地问道:“陛下在此特意等候草民,想必不知是为了等草民祭拜故主吧?不知陛下有何要事?”
罗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起茶壶,为诸葛亮斟了一杯茶,推到他面前,笑道:“先生一路辛苦,先喝杯茶润润喉。这是朕特意带来的雨前龙井,先生尝尝味道如何。”
诸葛亮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香醇厚,入口甘醇,确实是上等好茶。他放下茶杯,再次看向罗彦,等候他的下文。
罗彦放下茶壶,神色渐渐认真起来,目光直视着诸葛亮,问道:“先生,朕想问汝,先生觉得,朕与刘备,谁更适合成为一统天下的天子?”
诸葛亮闻言,没有丝毫犹豫,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陛下与吾主刘备,皆为百年难遇的枭雄,都有雄才大略,皆出身微末,历经磨难而不坠其志。若论行事风格,陛下更擅长抓住机遇,甚至能主动创造机遇,行事果决,雷厉风行;而吾主刘备,则更擅长隐忍等待,厚积薄发,在逆境中坚守本心。”
罗彦挑了挑眉,追问道:“这么说,朕就只是比刘备更擅长抓住机遇?”
诸葛亮迎上罗彦的目光,神色坦诚,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道:“草民不敢欺瞒陛下。陛下除了在‘仁义’二字上,或许不及吾主刘备那般纯粹之外,其余诸如胸襟、智谋、用人、魄力等方面,皆胜过吾主刘备。”
罗彦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摆了摆手:“先生这话说得,倒像是在变相拍朕的马屁。”
“草民所言,句句属实,绝非谄媚之语。”诸葛亮神色严肃地说道,“吾主刘备的仁义,是乱世中的一抹亮色,却也因此多了许多掣肘;而陛下的仁义,是兼顾天下苍生的大义,不拘泥于一时一事,更显格局。”
罗彦点了点头,心中对诸葛亮的敬佩更甚。他知道,诸葛亮这话并非虚言,刘备的仁义固然可贵,却也常常因此错失良机,而自己则更懂得审时度势,为了一统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不惜采用更为果决的手段。他话锋一转,再次问道:“先生,朕再问先生一个假设。若是当初,朕与刘备同时邀请汝出山相助,汝会选择辅佐谁?”
诸葛亮几乎没有任何思索,便斩钉截铁地回应:“在下依旧会选择辅佐吾主刘备。”
这个答案大大出乎罗彦的意料,他挑了挑眉,眼中带着一丝好奇:“哦?为何?朕自认无论是实力还是前景,都不比当时的刘备差,先生为何依旧要选择他?”
诸葛亮望着罗彦,语气诚恳地说道:“因为,当时的吾主刘备,身边只有关、张二位将军,虽有雄心,却无智谋之士辅佐,他需要亮,也信任亮。而陛下麾下,人才济济,郭嘉、荀攸、贾诩、庞统、徐庶等,皆是当世顶尖谋士,个个智谋超群,胜过亮者不在少数。陛下即便没有亮,也能一统天下;但吾主刘备,若没有亮,或许早已湮没于乱世之中。”
罗彦闻言,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带着一丝赞赏道:“先生果然坦诚。不过,先生之才,朕向来深知,即便麾下谋士众多,也无人能及先生的经天纬地之才。”
他的笑容渐渐收敛,神色变得无比郑重,目光灼灼地看着诸葛亮,发出了最诚挚的邀请:“如今刘备已逝,荆汉已亡,天下已定。先生身怀绝世之才,若就此归隐山林,实在是天下苍生的损失。朕恳请先生随朕返回洛阳,辅佐朕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他心中始终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如今旧主刚逝,便转头辅佐仇敌,于情于理,都有些难以接受。他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歉意:“陛下麾下人才济济,贤能辈出,草民不过一山野村夫,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只能与山间草木为伴,了此残生。还请陛下恕罪。”
罗彦早已料到他会有此反应,并未气馁,继续劝道:“先生太过谦虚了。朕知道先生心中放不下刘备的知遇之恩,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刘备一生的心愿,不就是让天下百姓摆脱战乱之苦吗?如今朕已一统天下,正需要先生这样的贤才,帮朕实现这个愿望。先生若能出山,不仅是成全了朕,更是完成了刘备未竟的心愿,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