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夏日报刊发《政令之铁,安全之光:星城市样本调查》的当晚,李一凡坐在市委大楼的会议室内,翻阅着厚厚一摞中央政法委调研组行程表与公安部来函。
他知道,星盾八条已达成阶段胜利,政务系统的能力展示也基本完成。
可他更清楚,仅靠政令威望与制度执行力,还不足以真正让星城市脱胎换骨。
这座城市缺的,从来不是政策,而是资本——特别是懂制度、愿合作、不玩投机的长期资本。
就在此时,陈晓峰轻轻敲门,将一份加急电报递了进来。
“书记,凡星投资完成了LinkedIn外围四家公司的并购退出,累计账面收益超过七亿美元……李明杰请求向您汇报‘职场社交信用平台’的回流投资计划。”
李一凡接过文件,眼神陡然深沉起来。
他知道,新的局,要开了。
这一次,主角,不只是他——还有他亲手放出去的那把“资本之刃”。
七月十四日凌晨,大夏日报财经频道刊出一则业内动态:
“凡星环球资本在LinkedIn并购案中斩获丰厚回报,半年退出近8亿美元,计划回流国内设立数字职场平台。”
配图是微软cEo纳德拉与LinkedIn创始人艾伦的握手画面,背景模糊,却能辨认出新闻发布会上摆着的一行小字:Skymind capital。凡星投资通过在香港注册的SpV控制的结构化投资工具之一。
此消息发布后迅速引起京沪资本圈轰动,也登上了知乎与虎嗅财经的热榜。
星城市商务局办公室,投资促进处年轻干部何海洋盯着这条新闻,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迅速点开企业股权结构查询,一连串熟悉又陌生的公司名跳了出来——Skymind capital、潇湘蓝岸基金、Silent Union……
这些都是他两年前在招商名单上偶然接触过的基金标签,当时就被标注为“潇湘系背景、风控能力极强”。
“处长。”他抬头喊道,“您看这个,凡星投资的母公司刚完成一次超级退出,他们放话要回国内做职场社交平台……我们要不要联系一下?”
商务处长推了推眼镜:“发给商务委赵主任,他们这种消息层级高,得上报一口接待。”
与此同时,在市委大楼九楼,李一凡并未第一时间知道此事。他的时间被中央调研组安排表、公安系统汇报材料、市委改革办上报的星盾八条阶段成果塞满。
直到当天中午,他在浏览当天媒体摘要时,才在大夏日报财经专栏中看到了那条醒目的标题。
他的目光只在凡星二字上稍作停顿,随后淡淡扫过。
陈晓峰敲门而入,“书记,您下午要见的商务口,是关于数字信用平台投资的招商会,凡星旗下项目也申请参与了。流程由产投集团与商务局对接,文件已经走招商通道。”
李一凡手指在文件夹上顿了顿,“注意把控流程,不许任何人搞变通、打招呼。凡星投资一视同仁,哪怕是他们的资金,如果不合规,一律驳回。”
“还有,”他看了陈晓峰一眼,声音低下几分,“内部不得提与我任何私交、亲属关系。”
“是,书记,我会盯住。”
李一凡转头望向窗外,眼中却泛起微光。他清楚,凡星此轮操作,不只是一次资本胜利,更是一次提前完成的国家级风口搏击。
而他,不能也绝不会以一名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的身份插手任何细节。但他可以做一件事:为这种力量营造一块制度支持的生长土壤。
下午三点,星城市数字信用平台启动筹备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召开。与会人员除发改委、财政、人社、公安、网信办、商务局、产投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外,还有来自华软集团、三联科技、清流信用以及凡星产业基金的代表。
会议全程由副市长彭涛主持,市委领导并未露面。
“这次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哪个公司做,而是哪种机制能推动星城市在就业服务、公共信用、职能画像这三个方面走在前列。”
彭涛开场即定调,“平台投资主体谁来做、运营由谁主导、政府承担什么角色、数据归属如何规范,这些都要在制度上说清楚。”
产投集团总经理赵维康发言:“我们建议政府通过母基金方式参与,凡星投资表示愿意出资三亿设立星链平台科技公司,同时引入一线技术团队、算法人才、本地资源渠道,全流程由社会资本负责。市财政可以设定阶段性跟投、条件挂钩。”
人社局局长杨国强提出:“数据流转必须合法合规。平台不能收集未经授权的政府信息,我们建议由人社部做数据‘信任授权管理’,政府持有公共信用审核节点。”
会议争议不断,但推进却极为迅速。
当晚,市委改革办牵头起草《星城市公共信用服务平台机制试点实施意见》,由副市长彭涛签发送审,凡星投资作为第一轮市场参与方被列入拟支持单位名单,流程完全依规依线,没有丝毫“照顾”。
而在市委书记办公室内,李一凡通读完整份建议报告,轻轻地把最后一页合上。
他没有说话,只是向陈晓峰交代了一句:
“调一个专班,评估星链平台对星城市就业数字化、社会治理协同、营商环境优化的综合效益。数据一定要客观,不能有粉饰。”
“我不需要看谁挣了钱,只关心这件事对我们的城市有没有用。”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告诉彭涛,如果谁敢借平台拉私活、替我‘传话’,我会亲自动手收拾。”
与此同时,京城媒体圈正在悄然放风。一些财经记者收到匿名爆料:“星城市政府高层纵容其亲属资本介入市级公共平台建设。”爆料中刻意模糊李明杰身份,暗示李一凡“家族资本暗中运作”。
大夏日报评论主编林子源亲自致电潇湘省委宣传部:“我们希望就‘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的边界问题’发一篇深度评论,不站队、不护短,但要讲清机制。”
次日,大夏日报刊发长文《权力与资本之间,不可模糊的界限》。
其中一段写道:“一个地方是否有未来,不在于它有没有资本,而在于它有没有制度托底。我们需要敢于探索的地方官员,也需要清晰守界的制度安排。把资本引进来不是错,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底线。”
文章一出,评论热潮瞬起,有人称李一凡“公私分明、用人无私”;也有人冷嘲“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在体制内,该文却引发共鸣。
当晚,赵建国在省委办公厅文件上批示:“星城市‘政引资本、制衡平台’之举可评估试点,有节奏引导资本为政所用,须防范模糊不清。”
而李一凡,站在市委楼顶的露台上,望着夜色下灯火通明的星城市。他脑海中想起当年林老的教导:
“权力不是刀,是秤。要压得住资本,也要扛得起民心。”
他知道,这场局,刚刚起势。而这一次,不是“做项目”,而是“定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