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说,他是冲着这座大将军庙来的。
张村长很是开心,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将军庙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名声。
这也多亏了南河镇的张家,在得到了张村长的提醒之后,经常会提起这件事。
譬如自家的孩子们平常考试成绩优异,便说自家有个大帅护着。
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本来就强,也会说是因为大将军的缘故。
久而久之,便有一些人闻名跑到张家村来看热闹。
李红梅也不拆穿,直接领着几个人往糖田那边走。
张家村三面都是大山,而这些甘蔗都是建立在山上,利于农作物生长。
甘蔗从冬天到春天是成熟的时期,这段时间也到了收割的时候了,所以他们要把所有的甘蔗都收起来。
接下来就是生产蔗糖了。
胡三婶的家里有一间很大的屋子,可以充当他们的糖厂。
张展把张家村供应的粮食种子,以及一些从政府发放下来的物资分发到各个乡镇。
去年秋天,大部分地方的粮食产量很好,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播种了。
家家户户都种下了种子,幼苗也都发芽了,正准备移栽。
眼看着春耕就要开始了,张家村的农民并不担心糖厂的事,倒是附近的农场主,经常会派人过来询问。
“李大娘,我们已经找了木匠,让他们把你上次的设计图一点点的做出来,这两日就能到。”胡三婶家的老三在一旁解释道。
张村长的长子张大流道:“李大娘,最近我们家也试着炼制了一些白糖,不过,白糖的含量并不高,而且还含有很多的杂质,不像是你以前熬出来的那种。”
“那是自然,白糖制作听起来很容易,但是过程却很复杂。”
李红梅道,“若是这么好控制,咱们村子还如何混下去?好了,都走吧,我们一起去学校。工坊的事情暂且搁一段时间,学校的事情也别耽搁了,让那些小孩子们能早点入学吧。”
张大流一脸的感激,“李大娘,你真是很关心这些小孩啊。”
李红梅道:“快去办学校的事情,让那些小孩子们都能早点进来,让他们好好学习。”
村子里的人尽量不算上张跃一家,需要多少钱,他们就出多少钱。
哪里缺木匠,哪里有泥瓦匠,他们就自己找熟人。
但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把这件事交给张跃一家了。
如今张家村能够请来老师帮忙的,也就是张跃一家和张老太爷两人。
张老太爷是个正直的人,因为年纪轻轻学历就很高了,所以很少和以前的学生们接触。
如果他冒冒失失地去找这些人当老师,倒也不是不能答应,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联系。
张老太爷曾经说过:“只要能让我的儿女活下去,我不但会拉下脸面,还会拿出我所有的家产来。”
对于张老太爷来说,乡亲们肯让自己的儿女读书,那便是代表着这个村要发达了。
村里的小孩大概有四十多个要上学,其他的不是年龄太大,就是得留在家中干活的小女孩。
自从知道福宝能读书后,对于把女孩子们送入学校,倒也没人反对。
既然是村子里的学校,村子里也会出钱让他们读书,他们只要出一小笔钱就行了,那就不浪费了。
不过这几个丫头却是不肯。
“学会了有用吗?”年长的女孩子道,“张家的福宝如此聪明,据说在城里人人喜爱,只是,她读书如此多,将来若是不能跟别的男孩子一般出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钱?”
也有年轻些的姑娘道:“相较于学习,我更爱做针线活,妈妈常说,女孩子在家里多学习一些针线活,将来嫁入夫家,也不至于被人瞧不起。”
她家现在虽说日子好过了一些,也有了些积蓄,可那些钱都是留在家中,等着自家兄弟娶媳妇用的,哪有钱给她?
如果能找到一个好人家,那就是要嫁人了。
看了那么多的书,也实在是没什么用。
而张家不同,他们家有个考上研的儿子,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不同。
张老太爷本来是反对孙女们学习的,因为他是个读书人,知道有一些老师都是些古板的家伙,很看不起女人。
就算是张老太爷,内心也没有那么豁达。
李红梅特意告诉张老太爷,福宝的确是个有福气的人。
张老太爷想了想,也就是多摆点椅子而已。
如果一个女孩子能学会这些东西,能让家里变得更好,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干涉多了,只会让人反感。
李红梅去找张老太爷,说张书记请来的先生,这两天应该就会来。
张老太爷这才放下心来。
张先生请来的这几位老师,怎么也不可能是他以前见过的那几位吧。
“马上就是春耕的时候,但愿这个时候,老师们都能来。”张老太爷想了想,“别的小学校都是有院子的,只是这些孩童实在是有些多了,若是我们只有一两个个老师,恐怕要把他们给累死了。”
既然是学校的事情,张老太爷也顾不上不能与女人交谈了。
张老太爷这一年来对李红梅的印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他的顾虑也就没那么多了。
李红梅说:“他们有上、中、下三个划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分,不过那些学生都是有底子的,你当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些什么货色?不必再把院子分开成几个单独的小院,如果有六位老师,那就可以分成六个院子,每个院子最多只能容纳三十个学生,应该够了。”
张老太爷道:“一位老师就能带十名学生?这也太夸张了吧?”
“你觉得他们进了学校,就会好好学习吗?”
李红梅摇头道:“我看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学习可不容易,跟种田一样辛苦。孩子们可能忍受得了在田里挖土的无聊,可未必耐得下这段时间读书。”
一个院子也就十来个人。
只要是个有真才实学的老师,都能把他们镇住。
如果管不了,就把闹事的人赶出去,或者干脆不做老师。
见李红梅如此肯定,张老太爷也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