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还好说,还有秋耕呢?明年种多少地?在哪里种?休耕哪一片的土地?这些都要确定好。”
负责农耕的石雪,此时也有些急躁,“要是明年人口继续增加,本部周围的耕地也要相应的增加,而本部周围也没有多少空闲的土地了,这个也要想办法解决。”
熊洪只能摇头苦笑,这么多事情要处理,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哪一件都需要很多时间精力的投入。
“当务之急就是秋耕,秋收之后的这些土地,要尽快清理出来,养上一个冬天,明年才好耕种……石雪,这些事情你都安排好了吧?”
熊洪看着石雪,虽然大家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悦之中,但他没有忘记,要想明年也有如此大的收获,在下雪之前进行秋耕,很是重要。甚至可以说秋收之后,最基础的事情就是秋耕。
“族长放心吧,这些事早就安排好了,等这两天把收下来的粟籽全部翻晒一遍,存到粮仓里之后,就可以进行。”
秋耕这件事,不仅仅是熊洪操心,石雪以及所有农耕队的族人,都不会忘记。
“多亏熊材大哥从芦苇原送过来的牲口,这两天把所有的装备都配齐后,我们这里就能一次性拿出来近700组耕牛。”
看到石雪的给他的眼神,熊石也开口说道,
“那些已经耕种过一次以上的熟田,只要稍微再犁上一遍,或者干脆用耙耙一遍,土质就能松软下来,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再耙一遍施上肥料,那就又是一块好田。”
“不错,但最好还是用犁往深翻一下土,这样土地会越来越肥沃。”
石雪说的不错,这些土地虽然已经种过一遍,但为了保证接下来的时间,这些土地都能持续耕作,那就需要养地。
养地就是深翻土地、施肥以及除草。
“秋耕应该也慢不到哪里去,这么多牲口和犁耙,我们有信心在半个月内完成今年土地的秋耕。”
石雪说这些还是很有可能的,一套牛犁组合,只需要一个族人就能运转起来,正常情况下,差不多一天就能犁上两三亩,整个部落700套牛犁组合,一天就是1500亩左右,所以赶在下雪结冰前,把这些土地给翻上一遍,问题应该不大。
犁完之后就是用耙清理出去田地里的草根和粟根,这一步其实是最重要的,好在今年是用垄作法来耕种,粟杆的根部大部分都藏在堆好的土垄里,只要铁犁一下去,这些根就能轻松地被刨出来。
“嗯,这些事情交给你们,我很放心,需要我提供什么的,尽管开口,要人还是要牲口,都可以直接跟我说。当然这些收获的粟籽,你们也要尽快晒干存放到粮仓里。”
熊洪点点头,其实不用他多说什么,这些队长自己就会把要做的事情给做好,尤其是这种重要的事情,任谁都不敢马虎。
“此外,周围村落的秋收,可能的话,也要派人去帮忙,哪怕每个村子只派过去一支小分队,那也是不可多得的力量……早点帮,他们就能早点将粟籽给收回来。”
“好了,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今晚也没有别的事情,快点回去歇一歇,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再说吧。”
看熊洪下达了“逐客令”,众人便从座位上站起,向熊洪和队长们彼此拱手之后,便纷纷从宗庙离开。
等人都走光之后,熊洪双脚泡在温水里,大脑放空,任由思绪四处发散。
有了这两年的巨大收获,熊部落总算是迈入了农业种植时代,只不过这种种植规模依旧很小,对这个时代的改变也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但总归是有一些改变的,至少跟熊部落打交道并建立关系的这些部落,个个都受到了熊部落耕种和养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以熊部落的文字、语言为自己文字语言的部落越来越多,而生活方式和共同的文化习惯,也开始让他们逐渐向熊部落融入。
而这也让熊洪有了更大的想法,或者说,野心。
这倒不是说他想在这个原始社会,搞一个国家什么的出来,这很不现实,像现在这种情况,在百年之内能够形成一个稳固的部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决定的,熊部落就算具有后世科技时代的一些技术,但那还是原始社会。
人口数量、生产力水平,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要想更进一步,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他的想法自始至终,都是尽可能的提升部落的生产力。不管是设立明观院研究各种能够“用得上”的技术,还是建造藏书院编写各种理论“教材”,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部落的生产力,转变族人的习惯,让他们思考。
而不是一步到位,将文明演化所需要的时间积累,浓缩到很短的时间内,从而达到生产力的提升——实际上,熊洪甚至觉得,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该走的路,哪怕是弯路,也不可能避免。
历史的惯性,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部落族长能改变的。
不过大的方向无法去影响,小一点的地方却能进行改变。去年、今年秋收的巨大收获,让他看到了提升生产力的结果,也让他有了“整合”周围其他部落的“野心”
实际上,对这些部落的融合,熊洪一直在做,只不过之前一直是采取缓慢的、温和的方式,现在部落富裕了,他依旧决定采取这种温和的方式。
以熊部落现在的武力水平,想要得到别人的部落和族人加入并不难,但要想得到他们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熊部落做事,族人间尽量避免矛盾和冲突,就是很难的事情了。
一直以来,熊洪用的办法,都是“三管齐下”:充足的物资,强横的武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
而这种文化影响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这些环节中,最有效的办法。
……
秋收之后的田野里,经常有一阵阵的飞鸟落下来,寻找散落在土地里的粟籽。
秋收之前,种植队伍的大部分族人,主要精力就是应付这些鸟类,还有从山林里冲出来的野猪,这些家伙对庄稼的破坏极大,要是放任不管,那一片土地很快就能被它们祸害干净。
所以在这些田地周围,都会有一些草人,而且经常会有陷阱,专门捕捉这些鸟兽。秋收期间,光是驱赶、围猎这些鸟兽,就收获了不少。
熊材带着芦苇原的族人,赶着一大群牲口往部落赶来,一路上,他看到的,就是一片片被收割过的田地,越靠近部落,成片的田地也就越多。
“那里以前是一小片树林,周围还有一处池塘呢,之前我们还在里面洗过澡。”
熊材高兴地说着,部落这里的改变很大,每次回来,所看到的变化都不尽相同。
“队长,这些都是我们部落种植的粟田吗?这一片感觉要比芦苇原还要大啊。”
“差不多,这块地连着东北边的土丘农耕区,一向是本部最大块的耕地。”
“看啊,应该是刚刚结束秋收,正在准备秋耕呢,你们要是有兴趣,也去学一学,搞不好以后在芦苇原就能用的上。”
熊材指着不远处的粟田,一队族人正在秋耕,看到大队的牲口沿着道路前往部落,都停下来看着热闹,有胆大一点的,还向着熊材的队伍热情地挥着手。
熊材也挥手回应,芦苇原的面积,要比刚开始发现的时候,扩大了近乎两倍,但在那里生活的族人,却没有增加多少,目前也就差不多三百来人,主要就是从事放牧的工作。
从春天到秋天,其实在喂养牲口这块,并不是很繁重,反正只要将这些牲口放出去,再配上几只狼狗辅助,一小队人马,甚至可以看管住四五百头的牲口群。
像羊群、牛群和马群这些,甚至都不用族人看管,它们自己就能在芦苇原上寻找新鲜的草苗,在外面游荡经常就是一个多月,熊材只需要定期派人骑马去找一找,防止它们走出芦苇原就行。
而这种放牧的方式,对草场的面积要求很大,芦苇原的面积还是不够大,所以从去年开始,熊材他们在放牧之余,便开始寻找更大的草场,甚至还想着开辟出一块农田,用来种植喂养这些牲口所需的谷子和豆类。
“行啊队长,正好我们在牧场有时候没什么事情做,还不如开垦点土地出来,种点庄稼什么的。”
随行的族人们纷纷笑道,“到时候就能喂养更多的牲口了。”
众人谈笑着,而远处的围墙也在他们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高大。
“族长,熊材队长带着牲口赶了回来。”
松针快步走入宗庙,向正在写着东西的熊洪一拱手,“他们现在正与石雪队长交接牲口,按照族长的吩咐,结束之后,便会到宗庙这里来。”
熊洪头也没抬,只是“嗯”了一声,熊材要来的消息,他很早就知道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到了。
又花了一炷香的时间,熊洪总算将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给撰写了出来,这也是最近这两天,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探索过程中,熊洪发现部落的探索队伍,对一些基本的地理和生存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更别说在野外辨认植物、绘制地图了,很多小队的队长,即便凭借着本能和习惯能够完成寻找方向的任务,但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出来,也很是费力。
所以熊洪便决定,专门撰写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册,用来充当今年冬季集中培训探索队伍的教材,让这些探索队的队长甚至是队员们,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
也为了让这些探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去完成各项探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