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军队见势不妙,试图组织反击。但此时,天空中的轰炸机已所剩无几,失去了空中支援,地面部队顿时陷入了混乱。徐世鸣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渤海军队如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涌出,与沙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僵尸军团也再次发挥威力,冲入敌阵,肆意拼杀。
亚历山大·彼得罗夫斯基在阵中试图稳定军心,指挥军队抵抗,但士兵们早已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胆战心惊,士气低落至极。在渤海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沙俄军队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沙俄军队再次折损了十万人。亚历山大望着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惨状,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深知此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剩余的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撤离。
徐世鸣看着沙俄军队远去的背影,深知战争的阴云并未完全消散。他转身对众人说道:“沙俄必定还会再来,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强化防御,提升自身实力,同时加快联合其他抗俄力量的进程,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彻底赶走沙俄侵略者。”
于是,徐世鸣等人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战后重建与备战工作中。徐文龙负责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使其更加坚固和完善;茅山派的高手们则继续钻研法术,力求在下次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徐世鸣自己则亲自奔走,与外兴安岭其他地区的抗俄力量进行沟通与联合。
而另一边,沙俄国内,沙皇得知此次进攻又以惨败收场,气得暴跳如雷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决定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暗中联络周边一些同样对华夏领土怀有野心的势力,企图组成联军,共同对付徐世鸣和他的渤海军队。
咽不下战败恶气的沙皇、强令各州火速调兵,妄图在远东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夺回失地,尽管各州怨声载道、却也只能拼凑出一支军队,朝着外兴安岭方向开拔。
随着沙俄各州杂牌军到达西伯利亚地区时候,侦察兵们遭遇战、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渤海军中神人能凭空召唤烈火,瞬间将整支小队吞噬;或是操控狂风,掀翻坚固营帐、卷走武器与士兵、更令人恐惧的是黑甲僵尸,个个力大无穷、刀枪不入沙俄士兵根本无法抵挡。
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在军中迅速蔓延,士兵士气一落千丈,军官们也忧心忡忡、各州将领私下商议后认定,与这般超自然对手作战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他们纷纷以各种理由拖延进军,更有甚者公然违抗沙皇命令,率部撤回州内、沙皇闻讯暴跳如雷,接连下达严厉惩罚令,却始终无法阻止军队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徐文龙了解到了这次沙俄各州的军队,极其混乱不听指挥、当即决定乘胜追击,在父亲徐世鸣的指点下、徐文龙率领精锐部队以雅库茨克、明斯克和伊斯克为据点,迅速出击收复了汉德加、奥伊两座城,并把防线推至海岸线、把防线连成一体。
尽管沙俄残余部队负隅顽抗、仍在渤海军的凌厉攻势下接连溃败,随后徐世鸣也露了个脸、挥师拿下赤塔、博代两座战略要地,经过三场大战、渤海军成功光复外兴安岭,被沙俄侵占的故土重回汉人手中。
徐世鸣深知、阶段性胜利只是开始,他在收复区域建立起严密的防御体系,鼓励后续迁移过来的百姓、以及本地百姓开垦荒地恢复生产,积极拓展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在他的治理下饱经战火的土地渐渐焕发生机,百姓也重归安宁生活、而远在宫廷的沙皇接连听闻败绩,最终一病不起、同时沙俄也迎来强劲的国内起义大军。
捷报如春风般席卷渤海郡、全军上下一片欢腾,徐文龙望着猎猎战旗豪情满怀,当即下令在营寨摆下庆功宴、篝火映照着将士们的笑颜,烤肉香气与酒香交织,胜利的喜悦在夜空中弥漫。
欢庆之余,徐文龙却陷入深思、版图扩张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有治理新领土的难题、次日清晨,他便召集谋士将领齐聚中军大帐共商大计。
“新收复之地资源丰饶,却民生凋敝。”一位谋士率先建言,“唯有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方能稳固根基。”
徐文龙颔首赞同:“先生此言极是、我们不仅要让百姓温饱,更要让他们扎根于此,将这里建成真正的家园。”
“军事防御亦不可懈怠。”陈岳起身提醒“沙俄虽遭到重创、难保不会卷土重来,需在战略要地修筑堡垒、布防设卡。”
徐文龙沉思道:“防御固然重要,但被动防守绝非长久之计。我们要善用地理优势,转守为攻。”
经过讨论众人达成共识、徐文龙即刻部署一部分士兵修筑防御工事,一部分协助百姓重建家园,同时对西伯利亚地区部落洽谈合作,就在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时,徐世鸣传来指令、准备在黑龙江与结雅河一带设立重工业中心。
在黑龙江与结雅河一带设立重工业、这片规划区域广袤逾两百公里,不仅将以往渤海城外零散的工业布局整合升级,更旨在彻底改变渤海郡依赖内地的货币、工业体系残缺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同时徐世鸣给詹姆斯、以及武汉张家、付家,还有金陵城徐家、动员各方力量大规模吸纳逃荒百姓迁居渤海郡,并积极招商引资,计划引入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为本地工业注入新动能。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黑龙江与结雅河沿岸崛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中心,机器轰鸣声打破了昔日的战火阴霾,徐世鸣亲自擘画建设蓝图,优厚的待遇与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能工巧匠、有志青年纷至沓来、炼铁厂内的熔炉火光熊熊,优质钢材如流水般产出、机械厂中在外国工程师的指导下、机床有序排列,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制造出各类的机械。
为确保重工业中心持续发展,徐世鸣安排儿子徐文龙组建技术研发部门,以高薪诚聘国内外技术人才,鼓励创新突破在团队协作下,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应运而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积极的与内地商业团体展开深度合作,构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使得渤海郡的工业产品畅销全国,对洋货形成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