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他听到自己的女儿李嫣然竟然再次提起要去大秦女子学院学习的事情。李斯顿时感到一阵头疼,他凝视着李嫣然,只见她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似乎对去女子学院充满了渴望。
李斯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靠在椅背上,冷冷地说道:“嫣然,你怎么还不死心?为父之前不是已经和你说清楚了吗?女子应以相夫教子为己任,读书不过是锦上添花,怎能本末倒置?”
“父亲,女儿并非是任性胡为。”李嫣然急忙解释道,“女儿深知女子的责任,但如今大秦正处于风云变幻之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女儿若能在大秦女子学院学习三年,不仅能增长学识,还能结识许多名门闺秀,日后成为太子妃,也能更好地协助扶苏公子,为父亲分忧,为大秦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看着女儿,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你以为在学院里读几年书,就能有如此大的作用?太天真了。这三年时间,你应该好好学习如何管理内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嫁给扶苏做好准备。”
“父亲,学院里不仅教授诗词歌赋,还有经史子集、治国谋略。女儿在学院里可以学习到许多治理国家的知识,这些知识将来定会派上用场。”李嫣然据理力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李斯心中有些焦躁,他自己如今已经被边缘化,不再处于大秦官员的核心圈层之中,许多事情都让他感到力不从心。原本,他计划将自己的次子李许送入军营,期望他能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为家族争光。
然而,由于嫣然的事情,他不得不动用了大量从前积累下来的人情关系。这些人情关系在他仕途顺遂时或许还能派上用场,但如今随着他的官职下降,它们的帮助也在逐渐减少,以后恐怕会越来越难以利用。
此时此刻,李斯最大的愿望便是促成嫣然和扶苏的婚事。他深知,只有这样,他们李家才能在未来更加稳固。虽然他对自己的长子李由也有信心,但他更了解秦王。
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手段高明且极具智慧的帝王。李由之所以能够担任邢律司司长一职,并非因为他自身的才能卓越,更多的是秦王出于平衡各方势力的考虑。而且,李由此刻远在八嘎岛,距离遥远,何时能够归来还是个未知数。即便他最终回来了,是否还能稳稳地坐在邢律司司长的位置上,也存在诸多变数。
相较之下,如果扶苏和嫣然能够尽快成婚,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可问题的关键是婚期在三年后,三年有太多的变数,李斯很是焦虑。如今嫣然又执意想要去大秦女子学院读书,李斯开始考虑这其中的利弊。
李斯沉默良久,开口道:“去学院读书,若是能让你更有见识,助你日后成为合格的太子妃,倒也不是不可。但你需答应为父,在学院不可荒废学业,更不可惹出是非。”李嫣然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女儿定当遵守父亲教诲。”
李斯继续说道:“这三年时间可不短,你在学院里要多跟各方的闺秀们交往,多结交一些朋友,这样才能积攒起人脉来。同时,你可不能忘了和公子扶苏之间的感情培养。虽然公子扶苏现在并不在咸阳,但是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他的府邸拜访一下,这样慢慢地就可以开始掌握扶苏的后宅事务。”
李嫣然听完之后,先是一愣,显然对李斯所说的话感到有些惊讶。不过她很快就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虽然她还没有正式过门就去管理扶苏的后宅,这确实有些不太合适,但毕竟他们的婚事是秦王亲自赐婚的,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没有任何意外。她将来肯定是要嫁给扶苏的,而扶苏又不在咸阳,府中的事情由自己来关照一下,似乎也并无不妥。而且,为了让自己以后的生活过得更好,李嫣然觉得提前去管理好扶苏的宅院也是很有必要的。想到这里,李嫣然便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了。
李斯心中盘算着,若女儿能在学院学有所成,结识更多权贵之女,或许能为李家带来新的机遇。而且女儿在学院,他也能通过女儿了解更多各方动态。如此一来,去学院读书也并非坏事,说不定还能助力李家度过如今的困境,在未来更加稳固。想到此,李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女儿去学院的事。
得到批准,李嫣然高兴不已,他赶忙谢过父亲,离开了李斯书房,开始准备大秦女子学院的入学考试了。
咸阳宫的大殿内,阳光透过雕梁画栋间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将整个大殿照得亮堂堂的。秦王嬴政高坐于巍峨的王座之上,那冷峻的面容在光影交错间更显威严,不怒自威。
殿下,魏国使者身着华丽却略显拘谨的服饰,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封密信,双手微微颤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似是感受到了这大殿中无形的压迫。
秦王嬴政面无表情地伸出手,接过福德双手递过来的魏国密信,他的动作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紧接着,他顺手拿起案几上锋利的匕首,轻轻挑开火漆封印,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哒”声,在寂静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秦王缓缓展开密信,目光逐行扫过,眉头渐渐拧成了一个“川”字。信中所言——魏太子忌自愿来秦学习,还欲参加大秦学院的入学考试。
读完后,秦王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盯着魏国使臣,那眼神仿佛能洞悉人心,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直截了当地问道:“魏国想让太子忌来秦为质?”
魏国使臣被秦王嬴政这突如其来的直接询问问得有些措手不及,他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尴尬的神情,嘴角扯出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他原本在心中精心排练了无数次会面场景,以为秦王会先客套寒暄几句,再慢慢将话题引入正题,却万万没想到秦王如此干脆利落,直击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