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奉城主街,杨观坐在马车上,看着杂货铺前面排着长长的买粮百姓,他面色阴沉。
他也没想到瑾阳公主如此不给他们这些世家门阀脸面,一来就直接架空了他们。
虽然他们也努力过,只可惜对方似是很有经验,从上到下的文官都带了过来。
他们曾让下面的人做些小动作,结果反而被对方抓住把柄直接撸了下来。
耳边是百姓对姜瑾的歌颂赞扬,他的心拔凉拔凉的。
姜瑾此女果然厉害。
两战,拿下南武从上到下的军心。
粮食,拿下南武所有百姓的民心。
如今的南武国,大概除了他们这些官宦世家,所有人都欣然接受姜瑾的管理。
百姓此时确实是高兴的,高兴的满眶含泪的那种。
南武是富裕,但富裕的是达官贵人。
南武的百姓非常穷,穷的清新脱俗又别具一格。
特别是蛮族入侵后,随着国土沦丧,粮价越来越高,他们根本就无力负担。
本以为他们会在某天饿死,没想到就在这时瑾阳军来了,不但解了蛮族压境之困,更是带来便宜的粮食。
以南武国百姓别具一格的穷,即使是低价粮,依然有很多百姓无力购买。
官府又出了以工代赈政策,让百姓有工做,更是让百姓提前预支工钱,这才真真救了南武穷苦的百姓。
吴大娘子和村人排在队伍中,秋日的天已是有些冷意,她穿的单薄破旧,捏着粮票的手却是出了汗。
“没想到真有低价粮卖,我家六口人,一个月的粮票有150斤呢,可惜钱不够不能一下买这么多。”
同村的杨荷花看着从杂货铺买了粮出来的人,羡慕又紧张:“我们应该早点来的,我怕一会粮食被买完了。”
说着她又笑了起来:“一个人一个月25斤粮票,我觉得多了,25斤我能吃三四个月。”
他们习惯了食不果腹,一下能吃饱,她觉得对于她来说太奢侈了。
吴大娘子摇头:“你可别忘了这钱哪来的,吃不饱饭干不好活,到时候人家不要你,看你怎么办?”
她也没想到,他们南武归顺瑾阳公主后,竟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先是登记户籍,接着重新分了田。
官府说要开路要建书院,招人干活,女子也收,没钱的还可提前预支工钱。
用官府的话来说,就是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所以只要登记了有工做的人都可提前预支工钱。
她手里的两百铜板就是提前预支的工钱。
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官府,不但收女子干活,还男女同价,没干活就先给工钱。
想起那些砚国官吏说的话,她心里不知怎么酸酸的,暖暖的。
买到低价粮,她起码要吃到六分饱,不然肯定没力气干活,对不住官府的好意和那份工钱,更怕丢掉在这份工。
她家虽有六口人,公婆已老,两个孩子还小,男人和小叔战死,抚恤金层层下来到她手里时只剩二两银子。
两条人命,换了二两银子,但也是因为这二两银子,她家熬了过来。
就在钱用完她以为熬不下去的时候,瑾阳军来了,她和小姑子都找到工做,她们又可以继续活着了。
她如今只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下去。
说话间就轮到她家了,她有些紧张,把自己要的粮食,盐油,麻布等都说了出来。
家里穷,细粮暂时是吃不起的,她只要了粗粮,能便宜很多,毕竟她手头的钱不多,得省着用。
杂货铺的店博士动作很快,按她说的东西一样一样给她弄好。
小姑子脸上带着激动和腼腆的笑,慌忙一一接过,放进提前准备好的背篓里。
有了这些粮食,他们家可以吃好久了,日子又有了盼头。
她不怕苦不怕干活,但她怕饿怕家里亲人离开。
吴大娘子的东西很快买好,姑嫂两人一起把东西搬到一边,等着村人一起回去。
瑾阳军来了以后,虽然不再似以前那么混乱到处有山匪作乱,但小心总没错的,一起回去心里不慌。
小姑子蹲着在地上,摸着背篓里的麻布,满脸希冀:“嫂子,这个真给我做一身衣服吗?”
小姑子已经十六岁,穿着衣不蔽体的衣物,小腿肚子都露了出来,吴大娘子看着心里有些难受。
说起来小姑子也要跟她一起干活,跟她一样拿工钱,以后家里就靠她们两个壮劳力了。
好在现在有布票,买麻布的价格不贵,她刚刚买了不少,准备给家里人都各做一身。
“嗯,回去就让阿娘帮我们做,明天我们就开始上工了,可不能偷懒。”
家里现在唯一的吃用就靠这份开路的工钱,要是因为偷懒被辞了,那她们这日子还不知怎么熬。
她又摸了摸怀里刚买的菜种子,这是砚国的高产种子,据说不但产量高,收获时间还短,能在年前种一批出来。
家里父母年龄大了,做不了工,但家里分了田分了地,他们可以把菜籽种上,自己家的活,慢慢做即可。
回到家时,远远就看到破旧的房屋前面一个老妇和两个小身影不停往外张望。
看到她们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可算回来了,东西都买了吗?”
吴大娘子笑着点头:“都买了,粗粮买了六十斤,不够后面再买。”
她小心翼翼的帮小姑子把背篓放下,之后才放下自己的背篓。
婆婆欲言又止,最后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她饿怕了,现在有这么便宜的粮买,她是恨不得把钱都买了粮才放心。
只是她也明白,他们村穷的连头牛都没,去县城需得走路去。
儿媳和女儿两人瘦弱,背不了太重,加上钱不多,其他要买的东西也多。
两个孩子不懂这些,高兴的围着两个背篓转,笑声给这个院子添了些生气。
吴大娘子看出的婆婆的想法,宽慰:“阿娘,官府不是说了吗,粮价不会怎么涨的,就放心吧。”
“诶,那就好。”老妇难得露出笑来,脸上的褶子似是在诉说她这么些年的苦难。
吴大娘子低低规划一家人的未来:“很快就要入冬,我们开路估计最多也就开两个月,顺利的话,我们两人能拿到八百文工钱。”
“我们家现在什么都没有,到时还得买些过冬的衣物,粮食也要囤,这菜种子爹娘就在自家菜地里种……”
一家人听的入了迷,这种有未来有规划的感觉真好呀,不像以前,过了今日不知明日能不能活。
“这田地真的归我们了?”一声苍老的声音打断众人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