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告饶,桓佑自然不能再打击他,否则就会引发他人的恶感。
桓佑起身,对着鲁肃恭敬一礼。
“吾乳儿心性,还望子敬莫怪。”
“汝方十六岁,怪汝何来?”鲁肃苦笑。
是呀,谁会和一个乳口小儿计较呢?
一个少年,有些得意忘形,正常现象。
桓佑看把这事给圆了过去,马上肃穆地对鲁肃说:
“如若在江南、江东用新制的五铢钱,会有大麻烦。”
“是何麻烦?”鲁肃马上问道。
“子敬主簿,当市面上的五铢钱越来越多,汝认为会发生什么?”
鲁肃管了几年四郡的钱粮,听桓佑之言,便马上深思起来。
尽管他不知道一朝到底需要铸造多少五铢钱,但他会推演呀。
市面上的钱多了,大家自然会多购买货品。
如此就会导致货品短缺。
货品一旦短缺便会如何?
自然是涨价。
货品的价格涨了,岂不是就等于五铢钱的价值降了?
例如原来一枚五铢钱可以购买一坛醉潇湘,可涨价后需要两枚五铢钱,岂不是说五铢钱的价值就降了一半?
当最后江南铸造的五铢钱都不值钱的时候,五铢钱就失去了购买物品的能力,民众自然会回到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那也要有物可易。
对于家徒四壁的农户来说,要想活下去,就得用口粮来换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牧府的钱财将从何而来?
牧府总不能以物易物吧?
难道所有税赋皆要收取实物?
若真如此,不仅极为不方便,江南又会发生什么?
自然是趁着手上还有五铢钱,抓紧抢购货品。能抢购多少,就是多少。
可五铢钱已经失去了购物能力,商家自然不会再收五铢钱。
如此一来,“抢购”很快便要变成“抢”了。
不抢怎么办?总不能不活了吧?
也就是说,真出现这种情况,不仅牧府再无钱财来源,而且江南四郡再无宁日。
推演到这里,鲁肃的冷汗都出来了。
可之前支付给益州和北方商号大量的五铢钱,为何没出现如此情况?
鲁肃求助式地望着桓佑。
桓佑微笑着,一点也不像是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头已然成精了的老狐狸。
“子敬主簿勿忧。一切尽在掌握中。”桓佑先安抚鲁肃,然后继续给大家讲解。
“过去江南支付给益州、北方商号的五铢钱,主要支付给了世家大族。汝等皆知,世家大族有了足够的五铢钱,都会深埋地下,舍不得用。
“但再舍不得用,因为要与北方朝廷的沧海商号、农家乐进行贸易,他们也会用的。
“只要走私通道不断,他们便希望能从沧海商号、农家乐购买更多的东西,然后再卖到江南。
“待世家大族手中的五铢钱多如牛毛之时,他们也会开始为自己的家族大肆购物,把钱转为实际的货品。
“比如,虽然现在北方的世家大族已经没有多余的田地,但他们可以用五铢钱购买大量的粮食,再储存起来。
“按北方朝廷的新制,这些钱最终不仅会流向国库,还会流向百姓手中。
“百姓手中钱多了,同样会大肆购物。毕竟谁都想自己的生活好上一些。
“当工坊中出产的物品满足不了购物需求时,物价便会不断上涨。
“原来一钱可买一坛醉潇湘,可能涨价后便需要两钱,亦等于五铢钱的购物能力减少了一半。
“如此演变下去,当民间的五铢钱越来越多时,五铢钱便会失去价值,无论多少五铢钱,可能连一根木柴都卖不到。
“自然会有人发现五铢钱的价值越来越低。恐慌之下,便会取出私藏的所有五铢钱购物。
“一人如此,便会人人如此。
“很快,抢购物品的大潮,就会变成‘疯抢物品’的大潮。
“那时,北方朝廷国库中的钱一文不值,再无法维持朝野的运转。
“如此天下大乱,吾将之称为‘钱灾’。
“‘钱灾’一起,便是主公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时机。”
现场一片肃静。
既震惊于桓佑为北方埋下“钱灾”隐患,又羞愧桓佑实施此策多年,他们竟然无一人察觉。
好在桓佑是孙策的谋士。
如果桓佑归属北方朝廷,哪里还有江南的活路?
原来用钱杀人,不仅不见血,而且还比用刀枪杀人的效率高上很多。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脸冷汗的鲁肃起身,对着桓佑行了个大礼。“子麒先生,子敬受教了!”
孙策与周瑜、法正的脸上,也由惊恐转变为会心之笑。
他们终于知道,何时才是北伐的时机了。
鲁肃行礼后,继续说道:
“子麒先生,如此一来,岂不是说收取益州之后,反而无力向江南运送铁矿石了?毕竟要向运送之人支付报酬。如此,即便取了江东、益州和荆襄,还不是要经受‘钱灾’?”
“非也。”桓佑微笑。
“多少人口,多少物产,大概需要多少五铢钱流通于市,自然能够计算出来。待此役结束后,若子敬愿意,吾将此算法传授给子敬便是。”
“子麒大气,远胜张良、萧何之辈!”孙策击掌称赞。
“主公。”桓佑对孙策一礼。“过去为了保密,故不敢公布此事。如今还要保密,以防北方朝廷得知。故吾今日之言,止于此议事堂可矣,万不可再入他人耳中。
“待主公取得天下后,吾再为主公谋完整钱粮体系。”
“这是自然!连睡梦中都不能说。”孙策惊魂未定,却又意气风发。
鲁肃、周瑜、法正看着相互交换着眼神,都是对桓佑的顶礼膜拜。
孙策兴奋地说道:“吾与诸公便静待北方出现‘钱灾’。那时天下大乱,取天下易如反掌尔。”
周瑜、鲁肃、法正也都笑着起身,恭贺孙策道:
“贺主公有子麒先生之谋,天下必为使君所掌!”
谁能想到,数年来,佑公子已经在北方十五州,暗自布下了“钱灾”之隐患。
只要不断铸造新钱,只要不断用新钱购买北方的物产,根本不看价格,只管买,北方“钱灾”就必然发生。
所有人都能想到北方“钱灾”爆发时,会是一个什么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