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南,工部工匠营,一处工匠作坊里。
“但是、、”
、、、
站在偏厢重车旁边的金光,说完开国案例之后,顿了一下,看了看朱皇帝。
发现,没什么疑问了,于是点头,继续开口讲解:
“正统年间”
“景泰年间”
“大明爆发了土木堡之战,北元余孽,杀到了京城”
“那时,大明王朝,距离太祖开国,已经过去了80年”
“朝廷的三大营,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主将贪残无能,空编严重,战斗力每况愈下”
“此战过后,大明的战车,就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军中制式装备,尤其是北方九边”
“但是”
“那时的朝廷,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对战车的使用和效用,争议颇多”
“毕竟,那时候的三大营,九边重镇边军,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对战漠北鞑子,半斤八两”
“因此,直至正德年间,军队都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战术,战车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
“不过,争议归争议”
“那时的朝廷,也开始了成批量的营造战车,装备军队”
“景泰年间,石亨将军,就奏明朝廷,内宫监营造了一千多辆战车,用于防范瓦剌鞑子”
“成化年间,定襄伯郭登将军,也奏明朝廷,要求大小战车三千辆,用于京营装备操练”
、、、
说到这里,老谋深算的金侍郎,又停了一下。
因为,他又提到了土木堡之战,大明战神朱祁镇。
毕竟,那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个耻辱,战神皇帝都被瓦剌俘虏,出国留学。
老辣稳重的金光,担心朱皇帝听了不开心,或是又乱发飙。
是的,土木堡之战,是大明王朝,由强转弱的分界点。
从那以后,朱家几代前辈,流血流汗,打下来的江山。
朱家的后代们,就开始一寸寸的丢失了,不再有任何的进取之心,强国变弱鸡。
之前,大明的三千营,战斗力爆表,南征北战,四处征伐,开疆拓土。
但是,大明开国,已经过去了80年,前几代能打的,基本上都死绝了,留下的也是老头子。
所以说,土木堡之战,肯定有大明战神的决策错误,少不更事,听不进忠臣谏言。
但是,肯定也有,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的事实。
土木堡之战过后,意识到朝廷的军队,确实是战斗力下降的厉害,无法压制漠北的北元余孽了。
于是乎,朝廷的文武,就开始想到了战车,这个沙场防守利器。
这一时期,大名鼎鼎的悍将,石亨,郭登,都是如此,开始打造战车,重视战车战术。
同样,大明的对外战略,由攻转守,开始一步步往后退却,不再是狼性十足。
“哦”
手抚战车的朱皇帝,眉头一挑,手头上一顿,仅仅哦了一声。
头也没回,盯着战车,言语中带着一丝丝的惆怅,慢悠悠的说道:
“土木堡啊”
“又是大明战神,呵呵、、”
“这就难怪了”
“继续吧、、”
是的,这一点,要是没有金光说出来,朱皇帝肯定是不知道的。
惆怅啊,无语啊,又是土木堡之战,又是响彻宇内的大明战神。
也是啊,别说是现在,还是大明王朝时期。
即便是到了21世纪,大明战神朱祁镇,也是大名鼎鼎。
一战下来,大明几代人,打下来的江山,赫赫威名。
就被这个败家子,一战全部毁掉了,直接被鞑子干到了京城。
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五军都督府,也失去了统兵之权,成为了文官的附庸玩物。
只是,朱皇帝也想不到,眼前的战车,竟然也是土木堡之战过后,明军才真正重视起来的。
“呃、、”
“陛下圣明”
“陛下说的是”
金光正说的起劲呢,被朱皇帝一插嘴,也不知道说啥了,微微愣了一下。
半晌后,只能躬身行礼,勉强恭维几句,高呼朱皇帝圣明英明。
是的,朱皇帝说的战神,到底是那个人啊,他妈的,没听说过啊,大明有这号人物吗?
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朱皇帝肯定没生气,脸色很平淡啊。
“启禀陛下”
“接下来,就是嘉靖年间,万历年间了”
“这一段时间,大明国力衰退严重,北方的蒙元余孽,开始加大了内犯力度”
“朝廷上下,为了对抗北面的入侵,所有的文臣武将,也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开始进入全面防守”
“这时候,战车战术,战车营造,战车运用,也就进入了巅峰状态”
“轻重战车,正厢车,偏厢车,全胜车,独轮战车,双轮战车,各种样式的战车,应有尽有”
“其中,最出名的,也是影响力最强的,就两个人”
“戚继光将军的偏厢车战术,俞大猷将军的正厢车战术”
“他们两个名将,都非常重视战车战术,认为破虏之策,决非车战不可”
“具体的战术”
“就是筹备车步骑营,使用车步骑协同作战,防御敌骑用车,保卫战车用步,骑兵则乘势出奇制胜”
“行则为阵,止则为营,以车为正,以骑为奇,进可攻,退可守,步骑迭用,出奇无穷”
“同时,站车营的编制,也愈发的正规完善”
“一个战车营,大小战车128辆,或是150辆,再辅助大量的火器,总编制3千人左右”
“这时候的明军,尤其是浙军,南征北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攻必取,战必胜”
、、、
哔哩啪啦的,谋士出身的金光,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又讲解了一大堆。
是的,到了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才是战车战术,最辉煌的时候。
车营,步营,骑兵营,协同作战,再配合明军的火器,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平衡。
这个时期,最出名的将军,也就是戚继光和俞大猷。
“后来,到了天启,崇祯年间”
“朝廷上下,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国力无以为继,军队也是每况愈下”
“这时候,孙承宗老大人,还是上书朝廷,要求打造大量的战车,用于防守满清的骑兵”
“但是,这些战车,过于笨重,需要大量的驮马人员,加重了后勤负担,进攻能力又太差,无法追击鞑子”
“当然了”
“即便是到了天启七年,战车在战场上的杀伤力,还是非常可怕的”
“宁锦之战,鞑子皇太极,亲率8万大军,围死了锦州城”
“守城的祖大寿,何可刚,满桂将军,就在城门口附近,摆出了三个偏厢车阵”
“同时,再配合城楼上的火炮,交替掩护,进退有据”
“皇太极亲自指挥,反复冲杀,从早上杀到晚上,硬是讨不到半点便宜,无法破阵”
“更何况,那时候的明军,由于粮饷的问题,装备的战车,大部分都是轻厢车”
、、、
说到这里,读书人出身的金光,也是一脸的惋惜之色,诺诺的退到一边,等候朱皇帝的发话。
是的,天助兵就是大明辽东军的一部分,他们也曾经有过辉煌,战胜过满清鞑子。
但是,由于国力不支持,朝廷经费不足,军阀一大堆,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太好。
要么战死了,要么投降满清了,成为鞑子的扈从,奴隶走狗,入关砍杀明军。
说实在的,金光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尚可喜投降满清后,金光逃跑了好几次,最后才屈服的。
朱皇帝杀到广州城,围死了广州城,最后时刻,也是金光站出来,支持劝说尚可喜投降大明。
这也是为何,金光投诚朱皇帝后,一直以来,尽心尽力,日夜筹谋划策,也算是忠心为国了。
说实在的,单凭辽东军的实力和战斗力,如果李闯王不搞事,或是吴三桂不降清。
建州女真就那么点的丁口,就是给一百年时间,也甭想从辽西走廊,闯进关内,跃马中原。
“呵呵”
“满桂”
“何可刚”
“可惜了”
“祖大寿,这个老狐狸啊”
“辽东军,辽东将门,那都是历史了”
听到这里的朱皇帝,看着低头不语的金光,还有卢若腾,王文简等人,呵呵一笑,自嘲了几句。
大明王朝,之所以灭亡,肯定有他的历史必然性,并非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问题。
而是整个国家的体制,官场生态,军队状态,社会结构,全部都出了大问题,否则国家不可能亡的。
辽东将门,是依附在大明王朝身上的军事集团,国家都没了,他们这帮军阀,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哎”
“啪啪啪、、”
半晌后,缅怀过去的朱皇帝,深叹一口气,重重的拍了拍眼前的重厢车,车身又晃了晃。
感受到厢车土坦克的份量后,又重重的点了点头,安心了不少。
再转过头,对着低头不语的金光,继续开口问道:
“金侍郎”
“说的好,朕是长见识了”
“再说一说吧”
“这两款厢车,应该都是重型战车吧”
“朕的大军,该准备装备哪一个?又该装备多少辆?”
是的,该夸的时候,朱皇帝不能吝啬啊,得使劲夸赞。
眼前的金光,真正用起来的时候,一点都不比邹简臣,刘玄初,龚铭几个差啊。
更何况,这个家伙,出身天助兵降臣,比较小心谨慎,更应该好好安抚,好好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