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朱皇帝的御前会议,寂静如斯,安静如鸟,还在继续进行中。
“对了”
“阿仁”
看着点头如捣蒜的锦衣卫指挥使,龙座上的朱皇帝,心中很满意,继续小声吩咐道:
“唐平密信上,涉及到联络人的问题”
“你赶紧派人排查一下,朝廷里在职的,那些陕西籍贯的大将,能否联系上江南那边”
“放心吧,你们是锦衣卫,别人没胆子拒绝的”
“实在不行,你再来找朕,朕给他们下圣旨,配合锦衣卫的操作”
“记住了,这些都不是小事情,关系朝廷的战略大局,大江南的攻伐”
细声细语的,精明老道的朱皇帝,就坐在龙座上,对着单膝跪地的心腹,仔细叮嘱着。
是的,江南人入朝了,随同护卫的锦衣卫,也带来了唐平的密信。
其中,里面写的最详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策反构想要事。
满清鞑子,在江南的汉军旗战将,祖永烈,刘芳名和马逢知,这三个是最有希望策反的。
当然了,这里面有不少事情,就需要昆明大后方配合,封官许愿,找熟悉的人,写信居中联络。
就像那个刘芳名,是陕西宁夏人,这就需要锦衣卫去军中找人,找那些陕西籍贯的武将,亲朋故友。
“咚咚咚”
跪在龙座下面,专心听讲的丁仁,不敢怠慢了,匍匐在地,小声回应着:
“陛下放心,安心”
“这几个事,末将马上吩咐下去”
“不出半个月,不,是十天,肯定都有消息”
没错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这种隐私秘事,是锦衣卫的特长,更应该小心对待。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策反敌方大将,前功尽弃是小事,要是被敌方侦破,搞一个反伏击,那就大条了。
好在,丁仁很清楚,军中有一大堆陕西籍贯的大将,忠贞营和大西南的老巢,就是陕西啊。
“呃”
“呵呵、、”
打发走丁仁,抬起头的朱皇帝,才发现大殿下面,这帮老狐狸都在盯着自己,竖起耳朵。
心中暗道,还是人太多了,自己这个皇帝,也会被他们围观了啊。
同时,心中也是大骂,自己还是太心急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谈这种机密要事。
于是乎,摇了摇头,露出无奈无语的笑容,摆了摆手,金口一开,对着下面大声说道:
“好了”
“今天的廷议,到此结束”
停了一下,又沉思了一会,重重的点了点头,开始点名:
“良渊王,黔国公”
“吏部张尚书,户部龚尚书,右侍郎王夫之”
“兵部邹尚书,左侍郎龚铭,右侍郎金光”
“工部卢尚书,左侍郎王文简,还有中军右都督,吴三风将军”
“这些人留下,其他的人,全部出去,可以散朝了”
又停了一下,回过头,看着自己的一堆随从,再重重的点了点头,继续赶人:
“小李子,潘公公留下”
“丁仁,欧阳卫留下”
“侍从室,刘茞学士留下”
“其他的侍卫,锦衣卫,东厂,也全部出去,看好大门”
“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违者杀无赦”
、、、
说完后,老辣的朱皇帝,又端起桌子上的大茶缸,淡定自若的喝起来。
是的,夔东,荆州的事情,那都是小事情,毕竟只有几千人的规模,且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江南人入朝,安排卢若腾做尚书,也是为了这一刻,布局大江南,为了东征北伐。
这种国家战略,机密机要大事,在真正发动之前,肯定不能外传的,一个字都不能传出去。
当然了,有心人,聪明人,肯定能猜到一些。
这一点,朱皇帝就没办法了,毕竟人是高级动物,不是猪狗。
更何况,猜到了又有何妨,一个月是东征北伐,一年也是,十年也是,百年还是,继续猜下去吧。
“咚咚咚”
“吾皇万岁”
“大明万年”
“臣等告退”
“末将告退”
、、、
朱皇帝的话声刚落,左右两侧,文臣武将,前后左右,所有的随从人员,侍卫锦衣卫。
一个个如临大敌,脸色凝重,磕头如捣蒜,高呼万岁,再爬起来,鱼贯而出,不敢有一丝的停顿。
上面的朱皇帝,太严肃了啊,留下的全是心腹核心,朝中巨头啊。
这他妈的,这要是听到不该听的东西,是不是要脑袋搬家啊,抄家灭门,诛灭九族啊。
没看到嘛,右侧的五军都督府,礼部,刑部,全部被赶出去了,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只是,有心人就会发现,中军右都督吴三风,竟然也留下来了,这个有点让人想不通。
要知道,中军左都督朱禋正,也没有留下来啊,他可是朱皇帝的堂叔啊。
“呼、、”
过了一会,清场结束,龙座上的朱皇帝,喝完了最后一大口参茶,内心舒坦了不少。
再环顾下面,留下的十一个重臣,重重的点了点头,拿起一个本子,非常厚的奏章,对着朱企鋘说道:
“老叔公”
“这是旧港侯的奏章”
“你带着众臣,去隔壁先看一看,熟悉一下,商议一二”
“有什么不清楚的,直接问卢尚书”
“对了”
“右都督吴三风将军,留下来”
说罢,朱皇帝就把奏章,交给旁边的小李子,示意他拿下去,交给自己的老叔公。
同时,还留了一句,叫那个吴三风留下来。
没错的,张苍水的奏章,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满清在江浙的兵力分布图,战略要点资料。
是的,即便是有所误差,不能做到真正的精确,但参考意义重大啊,总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没错,现在是二月份了,中华王朝,已经进入了东征战略的冲刺阶段,这玩意太重要了。
“老臣,谨遵圣喻”
老成稳重的老叔公,双手捧着奏章,一脸的庄重,深躬回礼回话。
再转过身,对着身边一群重臣,重重的点了点头,立马带着他们,去隔壁的宫殿。
“咕噜、、”
只留下一个吴三风,独自一人,待在偌大的宫殿,脸色紧张,猛吐苦水,忧心忡忡,风中凌乱啊。
没错的,辽东吴氏,在大明中华王朝,是个什么东西,他这个老头子,心里最明白了。
说句不好听的,在朝廷廷议的时候,别说是大声说话了,放屁都得小心点。
大名鼎鼎的吴三桂,大明的平西伯,满清鞑子的平西伯,放满清鞑子入关,华夏的罪人啊。
所以说,霸道狠辣的朱皇帝,把所有人打发走,独留下他一个人。
即便是傻子,也知道朱皇帝找他有事,又是没的一点头绪,浮想联翩啊。
“呵呵”
看着忐忑不安的老武夫,龙座上的朱皇帝,呵呵一笑。
盯了一会,感觉酝酿的差不多了,才点了点头,面带微笑的,开口说道:
“右都督”
“来昆明这么长时间”
“怎么样?生活上,还习惯不?”
“家眷们,都过的不错吧,可有人上门闹事?”
没错的,这里没外人,除了丁仁,欧阳卫,两个太监,总共就六个人啊。
老辣精明的朱皇帝,既然要用到吴氏,肯定要先安抚一下,关心体贴一二,表示自己的诚意嘛。
毕竟,辽东吴氏,分家了,千里迢迢的,从关中来到昆明,投名状不错的。
“啊、、”
“咚咚咚、、”
一直低着头,内心忐忑的吴三风,骤然听到朱皇帝的发话,也是吓了一大跳。
反应过来后,双膝一软,直接跪下去,磕头回道:
“末将在”
“吾皇万岁,陛下宽仁”
“云南四季如春,末将和家人,都过的非常好”
“咚咚咚、、”
这个老武夫,也算是狠人了,简单回了几句,然后拼命磕头。
没错的,反正都留下来了,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了事,反抗是不可能的,更没那个胆子。
更何况,朱皇帝面带微笑,即便不是好事,应该也不是坏事吧。
“呵呵”
“那就好,习惯就好”
龙座上的朱皇帝,继续面带微笑,连说几个好,习惯就好啊。
是啊,吴氏既然分家了,入了大明朝,能安分守己做人,也是大好事啊,省的别人惦记。
“这样的”
“时间紧,朕就不兜圈子了”
“那个,祖永烈,你知道多少?”
说罢,朱皇帝就不再淡定了,挺直腰杆,目光紧紧盯着这个老家伙,想看看他的反应。
没错的,把这个吴三风留下来,就是为了大江南,汉军旗大将祖永烈。
要知道,这个祖永烈,可是苏州镇将啊,手握5千兵马,全是正黄旗汉军精锐。
没错,这可是苏州驻防营啊,里面不单单只有兵马,还有家眷,旗丁家奴,好几万人。
满清入关以后,十几年了,真正的驻防营,真没有几个,也就是南京,镇江,西安,杭州。
如果,再加上苏州的绿营兵马,祖永烈手里,能动用的兵马,肯定超过万人,甚至是更多。
这个年代,尤其是辽东来的,又是世代军阀,一代代的传下来。
他们这些军阀,手底下的家奴丁口,半农半兵,一点都不过分,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所以说,为了保险起见,增大东征北伐的胜算,朱皇帝不介意,联络祖永烈,策反一下。
到时候,别说是直接起兵反清了,能驻足观望,坐看明清厮杀,那也是不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