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引起陈安兴趣的是陈老本人。
据他所知,陈老就是这个世界中最初的那个变数,整个世界的拐点也是从陈老的崛起开始的。
以前,由于陈老身份特殊,陈安一直有顾及,无法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
如今,两人是嫡亲血脉,陈安便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
于是,陈安与陈老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谈。
在这次谈话中,两人推心置腹,畅所欲言,交流了各自的来历、穿越时间,以及原来世界的情况。
简单交流后,陈安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陈老果然也是穿越者!
陈老缓缓陷入回忆:“我前世啊,是在03年那场肺炎中没能挺过去,就那么走了。”
陈安专注地倾听着。
陈老接着说:“重生之后,我满心想着直接投靠组织,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就像你当初一样,我根本找不到那些熟知的伟人。
没办法,我只能凭借着对未来的先知先觉,在列强之间左右逢源,小心周旋,从东北一步步艰难地崛起。”
“战争胜利后,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带领东北……”
陈安听后,心中有些疑惑,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问道:
“陈……爷爷,既然您也是穿越者,知道大势,那为什么不阻止这次的风暴呢?”
陈老不紧不慢地吸了一口烟,吐出一团淡淡的烟雾,然后用那双充满睿智的眼睛看着陈安,反问道:
“阻止?怎么阻止?为什么要阻止?阻止之后,大夏这艘大船,又将开往何处?”
不待陈安回答,陈老便自顾自地解释起来:
“其实,前些年,我的权力远没有现在这么大。
我这一派,算得上是半路加入、整编而来。虽说当初实力强劲,可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没能真正进入核心层。
这些年,整个东北地区也被压制,基本都是在源源不断地从那里抽调资源,去支援全国的建设。”
陈安微微皱眉,心中对东北的处境有了更深的感触。
陈老顿了顿,又说道:
“不过,为了国家的复兴大业,我也没有过多地去计较这些。下面的人难免会有不满的情绪,我也都尽力压制了下来。
至于这次的风暴,当初我和你一样,恨不得它永远都不要爆发。”
陈安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地听着。
陈老目光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
“但是,这些年,我站的位置越来越高,看到的也越来越多,也就逐渐看清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你知道为什么会爆发风暴吗?你怎么就能确定,风暴只有坏处,没有其他的作用呢?”
陈安微微一怔,陷入了沉思。
陈老接着说:
“在一个社会里,资源总是有限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团,会想尽办法把控上升通道,以此来决定利益的分配。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门阀政治、利益集团的原因。父母做什么工作,他们的后代大概率也会重复父母的老路。
阶级固化现象也就随之产生了。从古至今,阶层都是固化的,阶层是普通人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已经让特权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就像毒瘤一样,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里。
工作终身制、岗位世袭,腐败、特权和官僚主义等现象层出不穷。
只要稍有松懈,这些现象就会像野草一样,死灰复燃。
好的工作,仿佛只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作为普通人,根本无法打破阶层壁垒。
没有一场彻底的思想大解放,没有对原有秩序的破坏与改变,又怎么会有底层老百姓崛起的机会呢?
再说了,我已经推动部队保护重要的人员和产业了,有时候,有些阵痛是难免的。”
陈安轻轻叹了口气,沉默了,这种现象,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即便是在后世,这种现象也依然无法完全避免。
就算一代、二代人有觉悟,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心,但到了三四代之后,新的门阀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形成。
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谁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后代过苦日子呢?
只有在平等与特权之间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陈安微微皱着眉头,开口问道:“那为什么不改革呢?”
陈老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放下茶杯,陈安见状,连忙起身,将茶水续上。
陈老目光有些迷茫,缓缓道:
“孩子啊,怎么改革?如何发展?改革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和我不一样,你过来的时候,大夏已经崛起,开始复兴。你看到过黎明破晓后的光明,看到过成功的曙光,看到了美好未来!
可我们那时候呢,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掉进无尽深渊。”
接着,陈老露出一抹苦笑,开始详细解释道:
“而且啊,在我看来,当时的改革是失败的。
政商勾结、利益输送的现象层出不穷,建国后几十年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几乎都被那些蛀虫一点点掏空,国有资产几乎流失殆尽。
最后,只留下了几千万的下岗工人和几亿依然贫穷的农民。”
陈老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某些人啊,真是太天真了,居然以为西方国家是友好善良的,对他们毫无防备。
还信奉什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以市场换技术’的荒谬理论。
在80年代,竟然以经费紧张为借口,下马了一系列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军用、民用高精尖项目。
像运10大飞机、光刻机、直8、远程轰炸机、大型导弹驱逐舰、长城\/曙光大型计算机项目、数字焊接系统……
可这些项目,就这么被轻易地放弃了。”
陈老顿了顿,眼中满是愤怒:
“然后,他们转头就制定了一个800亿美元的疯狂采购计划,打算用国家宝贵的外汇去进口国外的设备和技术。
每年三公消费上万亿,钱都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而海军呢,十几年都没有一艘大舰下水。
每次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说多了都是泪啊。
可结果呢?换来了什么呢?
国家尊严受到践踏:93年截船事件、94年电子干扰事件、96年关闭GpS信号事件、99年炸馆事件、01撞机事件……
这一桩桩、一件件,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刺向心窝,让人痛彻心扉!
你是不知道我们当时有多绝望,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最后,陈老长叹了一口气:“所以啊,我只能小心翼翼地、亦步亦趋地学习前世伟人们的经验,走走过的道路,不敢做过多的尝试。
每做一个决定,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毁了已有的大好局面,成为民族、国家和历史的罪人!”
(这情节是最开始设定的伏笔,当初还打算展开来写,不过容易造成虚无主义,被和谐,也就搁置了,这里把这个坑填上,与前文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