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黄帝一脸好奇,凑到岐伯跟前,笑着说:“岐伯啊,我跟你学习针道也有好一阵子啦,感觉这针道里的各种门道我都了解得差不多喽。不过我心里一直有个小疑惑,你看啊,你讲的这些针道道理,每次我听着都觉得特别对,就像一下子就明白啦,可仔细琢磨琢磨,又好像没有那种特别板上钉钉、特别确定的感觉。我就想问问,你这厉害的针道学问,是因为你学习特别刻苦、特别熟练才有的呢?还是你对周围的各种东西仔细观察,然后心里琢磨出来的呀?”
岐伯一听,哈哈笑了起来,摸了摸胡子,慢悠悠地说道:“黄帝呀,那些厉害的圣人研究出来的道,那可讲究啦!它得上面符合天的规律,下面符合地的特点,中间呢,还得和咱们人的各种事儿合拍。这就好比盖房子,得上面顶着天,下面踩着地,中间还得让人住着舒服。
要想把这个道研究明白,那必须得有一套特别明确的方法,来确定各种标准和规则。有了这些清楚的法式来约束,这个道才能稳稳当当地传下去呀。
就好比那些做木工活儿的匠人,他们干活儿的时候,可不能随便扔掉尺子,凭自己感觉去判断长短;也不能不用绳墨,就想着把木头弄平;更不能不拿圆规,就想画出个圆来;或者不靠着矩尺,就想做出个方方正正的东西。为啥呢?因为这些工具和标准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呀。
咱们中医的针道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规则和方法,就像是匠人的工具,都是为了保证咱们能准确地把握人体的各种情况,然后用正确的针法去治疗疾病。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容易理解和运用的方法,遵循的也是自然的规律,知道什么时候该顺着来,什么时候该逆着来,这都是有一定之规的。
比如说,天有四季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咱们人体也会跟着有不同的变化。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往外走,这时候用针就不能太猛,得顺着阳气生发的趋势,轻轻地刺激穴位,就像给刚刚发芽的小种子浇浇水,让它慢慢长大。
夏天呢,阳气最旺盛,人体的气血也都跑到体表来了,这时候用针可以稍微重一点,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不然就像给庄稼施肥太多,反而把庄稼烧死啦。
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敛,阳气也慢慢往回收,这时候用针就得收敛一些,不能再像夏天那样大刺激。
冬天,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都藏在身体里面,这时候用针就更要小心谨慎啦,得像呵护一个宝贝一样,别轻易把阳气给弄散了。
再说说和地的关系。大地有不同的地形地貌,高山、低谷、河流等等,咱们人体也有不同的部位,就像经络、穴位,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特点。比如说,人体的背部就像一座山,阳气比较充足,用针的时候就可以稍微强一点;而腹部就像一片平地,比较柔软,用针的时候就得轻柔一些。
还有和人事的关系。人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等,都会影响身体的状况。要是一个人天天熬夜,生活不规律,身体的气血就会乱套,这时候用针就得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想办法把气血给理顺了。
所以啊,这针道的学问,可不是拍拍脑袋随便想出来的,得综合考虑天、地、人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来,这样才能准确有效,才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后人也能学到真正的好东西。要是没有这些规矩,每个人都凭自己的想法来,那这针道不就乱套啦,就像没有规矩的队伍,肯定走不好路呀!”
黄帝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我之前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一听,觉得这针道里的学问可真是太大啦!以后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把针道学得更明白!”
黄帝这时又拉着岐伯,一脸好奇宝宝的模样,迫不及待地说:“岐伯啊,我最近对这‘自然’特别感兴趣,你快给我讲讲,这自然在咱们中医里头到底是个啥情况呀?我都好奇得不行啦!”
岐伯哈哈一笑,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黄帝呀,你听我给你打个比方哈。就好比你要把一个很深的水池子弄干,要是你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把口子一打开,根本不用费多大的力气,这水自然而然就流干啦。再比如说,要是有条河道堵住了,你顺着地势把堵塞的地方挖开,那水流不就顺畅地通过啦。
这和咱们身体里的情况是一个道理哦!在咱们身体里,气有滑有涩,就像水流有时候顺畅,有时候就被卡住了;血液呢,有清有浊,就好比水有干净的,也有浑浊的;它们的运行也有逆有顺。气滑的时候,就像水在宽阔的河道里欢快地流淌,身体里的各种功能都能正常运转;气涩的时候呢,就像河道里有了大石头,水走得磕磕绊绊,身体可能就会出问题啦。
血液也是一样,清的血液就像清澈的泉水,能给身体各个地方送去充足的营养;要是血液变得浑浊了,就像水里有了好多脏东西,那身体得到的营养就不那么好了,各种毛病可能就跟着来喽。
所以啊,咱们中医治病,有时候就得顺着身体里气和血的这些自然规律,就像治水一样,找到问题的关键,稍微调整一下,身体就能恢复正常啦。”
黄帝听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惊叹道:“哇塞,岐伯你这比方打得太妙啦!原来身体里的气和血就像水一样,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黄帝挠了挠头,又冒出一个问题:“岐伯啊,你说这世界上的人,有白的有黑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这些不同的人在咱们中医里,是不是都有各自的讲究呀?有没有啥固定的说法呢?”
岐伯点点头,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黄帝啊,先说说那些身体壮实的胖人吧。你看啊,这些人年轻力壮,气血那叫一个充足,就像一个满满的大仓库,啥都不缺。他们的皮肤和肌肉也特别结实,就像穿了一层厚厚的铠甲。
要是这种人不小心受了邪气入侵,咱们给他扎针的时候,就得扎得深一点,而且要留针时间长一些。为啥呢?这就好比要把仓库里的坏东西清理出来,得下点功夫,扎得深才能把邪气赶到外面去;留针时间长,就是要确保把邪气都赶干净,不能让它们再跑回身体里捣乱。
还有一种胖人,肩膀、腋窝、脖子这些地方都很宽大,肉不是特别多,但是皮肤比较厚,而且肤色偏黑。你再看他们的嘴唇,厚厚的,看起来特别明显。这种人啊,他们身体里的血液颜色比较深,而且比较浑浊,就像一杯掺了很多杂质的水;气呢,运行得比较缓慢,就像一辆在泥地里艰难行驶的车。
这种人啊,性格上可能比较贪财,啥都想多捞点。咱们给这种人扎针的时候,不仅要扎得深,留针时间长,还得适当增加针刺的次数。为啥要这样呢?因为他们身体里的气血比较‘顽固’,得花更多的功夫才能把它们调整好,就像要把一辆陷在泥里的车拉出来,光使一点劲可不行,得多使几次劲,才能让车重新跑起来。
打个比方哈,这就像给一个特别脏的水缸换水,普通水缸可能换几次水就干净了,可这个水缸特别大,而且里面的脏东西特别多,那就得多换几次水,才能把水缸彻底弄干净。咱们给这种胖人扎针也是这个道理,多扎几次,才能把他们身体里的邪气和不顺畅的气血都调整过来。”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话说:“哈哈,岐伯你这讲得太逗啦,把人身体里的气血和性格都联系起来了,还真有意思!那瘦人呢?瘦人又有啥不一样的讲究?”
岐伯笑了笑,接着说:“黄帝啊,瘦人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喽。瘦人一般气血相对来说没那么充盈,就像一个小仓库,存货不是特别多。他们的皮肤比较薄,肌肉也没那么发达,就像穿了一件薄薄的衣服。
要是瘦人受了邪气,咱们给他们扎针的时候,可不能像给胖人那样扎得深、留针时间长。因为他们身体比较弱,受不了太大的刺激。这时候扎针就得浅一点,留针时间也要短一些,就像轻轻地给小仓库打扫卫生,不能太用力,不然把仓库弄坏了可就麻烦啦。
比如说那种身材比较瘦小,皮肤白白嫩嫩的人,他们的血液相对比较清,就像清澈的小溪水;气呢,运行得比较快,就像一只轻快的小鸟。这种人啊,性格可能比较开朗,做事也比较干脆。
给这种瘦人扎针的时候,咱们就不能用太猛的手法,得轻柔一点。就好比给一朵娇嫩的小花浇水,不能用大水桶猛灌,得用小水壶慢慢地浇,不然小花可受不了。
再说说那种虽然瘦,但是身材比较高的人。他们身体里的气血分布可能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上半身的气血相对多一些,下半身相对少一些。咱们给他们扎针的时候,就得根据这个特点来调整。
比如说,要是他们上半身有毛病,扎针的时候可以稍微重一点,因为上半身气血多,能承受得住;要是下半身有问题,那就得轻一点,因为下半身气血相对少,得小心对待。
这就像给一座房子装修,房子的不同房间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房间空间大,有的房间空间小,咱们装修的时候就得根据每个房间的特点来,不能一概而论。给瘦人扎针也是这个道理,得根据他们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
黄帝连连点头:“哎呀,原来瘦人还有这么多不同的情况呢!岐伯你这讲得太详细啦,我算是明白了。那不同肤色的人,除了胖瘦不同有讲究,单纯肤色不一样,在针刺上还有啥特别的说法吗?”
岐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黄帝啊,不同肤色的人在针刺上还真有一些特别的讲究。先说肤色白的人吧,这种人一般皮肤比较细腻,就像细瓷一样。他们身体里的气血相对来说比较柔和,就像春天里的微风。
给白皮肤的人扎针的时候,手法要特别轻柔。因为他们的皮肤和气血都比较敏感,就像娇嫩的花朵,稍微用力大一点,可能就会受不了。这时候用针就像用羽毛轻轻地触碰一样,要特别小心。
而且白皮肤的人如果生病,可能更多是因为气血的运行不太顺畅,就像微风被挡住了去路。咱们扎针的时候,主要就是帮助他们把气血疏通开,让气血能像微风一样自由地流动。
再说说肤色黑的人,刚才咱们说的那种胖的黑皮肤人,他们身体里的气血比较浑浊,运行缓慢。但还有一些黑皮肤的人,他们虽然肤色黑,但是身体比较健康,气血也比较充足。
这种黑皮肤健康的人,他们的皮肤比较坚韧,就像厚厚的牛皮。给他们扎针的时候,手法可以稍微重一点,就像用稍微粗一点的刷子刷东西一样,能更好地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因为他们的皮肤和气血都比较‘结实’,能承受得住稍微大一点的刺激。就好比给一辆坚固的大车拉货,稍微多装一点东西也没问题。
还有那种肤色发黄的人,这种人一般脾胃功能相对比较弱,脾胃就像身体的‘粮食加工厂’,脾胃弱了,身体的气血生成就会受到影响。
给黄皮肤的人扎针,就得特别关注他们的脾胃。在针刺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和脾胃相关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增强脾胃的功能,就像给‘粮食加工厂’修理机器,让它能更好地工作。
比如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它就和脾胃关系特别密切。给黄皮肤的人扎足三里这个穴位,就能帮助他们改善脾胃功能,让身体的气血生成更顺畅。
这就好比给一个不太好用的工厂注入新的活力,让它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咱们通过针刺穴位,给黄皮肤的人增强脾胃功能,让身体能产生更多的气血,这样他们的身体就能更健康啦。”
黄帝听得入了迷,感慨地说:“岐伯啊,你这讲得太精彩啦!原来不同肤色、胖瘦、高矮的人,在针刺上有这么多学问呢!我感觉我以前对中医的了解还是太浅啦。”
岐伯笑着说:“黄帝啊,这中医的学问可大着呢!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小宇宙,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奥秘。咱们只有把这些奥秘都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用中医的方法给人治病,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黄帝坚定地说:“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这些知识都掌握好,让中医能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