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子的年纪为什么会这么小?”有人疑惑,她也不是不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但是若果真如此,那——太子的年龄怎么会这么小?难不成,朱元璋在这个太子之前都没有儿子,或者说,没有能够立得住的儿子?
“……这我也不好说,反正我的这个推论也就这么一个问题。”他摊摊手,表示自己确实不能确定这里面的缘由,但总归这又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这不是和马氏成婚了嘛,所以他也是有家室的人了,而且他后来身边也不可能没有女人,所以,要么是他没能生出来儿子,要么是他之前的儿子都已经没了,”对于这种隐私八卦的问题,大家还是相当热情,当即有人头头是道地分析起来,“没生出来儿子很好说,至于说儿子没了,那要么就是和宋朝的那些皇帝一样,都没立住,要么是在战场上战死了。”
“我觉得,他儿子战死的可能性高一点。”对于上面的分析,大家都很服气,于是直接根据上面的分析来表示自己的意见。
“我也觉得,”之前有点疑惑的妇人也道,“这种打天下的人要是没个继承人,那底下人心都能不稳了,但要是他有过儿子,只是后来战死,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众人纷纷点头,没错,人嘛总得有个继承人,特别是这种头头——就算不是打天下,而是某个主家之类的,那也得有个继承人,底下的人才能更稳当。所以,朱元璋应该不是没有儿子,也不会是直接没立住,应该就是后来战死……
这也符合了这种打天下的皇帝的太子理论上应该是参与过作战这个推论。
“也可能太子不是战死,而是后来明朝建立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给没了……总之是原本有个太子不错,所以朱元璋也不担心,但是后来这个太子没了,他就得为后事考虑了。”还有人把太子没了的时间扩充了一点,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那这也没办法,只能说大家都倒霉……”得出结论之后,人们只能叹息不已。
如果是他们分析的这样的话,那能怪谁呢?只能怪命了!
大臣们一点也不想死,但是朱元璋肯定也不想让自己的太子没了……在最开始的时候,谁也不想要这样,但是最后发展成这样,那真的是只能怪命了。
毕竟,之前那个太子享受的医治水平,肯定也是最好的了,这样人都能没了……时也,命也!
-
百姓们拉拉杂杂讨论了一大堆,皇帝们的思考速度就要快多了。
在看到朱元璋连续大清洗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了不对——一个能够打天下的皇帝,不会是什么脑子不清醒发神经的人,他做的事情一定有理由有目的。
再结合日后那个朱棣造反成功登基的后续……
那只能是朱元璋和朱棣之间的这个皇帝,也就是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出了问题,他要么是和朱棣发生了冲突还压制不了朱棣这个藩王,要么是能力不足而朱棣早就野心勃勃干脆趁机而起……
总之,这个继承人的问题很大。
同时,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这个继承人铺路——所以才搞了这么大规模的清洗。不然的话,正常清洗清洗也就完事儿了。
“但是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继承人?”赵匡胤深感不解。
如果说这个继承人身上存在这么大的问题,别的不说,至少压制不住功臣们,那为什么朱元璋还一定要选这个人作为继承人?
朱棣是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不确定,但朱棣是个藩王,换言之,是朱家宗族的人,连宗亲都要造反,都压制不住的继承人——要知道,中原汉人又不是蒙古人,没什么贵族造反的传统——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他?
这个继承人,年纪可能比较小,那到底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孙子?
如果继承人是儿子,难道朱元璋就没有年纪大一点的儿子作为继承人了吗?如果这个继承人是他的孙子,那莫不是这个继承人是前任太子的儿子?
后者虽然某种程度上确实更加正统,但是天下传承、皇位稳固可不是只看正统与否的啊!他赵匡胤之前为什么还想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弟弟再正统也没有儿子正统,但为什么他有这个想法?不就是因为国赖长君么!
你看看,要真的如此,那朱元璋最后不也翻车了吗,到头来,人家一个宗亲藩王直接造反,干掉了皇帝自己上位……朱元璋的一番苦心谋划最终也到底是化作东流水。
正统有时候是好事儿,也确实需要坚持,但是问题是,这种坚持也需要看情况啊——如果已经在心里面担忧这个继承人的能力问题,甚至为此不得不发动大规模的清洗,那就说明,这个继承人的能力确实存在问题、这个继承人日后登基的情况也确实让人担忧。
而为此发动大清洗的朱元璋,内心中其实也是承认这件事情的。
这种情况下,那就没有必要非常死撑着一定要走这个正统了啊!
就算觉得正统不一样,那完全可以给一些其他的特殊待遇,最后的结果指不定还要比坚持扶植正统上位来得好——那藩王造反成功之后,不可能留着这个正统的性命,甚至如果正统还有其他弟弟之类的话,那这些人的性命也不好说能不能保住。
总之,结果是一定不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