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在第二年就考上了大学,她也考上了京城的大学,只不过不是京大。
但她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李芳在校期间做了点小生意,赚了点钱。
李芳的父母下岗了,她弟弟接不了父母的工作,成了无业游民。
这个时候李芳也大学毕业了,靠自己的努力,在京城有了自己的房子。
这个时候,李芳的父母提议要来京城居住。
李芳心里是不愿意的,但父母渐渐岁数大了,也没了收入,她就没好拒绝。
答应了父母过来,就意味着她弟弟也会过来。
一开始的时候,一家人相处的还算不错,只是时间长了矛盾就爆发了。
父母总是在李芳面前唠叨,让她帮帮她小弟。
可李芳有心帮,奈何他弟弟李超不争气啊!
没有任何技能,在京城能做什么?
李芳也给李超找过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服务业的工作,但李超不干。
这个时候允许私人做买卖了,大街上也有很多人开店做生意。
李超想让李芳出钱,给她开一个饭馆。
李芳所有积蓄加起来,勉强能开一个,但她是不会同意的。
她十分清楚,这个店开起来,家里的矛盾会越来越多。
现在,她不但要管父母吃喝,还要管他弟弟的吃喝,她做的够多了。
“想要开饭馆,凭自己的本事啊!”李芳也不惯着李超。
老两口听到这话不乐意了,顿时就开始说教李芳,“你们两个亲姐弟,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吗?等百年以后,我们不在了,你们就是这世上最亲的人了...........”
类似的话,老两口喋喋不休........
李芳觉得父母简直不可理喻,说的话根本没有道理,互相帮助?那也得两个人在一个层级啊!至少实力差不多也行啊!
“就李超这个样子,他能帮我什么?吃我的喝我的,全都靠我养着,我做的已经够可以了。”李芳歇斯底里喊出这些话。
她已经做好撕破脸的准备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关系是不可能修复好的。
果然老两口被气晕倒了,临倒前还不忘指责李芳不孝。
李超快气晕了,但没晕,他被气的不行了,他姐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还有什么脸面住在这。
“爸妈,咱们走!回老家,不在这里受气!”
说完这句话,他才发现父母已经晕倒了,“李芳,你,你看你把爸妈气的。”
李芳看到这里赶紧打电话急救,等二老被送上救护车,她只觉得恍惚。
她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会闹成这个样子。
明明小时候父母对她都很好的,下乡的时候,父母也没缺过她吃穿,每个月都会给她寄钱的。
为什么一切都变成了这样。
李芳在想,是不是父母下岗的原因,如果父母没有下岗,可能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下岗的工人越来越多了..........
是坏事儿,也是好事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了生意。
改革开放相比后世提前了,政府也开始支持民营经济。
在这个时候,只要胆子大,基本上都能赚到钱。
改革开放初期,先下海的那一批人已经富起来了。
大街上的小汽车开始多起来,个人也可以拥有小汽车了,只要有钱,就能拥有。
民营经济在华国开始飞速的发展,慢慢的成为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个群体在华国社会崭露头角——商人。
商人越来越多了,这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华国城镇数亿人的就业问题,还给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其实在这之中,改变最大的还是农村,农村经济活力开始释放,无数想要改变命运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尝试着要和祖祖辈辈走不一样的道路。
在这不得不提一下陶碧华。
陶碧华在陈家大队待了得有三年的时间,终于等到了知青回城。
回城后,家里给她介绍一门亲事,对方家里条件一般,婚后的日子也不轻松。
她在造纸厂工作,每天要上十个小时,还得两班倒。
生活就这样过着,直到她生下第二个孩子,丈夫去世了。
家庭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她的肩膀上,两个孩子和一屁股饥荒。
她不是聪明人,也做不了脑力工作,只能靠双手劳动。
生活使她磨平了棱角,使得她这个人变得沉默寡言。
改革开放了,做生意的人变多了,她也被下岗了。
生活还得继续,她带着两个孩子做起了摆摊的生意,开始在学校门口卖凉面。
多年的辛苦终于攒下点钱,用这些钱租了个门面,开了个饭店。
那天因为店里的下饭菜没了,导致生意惨淡。
那下饭菜是她祖传的手艺,吃过的人都说好吃,她也知道,她饭店的生意全靠下饭菜招揽客户。
只是开了这么多年,她才意识到下饭菜的重要性。
第二年的时候,她开始转型做下饭菜的生意。
第四年,她租了两家居委会的房子,招了十名工人,开办了一个小的加工厂,专门做下饭菜。
后来下饭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她开始给下饭菜装上了包装,这样更方便销售。
次年,陶碧华成立了老干娘公司。
老干娘的销量供应不求,陶碧华开始扩大工厂,加大生产,全国各地奔走,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她脑子不快,从来没想过要走捷径,做生意要讲究诚信,下饭菜的原材料都是用的好萝卜,她严格把控每一批萝卜的品质,坚决不用坏萝卜。
为此,她还承包了几十亩地,专门种植纯天然的好萝卜。
在她六十多岁的时候,靠着她的诚信经营,老干娘的销量越来越好,都销售到国外了,出口了得有二十多个国家。
吕素素毕业后选择进入研究所做研究,同时她也是兼任京大的老师,只是学校给她安排的课程很少,毕竟平时做研究比较忙。
她现在和以前比起来,完全就是天差地别。
至于她的殷正的故事,也该告一段落了。
全国的知青们都陆陆续续回国了,殷正也回到了京城。
但殷家不复存在了,家也没了,他没有地方住,只能投奔吕素素。
吕素素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自己一个人挺好的,她现在无需靠任何人,所以想离婚了。
但殷正不同意,都这么多年了,他自认为两人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当初他们在乡下的时候不过的挺好的吗?他也有下地好好干活啊!也会给吕素素买酱油牛吃。
那个时候两人过得真的很好,只是后来吕素素考上了京大,二人分居两地,但吕素素答应过他,不会离婚的,为什么会变呢!
吕素素承认,那个时候,她也想过和殷正好好过日子,但她后来考上了京大啊!
现在的两人已经不匹配了,不在一个层级了。
她是京大的教授,就这一个身份殷正就配不上了。
她对殷正的感情很复杂,爱过,也恨过,也许恨更多一些吧!
失去的那个孩子,是她一辈子的痛。
她执意选择离婚,但吕素素没有把事情做绝,当初她能好好读书,殷正也算是帮了大忙,所以她给了殷正一套房子。
吕素素现在有两套房子,一套是京大的,一套是国家给的,她拿出一套给殷正住。
自此以后,两人离了婚。
殷正在离婚后,当起了倒爷。
他没学历,没技术,就靠着灵敏的嗅觉,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