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惭愧,但更生气的是妻子竟当着岳母的面说这样的话,让他很没面子。
岳母翻了翻白眼,语气很不屑告诉他。
原来当初陆家和刘家一起上门提亲,刘家的情况跟陆家根本没得比。
是丽丽自己看上了他,非要他不可,亲口回绝了陆家的婚事。
后来,婚事让江婉捡了便宜得了去。
直到那时,他才恍然大悟。
他暗自感动妻子当年选择了自己,同时也愧疚没能给她更好的生活。
他决定不考大学了,打算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上班养活一家子。
谁料,妻子却反而更生气。
她说,只有他考上大学,以后出人头地,才可能甩陆子豪一头。
他暗自觉得可笑。
人家陆子豪是何等家世,何等的风光!
不说别的,单单学历这一点,他跟陆子豪远远没得比。
人家自小就去国外留学,大学的文凭早就取到了。
现在的他连望其项背的可能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将来甩人家一头!
不料,妻子却对他异常有信心,说他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能当上大官。
说得非常笃定,说得万分激动,说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
妻子让他必须回去学习,一天都不能懈怠,而她则自己找散工干,补贴家用。
那时,他真的很感动。
感动妻子不离不弃,对自己那么有信心,更感动她终于懂事了,懂得承担家庭的责任。
可惜,她赚的钱少得可怜,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老岳父救济。
他父母见他仍坚持复习,偶尔也会偷偷救济他一点散钱。
可家里人口多,开支多,实在没法一直帮上他。
这两三年来,他熬夜苦读,白天帮忙带娃或干家务,累得经常脑袋发昏。
幸好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还是考上了!
虽然有些迟,可终归还是考上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他泪湿眼眶,激动不能自已。
妻子也是欢喜得很,说只要顺利毕业,以后一定能当上大官。
他忍不住提醒妻子,说考上的是师范学院,并不是她口中的所谓大官。
可妻子却认定自己所认定的,坚信他的未来一定一片光明。
他再次被妻子感动了,觉得她能如此支持自己,夫复何求。
尽管她总跟自己的爸妈闹矛盾,几个孩子也带得乱七八糟,但她对自己的这一份心,他真的颇感动和感谢。
来京都上学前,大舅哥寄了二十块钱给他,跟他道恭喜。
他不大敢收,因为大舅哥还没毕业赚钱,仍在实习中,根本没什么收入。
不料,大舅哥却说他们两口子自从得到江婉的支持后,日子越过越好,手头上宽裕一些,让他放心收下。
他很惊讶,想不到江婉竟那么厉害!
不仅如此,大舅哥还告诉他说,如果在京都遇到了麻烦,可以找江婉和他媳妇商量,毕竟都是自家人。
大舅哥虽然这么说,可他堂堂七尺男儿,哪能遇到麻烦反而找女同志求助的道理。
另外,师范学院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能有一点生活补贴,让他不至于太拮据,需要低声下气求助人。
熟料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再次跟父母闹掰,带着几个孩子来京都投奔他。
他拦过她,让她不要任性,还是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住。
可妻子不听,说她要在京都做工赚钱,要离公公婆婆远远的。
幸好三妹辍学后一直没找着工作,能跟过来一起带孩子,不然妻子一个人应付三个孩子都难,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工赚钱。
可妻子还是高估了京都的残酷。
找了足足十几天,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她很犯愁,甚至还骂了他一顿出气。
他有些无奈,让她不如去找江婉或大嫂商量看看。
妻子一听反而更生气,说打死她她也不会去求江婉。
后来,妻子在学校门口摆起小摊,卖起了炸豆干。
生意不错,陆续有了一点小收入,总算应付得了一家人的基本开销。
老丈人担心他们,还悄悄给他们寄来了几十块。
多亏了老人家,他们才能交上房租,在学校附近租下一套还算不错的小院子。
他功课不多,平时闲暇时间多,经常能溜回去帮忙带孩子,也给妻子打打下手。
不过,他可不敢蹲在学校门口卖豆干。
他怕被同学瞧见,更怕被相熟的人看到,所以只肯在院子里帮忙磨豆子。
得亏了妹妹帮忙打理家务和带娃,小摊的生意勉强能维持下去。
可万万没想到京都的冬天竟这么冷,而且来得这么早!
小孩子的衣衫不够多,先后感冒流鼻涕。
两个大的,弄点儿豆浆喝喝,哄一哄就没事了。
可老三还太小,很快发烧哇哇大哭,吓得他们只能将小家伙送来医院。
钱不堪花,很快捉襟见肘了。
他让媳妇跟老丈人讨要,可妻子却说寄过来会来不及,还说她爸的退休工资还没到能拿的日子。
无奈之下,他悄悄提醒妻子,说可以找京都的熟人借。
至于哪个熟人,妻子心里一清二楚。
妻子踌躇了好久,似乎在纠结要不要去借。
他知晓她讨厌江婉和大嫂,不敢多说话,只能留在出租屋帮忙带两个大的,这边的事尽数让她自己应付。
他猜测妻子是不喜欢江婉,不想在她面前低头,所以才不愿跟她借钱。
想不到最终还是借了,不过去借的人却是自家妹妹。
估计妻子还是过不了她心里那一关吧。
她过不过得了,她自己应付去。
没钱还死要面子活受罪,何苦来哉。
他现在要仔细打听一下,陆家是否真的东山再起,在京都是否有人脉。
如果事实真如此,以后必定要跟人家多走近一些。
刘培兰忙点头:“大!她们住的宅子——不像宅子,是很多很多宅子。还有亭子,还有长长的走廊,望不到边儿那种。”
刘培民惊喜瞪眼:“那么好啊?”
“嗯。”刘培兰激动解释:“还有汽车呢。嫂子的表妹送我来的——哥,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回坐轿车。可舒服了,还很快!比外头骑自行车的人快多了。”
刘培民惊讶问:“女的开车?你嫂子的表妹自己开的车?”
“嗯。”刘培兰答:“她家有两个门,大门口也停着车,侧门也停车。她开车很稳很快,跟我说话也温温柔柔的,是一个大好人来着。”
刘培民点点头。
虽然只跟表姨子接触过一回,只记得她长相清秀,性格温婉,饭菜做得极美味儿。
可他听老丈人赞过无数次,说她为人勤快孝顺,善良又温和。
如此说来,陆家果然又站起来了。
太好了!
以后在京都不愁没人能倚靠了。
“三妹,你说江婉载你来——她给了你嫂子多少钱?”
刘培兰摇头:“她没上来,但她和嫂子的大嫂拿了五十块给我。”
“五十块?!”刘培民惊喜问:“一下子就给了五十?没问要多少?直接就给了?”
刘培兰点头答是。
刘培民暗自高兴不已:“那还是蛮大方的。”
他一开始还在担心有钱人家瞧不起穷亲戚,只会给一点散钱打发赶走。
万万没想到竟给了这么多!
“有没有——需要写借条?写了没?”
刘培兰摇头:“没。大哥,你忘了,我压根不识字,哪里懂写这个。而且,嫂子只让我去要钱……不是说借钱。”
刘培民追问:“你不会写,可江婉会啊。她也没写,让你摁手印?”
“没。”刘培兰认真答:“她听说小侄女在医院病着,给不了医药费,很快就拿了钱出来。”
刘培民暗自松一口气。
太好了!
看样子江婉真是一个善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