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突然感觉,允许一切发生这句话好像也没那么简单了。”
“嘿嘿嘿,一切都是杂简同存。
而我们将那些有了真正的认识后,懂得底层逻辑,在简单的做自己。
如;你跟什么较劲,都是你在跟你自己的心较劲。
你与人的沟通时的别扭,是你自己与自己心的关系。你什么心,所见之人在你心中就会呈现什么状态。
师父有时候会以反方向言语去提醒,实则是在告诉你,不是非一即二,可以一和二同在,又知道自己是一。
方向一致时精神一致就是一嘛。我们在尽力让你们懂,这个就是一致的。
但我们的动作一致,方向一致,而你接触我们的缘不同,会导致结果不相同。这就是二。
这就是为什么都是师父,师父与师父又不一样的原因。
可以没区别,也可以有区别,这两个答案是同存。
是你会与不会的区别,这就有区别了。一个是同一方向的努力,这个就没有区别。
你得知道思考逻辑,相同在哪,区别在哪,然后不矛盾。
你听;
梦参师父是我师父啊,没错啊,我很喜欢他讲的东西,也因一个故事我开悟了,明白了养猪为啥猪打架。
再听,梦参师父不是师父师父啊,师父没有因为这个故事会修行啊?这矛盾嘛?不矛盾啊。
志顺师父我称声师父,因为志顺师父说,元神不动不是叫你身体不动,这句话被师父所领悟,我叫声师父矛盾嘛?不矛盾。
但这句话多少人都听过,但是没会修啊,只是师父听到会修了,志顺师父没有教师父咋修的,所以也不是教师父会修的师父,矛盾嘛?还是不矛盾吧?
相同亦不同,不同亦相同,它不矛盾。但是你要不理解这个为什么,你就会矛盾了。
我尊敬这个师父,我尊敬那个师父,虽然师父您教我的,但是您让我选我没法选。
没有人让你选,但你得明白为啥。你不明白为啥的时候,你要因为这个说师父如何,还要选一个的话。那你就把传你道,授你法,教你修的师父给扔哪啦?没有这个,你听再多能会修吗孩子?”
“我明白师父,不矛盾的,其实可以尊重一切先贤大德,也尊重师父,得明白教自己的师父与这些师父的一致,与区别,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对滴呀,不然呢?你要骂这些师父,我能让你骂吗?哪怕你说这些师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能推翻人家有些话对你有帮助这件事情吗?那不忘恩负义吗?
同理,你听了那些话,然后跟师父说些伤师父的话,不也是会让师父寒心的嘛?
不然呢?古往先贤那么多,哪一个都是你师父,而教你觉醒这个师父,可有可无啊?
没他们有我你会修,有他们没我,你还是以前那个你啊,你不会啊。
我们这些人虽相同,但对你来说不同。
你如果用相同的话去说时,这就是再说,有师父没师父你也一样。
更何况你有事没事胡思乱想过的话语,在你不经意之间滴滴而出。
师父对也好错也罢给你条慧命,让你重生,你没事儿乱想上你师父玩儿啦?猜测你师父咋滴咋滴什么什么啦?”
“明白了师父。”
“得明白这个道理,你心中才有正确的观念。你不能一句我没想,你没想啊,你就理解不了为啥一和二都是一,又可以是二啦。当方向一致之时,你要知道为什么会有二出现,而这个二的本质是什么。
你与万事万物的接触,这万事万物给你的感受,同样是你自己与自己心的关系,是你的心在启用。这才是允许一切发生的秘密。
所谓的不怕失去,不代表不知珍惜。一切它都是阴阳相济,水火相依。
人得学会吃透没有对错的认识后,再有对错,没有善恶的认识后,再有善恶。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个如果没有慧眼加持会很难。
穿透矛盾的迷雾,透析宇宙的规律,得需要一个不算正常的脑子。
这脑子得能接受的了有对错后的没对错,没对错后的有对错,同时兼容。
它必须是一也是万有,是万有也是一。它能接受一件事情有无数个答案与可能,同时能接受所有的事情都有个单一的初始。
为何不与任何人任何事物有过不去的坎,因为没有接受不了的,也没有放不下的。
没有接受不了的,是允许一切发生。这个是心中的淡然,而非冷淡,区别很大。
淡然是不在意过去了该咋滴还咋滴。冷淡是在意,因此渐行渐远。
没有过不去的,放不下的。这放下,放的是心中的结,心中的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并非美好真挚与珍贵。
你说你能允许一切发生,却总在偏执着什么接受不了,你说你能放下一切,心中却有很多个过不去的坎。
没有任何人会教你要放下美好,只会告诉你不要执着美好而陷入痛苦。
亦没有任何人教你包容自己的善恶后,让你去对恶不管不顾,而是告诉你要心存善念去恶念。
说着没有善恶,佛家教你要有善心与大爱,慈悲与包容。
说着没有对错,道家教你要与自己和解,与万事万物和谐。
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呀。
菩萨要放下了众生,怎么渡众生呢?怎么教众生自渡呢?
哪怕是菩萨它同样也不能执着有些渡不了的众生去硬渡。
这个关键在哪啊?就看缘嘛,看有缘无缘,惜不惜缘。
渡众生就像在拔河,这一头无常外,那一头无常内。
站在深渊口,朝着深渊丢进去一根绳子,不怕被拽进去,咬着牙拽着,把那些想出来的人拔出来。
又得能接受出来后还想回去的,(白费力)。也得理解不想出来的,(无明)。
更要明白,他想回去不是他真的想,他的规律让他如此。他不想出来也不是不想,同样是他的规律如此。(业力枷锁)。
多少人说着闲话,怒杠眼前知己。多少人聊着陌生,硬撼面前至亲。
又有多少人吵吵着已经觉醒,却用着旧时业力与扛业之人争辩黑白。”
“师父,我突然感觉有种说不明白的东西,不知道为啥。”
“嘻嘻嘻嘻嘻,一切发生,冥冥之中皆有定数,聚散离别皆看因缘造化,也看自己去如何造化。
一声师父,未有任何仪式,也在用心教导。但因未有仪式,学时候是乖孩子,感觉自己学的很好了,有师父没师父都行了,那缘基本也被自己斩了。”
“明白了师父。对了师父,您这辈子会收多少个徒弟啊?”
“不一定,也许三十六个,也许七十二,也有可能一百零八。说句实话,带徒弟不如开课,不用操心修行进程,也不用管会修成怎样,更不用挂念会不会走偏。
世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
花钱请教人的人会对人非常尊重。
不花钱请教人的人,那份尊重会一点点丢失。
高价拜人为师的人,什么都没学着也尊重那人,不觉得自己花那么多钱有什么不妥。
低价拜人为师的人,学了再多,也会随着时间线拉长,以及关系的亲密,失去最初赤诚的尊重。
而这个规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破开。也不怪谁,人性本身就是这种规律的。自己觉得很难才得到而感觉宝贵与珍惜,反之,很简单得到,一个不注意业力使然,会不觉得有什么。
这个东西还有一个点,就是之前会感觉很牛逼,会了一些之后,自己做到一点后,也会被动的感觉没啥了。都是规律线下的业力使然,得认识到这个,才能知道自己哪变了。
学会了开车,会忘记学开车的不容易。得到了蟠桃,也会忘记上天才能采摘的事情。
就随缘吧,缘在就教教。咋修都是得先把人做好,我留了缘,惜不惜师父管不了,咱不执着。
师父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想修的好孩子会修。至于孩子变不变,师父做不了主,看孩子们自己造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