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假期到了。
秦国内地仿佛按下了工业暂停键,百姓们开始享受这难得的假日。
但在齐地的诸多工程、以及大同煤矿所在的代郡,这里人们却并没有停下。
齐国形式上还在,许多工程还在缓慢进行可以理解,加上工程本就很少、很小,齐地百姓并没感觉到这和假期有什么区别。
而大同煤矿,则是代郡郡守考虑到百姓意愿的情况下,向咸阳申请年节不停工。
国师同意了,但要求不准强制、一切以保障当地民生为前提。
在李缘仁爱的威望之下,这年节期间都不停工的事,硬是被人说成了“体恤”。
但它实实在在的给当地许多愿意赚钱的百姓一个机会,哪怕是在他们不想要的假期里。
由此可见,许多时候,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至于怎么评价,那就是立场问题了。
“爹爹,为什么今年的对联要我来写呀?”
国师府里。
颜花看着面前的对联纸,有些忐忑。
之前的对联,可大多都是由学宫里那些先生们写的,大王亲自写且赏赐出的对联更是被一些臣子当成传家宝对待。
可自己呢?
虽然会写字,也受了学宫先生们的教导,许多人还称赞过自己。
但在他们面前,自己还只是一个孩子啊!
“你是我女儿,应该要有足够的地位。”
李缘说:“我指的不仅是官场和身份上的地位,还有在百姓心中的社会地位。”
有些人,顶着专家的名头,下笔却犹如鬼画符。
还有些人,被“专家”斥责为异端、民间人士,但才华却远比那些“砖家”要高。
颜花的身份注定了她是最高档的那一批。
但李缘不希望她只靠这个。
她应该有属于她的“才华”和“地位”。
李缘承认,他是带着后世思想来教导的,他更希望颜花有自己的“力量”,哪怕她是太子妃、王后、甚至是皇后太后,哪怕她不干政。
颜花想了想,应了下来,但没急着写。
她得好好想想。
同一时间。
王宫里。
嬴政也极其默契的把今年写对联的任务交给了扶苏。
“父王今年不赏赐给臣子了吗?”
“不了。”
嬴政说:“今年你来。”
扶苏沉默了一下,这种事也让我来?
这不是个坑吧……
他不怀疑父王对自己的培养,但正是因为父王的培养,有些事情上显得有些坑人……
那次汉中郡入蜀道路出事,父王让他去处理,结果一去就是一个月,回来时人都瘦了几斤。
“别多想。”嬴政说了一句。
随即,他看向身旁自己另外两个孩子,一男孩一女孩。
一旁还有一个侍女抱着一个幼儿,那是自己的嫡女、扶苏的亲妹妹。
“弟弟妹妹们的礼物,也由你来准备。”
听到这话,扶苏心里更加没底了。
……
年节这一天。
西域十几个国家的使团一起到来。
以乌孙为首,这些国家都是算好日子赶在这天来给秦国道贺的,每个使团都带着一些礼品。
他们知道秦国不在乎他们的礼物,也只是送个心意。
但此时也还没到后来某些朝代一样,附属国送多少礼要加倍的赏赐他们,以显上国恩赐。
嬴政只是留请他们吃了顿中饭,回了价值是他们礼物差不多的东西,另外再加一些钱粮——够他们回去的路费的那种。
他还用这事告诫扶苏:
你可以给他们点路费以显照顾,绝不可为面子再耗费钱粮。
扶苏说一定会把这当成祖制。
嬴政说这倒不必,因为最多三代之后,就不需要照顾其他国家的这种面子了。
“不需要考虑国际友谊了吗?”扶苏问。
嬴政一挑眉:“友谊?那是什么狗屁东西?”
扶苏:“……”
这可与华夏文化中的客气和讲礼不符。
“现在是因为大秦需要政权的友谊,所以才会照顾他们的这种面子。”嬴政说:“可如果到了你儿子为王时,华夏统一甚至把西域纳入版图,那时对其他国家的攻心战略又会到什么地步?”
“你看看的现在的乌孙那边,除了权贵以外,其他底层人无不向往我大秦;就算是权贵里,一些不受宠、被我们洗脑的人也向往我大秦。”
“照此发展下去,百年之后外国的民心是什么样?他们那些政权又有什么威胁?”
“恐怕到时候,会有许多人不远万里都要偷渡来我大秦,哪怕是当个黑户也心甘情愿,哪怕再落魄潦倒也会拿着朝廷施舍给乞丐的馍馍说:馍馍真好吃,我爱大秦。”
“他们会把一切美好都加在我大秦身上的,这种民心之下,你还需要照顾外国政权的面子吗?”
“他们爱当小弟上供还好,要是不愿意,我们其他的小弟会帮它愿意的。”
扶苏沉默着,原谅他现在的脑子还无法想象到那种场景。
下午。
月氏使团也来了。
带着十几车的大礼来的。
当乌孙带着其他国家使团来给大秦庆祝节日时,月氏人是震惊的,他们着实没想到乌孙人有这么不要脸,真上赶着给大秦舔。
但月氏王他们很快就想到,乌孙今年这么搞,怕不是要有什么大动作。
为防止乌孙之后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月氏王赶忙也派了一支使团前来。
不为别的,只希望大秦能看在月氏的奉承上别让乌孙找他们麻烦——月氏其实是所有西域国家里最憋屈的,离秦国太近的地理位置让他们哪怕是对乌孙这个比他们弱的摆脸色,都要考虑下大秦的看法。
万一乌孙把大秦舔舒服了,甚至说动秦王把月氏打一顿然后交一些领土给乌孙代管,那你怎么办?
他们不敢赌乌孙人的无耻下限。
晚上。
秦国贵族们已经把晚餐发展成了年节的团圆饭。
至于百姓?
不好意思了您嘞,他们还是两餐。
“十七年啊,历史上的你就是在这一年开始灭韩的。”
夜晚的大街上,吃完饭团圆饭的两人正穿梭在人群里,看着百姓对被路灯照亮的咸阳满眼自豪和欢喜。
听他这么一说,嬴政也觉得今年是个特殊年份:“所以,我要不要请韩安吃顿饭?”
“你这什么恶趣味?”
嬴政没回,他在回想史书的记载。
李缘这么一说,他忽然想起另外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