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怎么敢的呀?
众人暗暗咋舌。
要知道,按照朝廷的礼制,莫说是金銮殿上,就算是相对没那么庄重的御书房之类的地方,只要是面见皇帝,哪怕是皇帝召见结束,要先一步离开,往往也是倒退着离开,直到远离圣上的视线之外,这才转身疾走。
如此,才能表达对至高无上的皇权,那份发自内心的敬畏。
否则,你想干什么?
用屁股对着皇帝?
大胆!
这个秦枫可不是不知礼节,他之前可是明明白白做过礼部的高官呢!
所以……
惊呼声虽然没有发出来,但已经是人人桥舌不下,望向秦枫的目光,极为复杂。
秦枫不在意。
亵渎皇帝?
当然不是,自己早就被老朱偷听了十几年的心声,心声里,好的坏的,只要是心中所想,尽数传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要说僭越亵渎,那比这行为严重的,自己也早就做过了几十次上百次。
不过,平心而论,秦枫作为一个穿越者,前世的历史爱好者,对这位重整河山,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封建政权的大明太祖,还是怀有相当敬意的。
因此,吐槽归吐槽,批评归批评,但秦枫心声里往往都会很快补充说道,朱元璋固然是犯了许多错误,有些错误甚至严重到影响了大明几百年,可以说大明最后的灭亡,也跟朱元璋当年的许多并不恰当的政策密不可分,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
换一个人,很难说就比朱元璋做得更好!
这些心声,汇总之后,朱元璋早就习以为常,既然最后能给秦枫一个大明国师的名号,而不是将其抄家灭族,这就足以说明,秦枫之前的那些心声,不管是褒扬还是贬斥,最后的总评,是让老朱同志相当满意的。
既然如此,背转个身这点小事,压根就不必放在心上。
面对无数复杂的目光,秦枫微微一笑,不去理会背后的朱元璋作何反应,目光反而是首先迎上了魏国公徐达。
?
徐达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心中不解,但是他虽然位高权重,终究不敢像秦枫如此这般,在金銮殿上,一切都要以皇家尊严为最高礼仪,就算有疑问,皇帝都没说话呢,他可不能胡乱开口询问什么。
只是,国师这么看着自己,是为了什么?
徐达,徐天德。
秦枫跟徐达并非陌生,相反,早在当年远征倭国的时候,两人就曾经结下了相当深厚的战场友谊,只是因为后来大明再无激烈的战事,徐达作为武将之首,更多也是韬光养晦,不敢跟秦枫这样的文臣走得太近。
这一刻,秦枫望着徐达,这位年仅五十岁,才刚到了知天命年龄的大明第一名将。
洪武十五年。
也就是,1382年。
按照历史的记载,在另一个时空中,魏国公徐达,死于1385年,享年五十三岁。
至于死因,那就众说纷纭,有说寿终正寝,也有说是吃了蒸鹅,还有说死于胡惟庸的迫害,等等。
可是至少,眼前的这个英武不凡,刚刚担负起西征大军总帅之职的徐达,看上去绝不像是只剩下最后三年寿命。
也就是说,我穿越而来,带动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时至今日,给这另一个时空的大明朝,带来的,绝大多数,应该还算是利好吧?
秦枫的心中微微感喟。
尽管这是他的初衷,但历史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未必是干得越多,就越能获得好的结果。
最典型的比如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他要是干得少点,尽管大明朝当时的国运同样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但说不定也还能苟延残喘几年,甚至熬过三百年的历史周期,也未可知。
所以,尽管秦枫是穿越而来的后世之人,尽管他拥有领先七百年的经验,但对于自己这通折腾,这个大明朝究竟是更好了还是更烂了,会不会等自己死后,王朝反而加速灭亡,国祚甚至还不如原本?
身后之事,实在看不了太远。
但至少在当代!
秦枫微微挺起胸膛,将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猜测驱散,一股骄傲的情绪重新回归。
望着徐达,望着李文忠,望着汤和等人。
若是没有自己组织天下名医,提前把传说中的本草纲目给搞了出来,这些在战场上早就饱受创伤的大明开国将领,应该会在这些年中,陆续死去。
其实本草纲目也只是用了一个书名,这次编撰出来的东西,因为有了朝廷的支持,在秦枫的亲自参与下,要比历史记载中李时珍弄的那本医书,更丰富翔实了十倍百倍。
正因如此,徐达不但没有露出什么老态,反而能挺身而出,担待起西征帖木儿汗国的大事。
不过……
别说是这个时代搞出来的医书了。
就算秦枫能把所有的现代医疗体系,都原封不动地搬运到七百年前的大明,也同样无法逆转岁月的无情,无法改变牢不可破的自然规律。
今年徐达五十岁。
远征帖木儿汗国,再打个一年半载,等到班师回朝,大约就到了五十二三岁,是另一个时空中他死亡的年龄了。
就算一切顺利。
那么大明在清理了帖木儿汗国之后,稳固西域,同时等待工部的海船更新换代,等待大航海计划的时机真正成熟。
至少,又是三五年的光景。
届时,即便徐达的身体还是相当不错,扬帆出海,远航开疆拓土的职责,也不该由他继续担当了。
那时候,朱棣也该成长起来,独当一面,这是秦枫早就选好的大明远航舰队的总指挥官。
大明的未来,在星辰大海。
也就是说,这次西征,很可能就是徐达,是李文忠,是汤和这些大明第一代的开国名将,最后的一次战斗,最后一次走上战场,为国家征战。
这,才是秦枫打算加入西征大军的根本原因。
落日余晖,极美。
秦枫想要亲眼看一看,这些传说中的人物,一生戎马的收束,看一看他们最后的收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