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踏···
总兵府大门口。
朱由检清脆的脚步声响起。
他背手走出大门。
便看到前方广场上身穿不同服饰的一队队人马。
在队伍的最前方,祖大寿,吴襄,李如梧,贺世贤等一众将领齐刷刷的下马单膝跪在军前。
当朱由检缓缓来到广场后。
袁崇焕小跑着上前,递出一本兵籍册。
“禀皇上,辽东十七将门率家族护卫队集合完毕,请陛下处置定夺。”
“嗯。”朱由检回应一句,接过册子。
翻看后,他对辽东将门这帮人隐藏实力的想法感到惊叹。
册子中。
直属辽东总兵府管辖关宁铁骑被自己调走分化后,账面剩余三千人。
而这些控制关宁铁骑的将门世家现在彻底展露出真实的数字。
整整五千人!
还有祖氏一族的私兵黑云骑。
账面数字黑云骑只有五百人左右,此时祖大寿掏出老底,黑云骑足有五千人的规模!
再说吴氏一族的夷丁突骑,账面数字八百,现在拉出来近三千人。
在所有人眼中已经彻底没落的曾经辽东第一将门李家(李成梁后裔),都拉出来一支上千人的精锐火铳手。
还有贺氏,有着一支全部出身大明边军夜不收(精锐侦察兵部队)队伍的五百精锐战士。
十七家将门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两万余人。
当他迈步走到点将台上。
在高点位置看去,他心中再次惊讶。
前方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虽然空间狭小,但这支两万人的队伍丝毫没有喧闹,杂乱之感。
“辽东将门十七家触犯国法,得重罪,原本朕决心平之,得孙阁老苦苦哀求,朕决意在给尔一次机会,朕来辽东,目的是为征讨建奴,复我汉家山河,若是你们真心悔过,朕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征奴大战中看到你们的军功战绩汇总。”
朱由检简单的说完几句话后。
袁崇焕站在点将台下方高声道。
“陛下,十七家将领愿以各自部下组成一支先锋营,为大军冲锋陷阵,开路探敌!”
朱由检闻言后,吐出一字:“准!”
“谢吾皇圣恩。”
祖大寿等将领在听到皇帝恩准后,齐声高呼起来。
朱由检看着广场上近两万人的军队,心中波澜不惊。
自己在处置辽东将门问题上,做了三手准备,没成想这十七家当真识趣,第一回合就直接投降了。
仔细思索后,也符合常理,从自己穿越回来后,给建奴设套挖坑,在蓟镇大战中重创建奴元气。
至此建奴在不敢在辽东发起万人以上的大型战事。
而辽东将门并未经历原本历史中的诸多战事和变动,各自的队伍扩张速度缓慢,单靠朝廷财政吃空饷和辽东军镇剩下的地方资源,根本无法养活出后世超过五万人规模的私兵军团。
眼下这两万人的规模,已经是他们各家的极限。
暗卫给自己的汇报中说明过,十七家将门的宗族成员生活并不富裕,这就说明,他们为养活这些私兵,几乎是处于倾尽所有的地步。
在后世的猜测中,都认为辽东的将门集团很有钱,其实这是不对的,辽东将门是军事集团,不是江南资本集团,他们的银钱资源大多都会投入军队,军队才是他们的生存基础。
十七家将门看着人多势众,但在自己眼中,最多能影响辽东一地,自己手握三十万禁军,真是辽东乱了,也足以轻松应对。
对比东林江南集团那种上有朝堂重臣站台,下有官吏护航的资本集团,辽东将门眼下对国家的威胁相对较低。
根据暗卫的综合分析来看,十七家将门手中的这些私兵队伍,整体战力处于传统精锐边军的水平,即便他们在十七家将门的带领下造反,驻防辽东军镇的数万禁军想收拾他们很轻松。
两刻钟后。
袁崇焕带着十七家将门当着无数百姓的面完成立誓,并在孙承宗指定的辽东新政改革推行计划书上签字。
随着两万人缓缓离去。
朱由检一身轻松的回到总兵府内。
原本被关押在牢狱中的王之臣已经被锦衣卫释放。
“陛下,您怎么就肯定十七家将门不敢造反?!臣在牢狱这几日一直苦想,始终不解,臣求陛下解惑。”
“呵呵,很简单,因为跟着朕有饭吃,有饷银拿,有一个能看到希望的未来!”
王之臣听到皇帝的答复,顿时愣在当场。
朱由检看到后者的神情,并没有在解释什么。
在这些读儒家经典长大的官员眼中,自己做出的许多决定,都是他们意料之外的,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
辽东将门这种情况放在华夏漫长的历史中,随便一个皇帝都是无法容忍的。
自己不但能给他们机会,还准许他们单独组军成为大军征战的先锋。
别说王之臣了,就是孙承宗等内阁的几人在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想法后,也是满脸震惊。
哗哗哗···
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在辽东大地落下。
从山海关至广宁广袤的辽东军镇中,一队队军士冒雨前进着。
禁军,辽东军,将门军团已经开始对自己定下的征奴大战做最后的准备。
“时间真快!已经七年了!”
朱由检看着漫天大雨,感受着湿凉的风,低声呢喃一句。
在原本的历史中,崇祯七年时,崇祯皇帝正陷入巨大的危机,朝堂中,大臣在争权夺利,地方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境旱灾年年加重,辽东建奴通过己巳之变吃的满嘴流油。
而现在的自己,不仅收拾了骂人第一名,干事拖后腿,明亡了还怪皇帝‘不听忠言’的东林嘴炮键盘侠。
还彻底收服了谁给好处跟谁混,最后集体跳槽满清当王爷的辽东将门‘黑社会’。
原本的历史中,这两伙人一个抢钱不干活,一个骂街不掏钱,崇祯夹在中间,穷得龙袍打补丁,最后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踏踏踏···
顶着斗篷的李若涟满脸喜色的从大雨中跑来。
“陛下,辽东军内部被暗卫盯上的所有通敌汉奸已经全部秘密控制。”
“很好,锦衣卫可以对建奴的商队动手了!切记,宁错杀不放过!从现在开始,不许一粒粮食,一两火药流入建奴内部!民间所有走私商号全部给朕拿了!即日起,彻底断绝建奴所有获取物资的渠道!”
“是!臣遵旨!”
入夜。
田荆秘密出现在朱由检面前。
“陛下,列火西天计划已经完成第一步,开始执行第二步,第三步预计会在半年至一年内完成;
潜伏在京的建奴细作已经全部完成秘密抓捕,臣已经用原广东布政使陈帮占化名的周友富之名给建奴搭上线,后续会通过情报影响或扰乱建奴。”
“好,做的不错,对建奴内部的渗透情况如何?”朱由检低声询问后,田荆继续道。
“渗透任务进展顺利,通行司风林火山四部已经全部到位,通力司十大符牌百户和二十支精锐队伍已经完成同步潜伏,通商司在建奴内部安插的商队全部启用,大战开启后,敌人内部从上到下的动向可以在最多三日内完成传递。”
“田爱卿,这些年辛苦你了!”
朱由检听完田荆的汇报,出言夸赞着,伸手在后者的肩头轻拍。
“陛下,臣从立誓追随您开始,就已将性命抛之脑后,辛苦不值一说。”
“骆思恭那个老家伙呢?从年初告病假后一直不露面,他身体可好些?”
田荆听到皇帝的询问,纠结片刻后,还是如实汇报。
“陛下,骆老大人是年纪大了,太医院的李御医和医学院的吴院正都看过,还有暗卫内部的数名医士也都看过;
他们都说骆老大人是年老体衰,是正常之象,汤药吊着还能维持一年多的时间。”
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有些沉重。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无法避免,但骆思恭是在自己还是信王时收拢的第一个官人,君臣多年相处下来,感情极深。
“覆灭建奴的大战即将开始,朕无暇去看他,你回京后转达朕的口谕,等战事结束,朕让他听到大得胜军乐!”
“陛下,骆老大人其实已经随暗卫潜伏辽东,他要我和燕客瞒着您。”田荆低头小声说着,不敢去看皇帝的眼。
“胡闹!他已年近七十,还···”
朱由检话说一半,随即沉默下来。
“罢了,随他去吧,告诉潜伏人员,一定注意安全。”
“是!臣告退。”
田荆说完后,抱拳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