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中央军第89师临时指挥部里,煤油灯在穿堂风中摇曳,师长王仲廉的影子在地图上剧烈晃动。
他的食指反复摩挲着龙虎台,德胜口几个地名,指甲几乎要将泛黄的纸张戳破。
夜幕降临时,工兵连像幽灵般潜入日军进攻路线。
他们蜷缩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双手被雷管磨出血泡,将一颗颗地雷埋进松软的泥土。
“左边再补三枚!” 工兵排长压低声音,刺刀在月光下划出寒光,“等小鬼子踩上来,就送他们下地狱!” 然而他们不知道,日军的侦察兵早已锁定这片区域,黑暗中,几双猩红的眼睛正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日军的炮火准时倾泻而下。
75毫米榴弹炮的轰鸣震碎了山谷的寂静,弹片如雨点般砸向第89师的阵地。
王仲廉透过望远镜,看着德胜口阵地瞬间被硝烟吞没,通讯兵跌跌撞撞跑来:“师长!前沿阵地电话线全被炸断了!”
他握紧拳头,指节发白,那些精心布设的雷区,在日军的炮火覆盖下,不过是提前绽放的死亡之花。
坦克履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步兵端着刺刀,借着烟雾掩护发起冲锋。
第89师的轻重机枪同时怒吼,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迸出火星。一名年轻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出掩体,却在距离坦克五米处被机枪扫倒。王仲廉闭上眼睛,听见自己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
汤恩伯的第13军是一支经历过“长征”的部队,从江西南部一直到陕北,士兵虽训练有素,但重火力完全用不上,所以上面也没给他们配备什么重火力。
现在面对日军强大的炮火支援和装甲部队,这种劣势被无限放大。
开战第一天,前凸在龙虎台的529团就丢了阵地。。
龙虎台,这个卡在北平通往南口路上的小山包,本应是南口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前沿阵地。
但当日军的炮火倾泻而下时,简陋的防御工事根本无法抵挡。
529团团长咬着牙组织反击,但缺乏重火力的支援让每一次冲锋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在日军的持续冲击下,这个至关重要的前沿阵地还是失守了。
龙虎台的迅速失守让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一度陷入困惑。
“支那军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就放弃如此重要的阵地?”旅团长铃木重康望着龙虎台上飘扬的旭日旗,心中充满疑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军对南口,虎峪口,德胜口等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
小心翼翼地推进,生怕落入中国军队的陷阱。
这种谨慎并非没有原因。日军情报部门此前就曾报告,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可能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
现在龙虎台的轻易得手,更让日军怀疑这是否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当人们误以为529团在龙虎台失守后就会一溃千里时,这支英雄部队却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血性。
独立混成第11旅团在占领龙虎台后,试探几天之后,终于开始向南口镇发起猛攻。
坂田联队作为前锋,直扑南口西侧高地,同时日军其他部队也向德胜口,虎峪口展开钳形攻势。
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从龙虎台撤下来的529团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迅速调整阵型,在南口镇构筑起最后防线。
激战在第二天就进入白热化状态。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火力,对南口镇发起波浪式冲锋。
529团的士兵们依托残破的工事,用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组成密集火网。
两天里,529团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原本2400人的加强团,每天都要承受日军数十次冲锋。战至第三天拂晓,阵地上仅剩不到400人。
“团座,再打下去就全军覆没了。。。”团参谋声音哽咽。
望着阵地前堆积如山的日军尸体,又看看身边仅剩的士兵,529团长终于艰难下令:“撤!”
当529团撤出南口镇时,整个阵地已成一片焦土。
但他们并非败退,而是带着不屈的意志转入新的战斗。
撤出南口镇后,529团迅速在两侧山头重新构筑防御阵地。
他们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这里,阻挡日军向居庸关推进。
日军以为占领南口镇就能长驱直入,却没想到在山口处撞上了更顽强的抵抗。
战至16日,日军始终未能突破获得增援之后的529团防线。
529团在南口镇战战斗中,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自身伤亡达2300余人。
。。。。。。。。。。。。。。。
1937年8月11日,南口战场告急!汤恩伯的第13军已陷入苦战,阵地多处告破。
南京统帅部急令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
卫立煌接令后立即部署,命李默庵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第85师)从石家庄紧急出动。
但华北战局紧张,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第14军只得先以铁路输送至易县,再改走太行山路向门头沟,青白口方向机动。
太行山区地势险峻,道路崎岖狭窄,加之日军战机频繁侦察威胁,第14军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
8月16日,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终于投入战场。
这个被称为“钢军”的精锐师团,一上场就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板垣师团采取迂回战术,不正面强攻南口,而是沿长城线逐步推进,企图绕过南口要,直取怀来。
这一战术意图被汤恩伯敏锐察觉,他立即命令第4师12旅火速抢占横岭,在此建立阻击阵地,誓死挡住日军迂回路线。
就在南口战场千钧一发之际,察哈尔北部突然传来变故。
。。。。。。。。。。。。。。
当南口战场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在干嘛呢?
难道在观战?
当然不是。
此时的傅作义正在察哈尔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