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挥使那番倾向于王府的言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顿时在武官队列中激起一片附和之声。
“王都司所言极是!南洋情况特殊,非中原腹地可比,正需一位强权亲王坐镇统筹,方能令行禁止!”
“正是此理!若军政令出多门,遇有土人叛乱或西洋人挑衅,到底是听总督府的,还是听王府的?贻误战机,谁人能担待得起?”
“末将等久在南洋,深知此地治理,非强力不可为!康王殿下身份尊贵,正可凝聚人心,震慑四方!”
这些出身福建、多年在南洋征战或驻守的将领们,无论是出于对刘鹤旧部的香火情谊,还是基于对南洋复杂局面的实际认知,都更倾向于一个权力集中、决策高效的统治核心,而康王无疑是这个核心的最佳人选。
反观文官队列,则显得沉默和纠结许多。
李振宗等官员面面相觑,表情各异。
他们何尝不知南洋与本土情势迥异?
他们大多来自福建、广东,本身就是开拓政策的受益者和执行者,深知在这片新土上,很多时候不能完全照搬内地的治理模式。
冥冥之中,他们也明白,皇帝陛下将康王封建于此,绝不仅仅是给个虚名,必然寄予了实权统治的期望。
但……将握在自己手上,这么多年的权力,移交出去一部分,多少有些心不甘。
李振宗深吸一口气,再次站起身,这次他的语气更加恳切,带着一种为大局着想的姿态:“总督大人,王都司及诸位将军所言,固然是出于稳定南洋的考量,下官亦深以为然。”
“康王殿下尊贵无比,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尽心辅佐,岂有掣肘之理?”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然而,下官所虑者,乃是一个‘缓急’与‘时机’的问题。”
“不是不交,而是要缓缓地交,不能急……”
“康王殿下初来乍到,舟车劳顿,对南洋之风土人情、政务军务之千头万绪,尚需时间熟悉。而若此时便将诸多权责一并交付,殿下日理万机,万一有所疏漏,或是被下面的人蒙蔽,反而落了下乘……”
他看了一眼周围的文官同僚,得到了一些鼓励的眼神,便放大了一些声音:“况且……下官素闻康王殿下雅好清静,颇有世宗皇帝遗风。这治理藩国,乃是极其繁琐劳心之事,殿下是否真有此意愿……”
“我等亦不敢妄加揣测。不如……暂缓一二年,待殿下熟悉情况,亦明确表达了治理意愿后,再行逐步移交权责,岂不更为稳妥?”
“眼下,总督府及各司仍可按旧例运行,定期向王府禀报,既全了礼数,也不耽误实务。”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看似处处为康王考虑,实则核心就一个字——拖。
用“需要熟悉情况”和“可能不愿管事”作为理由,试图延缓权力交接的过程。
“李大人所言有理!”
“是啊,殿下初来,总需时间适应。”
“政务繁杂,若仓促交接,恐生混乱。”
文官队列中,不少人纷纷出言附和。
他们并非要对抗皇帝旨意,而是本能地试图维护现有体系的运转和他们手中的实务权力,希望能有一个更长的过渡期,甚至期待那位“好修道”的康王真的对俗务不感兴趣。
武将那边则明显流露出不满之色,但一时也不好直接反驳李振宗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叶梦熊端坐其上,将文武双方的神色尽收眼底。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对立情绪正在滋生。
文官们的挣扎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谁都不愿轻易放弃经营已久的权力……包括他自己……
然而,叶梦熊的政治智慧告诉他,绝不能陷入这种“缓急”之争的泥潭。
这种争论可以无休无止,只会加剧文武矛盾,给未来的治理埋下隐患。
皇帝的决定是明确的,封建康王并赋予实权是既定国策,他作为总督,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一国策的平稳落地,而不是纠结于过渡期的长短……
他必须一锤定音,定下一个不容置疑的基调。
想到这里,叶梦熊不再犹豫,他轻轻咳嗽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总督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声。
“李大人及诸位所虑,不无道理。”
“然,陛下封建康王于南洋,乃深思熟虑之国策,非一时权宜之计!殿下是否熟悉政务,是否乐于亲政,此乃殿下之事!”
“我等身为臣子,唯有恪尽职守,尽心辅佐,岂能因揣测上意而延误国策施行……”
他的目光扫过文官队列,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权责划分,必须明晰,且需即刻遵循!”
“此非争权,乃是明确各自职分,以便各司其职,高效运转!若因权责不清导致政令不畅,贻误时机,这个责任,谁也担待不起!”
他不再给文官们挣扎的余地,直接开始框定核心原则:“赋税之权,依陛下明旨,王府留三,七分归国。然税制、征收、管理,仍由总督府执掌,不过账册需王府派人监督,允定期抽查……”
“南洋之事依大明律行事!此乃底线,无需再议!王府可派员观摩、稽核,但流程须遵朝廷法度……”
“大明律高于一切!一切诉讼,归按察司及州县!王府审理所,权限仅限王府内部及特许案件,不得逾越!”
“此节,关乎朝廷法统,绝无通融!”
“军务之权,最为紧要!朝廷驻军,仍由都司统领。王府护卫私兵,殿下自决。然,”他语气加重,目光扫过武将们:“为防令出多门,遇有战事,需成立联席经略,由总督府总督与康王殿下共同主持,协商决策,统一号令!”
最后,他总结道,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原则依旧强硬:“总而言之,日后南洋,康王府为主,总督府及三司为辅,此乃大势,亦是圣意!”
“诸位需摆正位置,各安其分!”
“权限可以逐步细化,但尊卑主辅之序,不容模糊!”
“我等要做的,是尽快帮助王府熟悉情况,顺畅交接,而非设置障碍,拖延观望!”
叶梦熊这番雷厉风行、不容置疑的定调,彻底打消了文官们“缓一缓”的幻想。
他将皇帝的意志高高举起,将权责划分的核心原则牢牢框死,既安抚了武将,也压制了文官的拖延倾向。
李振宗等人面面相觑,知道总督心意已决,且占着“遵奉圣意”的大义名分,再也无法反对,只得纷纷躬身:“总督大人英明,下官等……遵命。”
叶梦熊看着终于统一了思想的麾下,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他知道,矛盾只是被暂时压下,未来的磨合必然还会有波折,但至少,方向已经指明,框架已经搭好。
他作为总督的使命,就是在离开前,为这南洋的新格局,奠定一个尽可能稳固的基础……
当然,最大的变数,还是康王殿下,自己安排的这一套,人家愿不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