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认为不需要十万骑兵出征。”
霍去病的话,立刻将桑弘羊拯救于苦海之中。
刚才还苦哈哈的桑弘羊顿时来了精神,双眼放光的看着霍去病。
冠军侯,快用你高超的军事天赋说服陛下吧,打漠北匈奴何须十万骑兵。
“去病,你来说说,为何不需要十万骑兵。”
刘彻眼中全是欣赏,没有丝毫被人反驳的不爽。他就喜欢霍去病这种信心满满,一往无前的态度。
“陛下,大汉将士如今的战力与以往相比已经大幅增强。
面对匈奴,以一当五只是基本操作,以一当十才是大汉精锐的战斗力。
如果要深入漠北,如何找到伊稚斜的主力才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才是大军的补给问题,越深入漠北,补给就越困难。
大军人数越多,对补给的压力也就越大。
在战力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增加大军人数只会增加补给困难,从而影响大军的安全与稳定。”
听着霍去病的想法,刘彻和卫青频频点头,桑弘羊更是高兴的就要跳起来了。
他太喜欢喜欢听这个了,减少点人吧,后勤压力太大,一旦粮道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想要出征漠北,一个骑兵至少要配备两匹战马,还要再配备一到两名辅兵。
十万骑兵就要至少二十万匹战马,十万辅兵,这还不算普通的民夫,国库受不了的。
“去病说的确实有道理,仲卿你怎么看?”
卫青拱手道:“陛下,臣认为五万骑兵配合火器部队,足以应对与漠北匈奴的任何战争。
与此同时,应派遣兵马注意漠南匈奴的动向,防人之心不可无。”
卫青很清楚双方之间的战力对比,哪怕漠北匈奴把骑兵三件套的马鞍、马镫和马蹄铁都学去,对他们的战力也不会有太多提升。
匈奴人的打法和装备水平限制了骑兵三件套对他们的提升空间。
他们没有多少坚固的铁甲,没有多少锋利坚固的长兵器,大汉骑兵杀伤力最大的突骑战术并不适合他们。
哪怕匈奴人想改变以骑射为主的打法,铁器产量也牢牢的限制着他们。
卫青出征更讲究稳妥,连他都说五万骑兵足矣,那就应该是足够了。
刘彻心中有了底,看来真的不需要十万骑兵,能省下不少钱。
“陆鸣,漠南匈奴那边,你认为该如何应对?”
要是大汉主力与漠北匈奴战斗之时,漠南匈奴突然反水的话,确实有些危险。
“陛下,除了敲打和防备之外,眼下还有新的牵制手段。”
刘彻几人顿时来了精神,新的牵制手段是什么?
“我之前曾安排蜀地的卓家种植和搜集茶叶,昨天卓家派人来汇报情况。五十车茶叶即将抵达长安,我打算让漠南匈奴的人体会一下茶叶的好处。”
茶叶在大汉并不流行,只在巴蜀等地区小范围有人饮用。人们饮用的茶叶也以野生的为主,人工种植的比较罕见,产量有限。
通过卓三牵线,陆鸣在盐铁事务上给卓家帮了忙,双方建立了相对密切的关系,恰好卓家在巴蜀之地。
搜集和培育茶叶的事情就被陆鸣交给了卓家去做。
卓家不清楚茶叶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但办事很用心,五十车茶叶,大部分都是野生的,据说已经把巴蜀之地一半的产量都运了过来。
就冲这份态度,陆鸣都要在刘彻面前提他们一嘴。
“巴蜀的卓家么,朕记得有个卓三担任考工令,炼钢技术不错。”
坩埚炼钢的事情,刘彻记得很清楚,镇海剑就是卓三打造出来的,还借此升级了爵位。能让陆鸣专门提一句,说明卓家还不错。
“对,卓三就是卓家出身。我通过他认识了卓家家主,他们那能用天然气煮盐,我把利用天然气的办法教给了卓家。
茶叶是他们家给我的回报。”
陆鸣当初把利用天然气的办法教给卓家时,并没有提出报酬。提出要卓家搜集培育茶叶的时候,卓家也没有要求报酬。
双方心照不宣,合作愉快。
“游牧民族的饮食中多肉食和奶制品,缺乏蔬菜和水果,茶叶能助消化,解油腻,补充必要营养。最显着的是,茶叶能润肠通便。”
润肠通便?
刘彻几人没想到,陆鸣如此郑重,却说出来一个通便的作用。
霍去病眉头一挑,“没和匈奴人交流过这种事,哪天找他们一起拉屎。”
卫青一把扶住额头,他的大外甥,如今已经身居大司马职位,怎么能说出如此虎狼之言?
桑弘羊默默低下头,努力减小存在感,这是他能听到的话么,不会被冠军侯灭口吧?
“凡事倒也不必亲力亲为。 ”
刘彻努力压着嘴角,“陆鸣说能润肠通便,朕自然是相信的。相比于胡椒,茶叶应该是能大范围种植的吧?”
茶叶既然如此重要,当然要扩大产量。
岭南许多地方,气候都和巴蜀差不多,巴蜀能种植茶叶,那些地方自然也是可以的。
“陛下,茶叶是可以大范围种植的,大汉境内很多地方都可以种植茶树,产量能够满足卖给游牧民族和出口海外的需求。”
当前的产量自然是不够的,但陆鸣可以用历史为依据。
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茶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出口规模,足以证明大汉现有国土具备产出大量茶叶的基础。
“咱们可以用茶叶和他们换战马。”
桑弘羊陡然一惊,用茶叶换战马,富民侯对茶叶这么有自信么?
战马的珍贵无需多言,没有战马就没有骑兵。不管是对大汉还是对匈奴,战马都是珍贵的战略性资源。
大汉当初被迫采用和亲政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马紧缺,没办法深入草原追着匈奴人打。
刘邦想用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但举国上下硬是找不到,丞相萧何出门也只能乘坐牛车,马匹紧缺到了夸张的程度。
刘彻之所以能反击匈奴,文景两位皇帝的积累功不可没。文景之治,马政为先,两位皇帝前赴后继,养出了超过十五万匹战马。
“富民侯,此言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