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龙感慨道:“感觉历史题材的小说很难写啊!”
系统女神赞同道:“相对来说,《秦吏》这样的历史小说难写,也有好写的历史小说。”
“哦!”高传龙追问道,“什么样的历史小说好写?”
系统女神微笑道:“对于新手作者而言,以‘小人物乱世逆袭’为核心的草根崛起流历史网文是最易上手的创作类型。
这类作品通常选择明末、五代十国等政权更迭频繁的乱世作为背景,既因史料记载相对模糊便于艺术加工,又因多方势力混战能自然衍生丰富剧情。
主角设定宜采用‘现代思维穿越者’或‘身怀绝技的本土草根’,如精通医术的乡间郎中、擅长器械的落魄工匠,初始身份设定为里正、流民头目等底层角色,既贴近历史真实又具备发展潜力。
剧情推进可遵循‘生存危机、组建班底、势力扩张、对抗强敌’的经典模式:
前三十章聚焦解决温饱问题,通过收服工匠、武者、谋士等核心成员建立初始团队;
中期占据县城或山寨作为根据地,发展盐铁贸易、火器制造等特色产业;
后期卷入诸侯争霸时,着重描写主角运用现代战术思维改良战法,或通过热兵器研发实现以弱胜强。
写作技巧上,历史细节处理可采取‘显性元素精准化,复杂制度模糊化’策略,重点刻画武器形制、服饰特征、官职称谓等直观元素,避免深究税制、科举等复杂体系。
战斗场景宜采用‘战术部署解说+慢镜头特写’的组合写法,既展现主角智谋又增强画面感。每二十章设置一次‘绝境翻盘’情节,通过粮草断绝、背叛危机等事件维持读者紧张感。
这类作品凭借‘现代智慧破解古代困局’的核心爽点,配合清晰可见的成长路径,既能规避深厚历史积淀的要求,又能通过频繁的冲突设计保持阅读吸引力,是新手作者快速入门历史网文创作的优选方向。”
高传龙不以为然道:“这些套路不是已经烂大街了?”
“那倒是!”系统女神赞同道。
高传龙请教道:“那《秦吏》作为历史小说,有什么独特的写作技巧呢?”
系统女神想了想,分析道:“网文《秦吏》以严谨的历史考据与创新的文学表达,在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中独树一帜。
其成功源于对历史真实性的深度挖掘与叙事技巧的突破性融合。
一、制度考古学:以微观细节重构历史肌理。
作者通过‘制度考古’手法,将秦代二十级军功爵制、户籍管理制度、基层司法体系等抽象制度转化为具体情节。
例如,主角黑夫的升迁轨迹严格遵循‘斩一首爵一级’的军功标准,其发明的踏碓改良技术也源自里耶秦简中关于农具改良的记载。
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方式,既保证了历史逻辑的自洽,又通过虚构情节赋予故事戏剧张力。
在司法场景中,作者化用《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判例,如黑夫审理‘毒言罪’时,既引用‘甲告丙曰妖言,甲即舍其子而告之,甲当坐妖言’的原文,又通过人物对话解释‘妖言传三人以上,即构成连坐’的具体判定标准。
这种将出土文献转化为司法实践的叙事手法,使制度细节成为推动情节的核心动力。
二、三幕式结构: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叙事。
作品采用经典的三幕式结构,实现微观个体与宏观历史的有机融合。
首幕以基层小吏视角展现秦代行政机器的精密运转,通过黑夫处理户籍登记、调解邻里纠纷等日常事务,揭示‘五户联保’制度如何渗透至社会末梢。
例如,黑夫在南郡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时,既需应对六国遗民的反抗,又要平衡老秦人的利益诉求,这种制度实践的复杂性,使历史小说超越了简单的故事复述
中幕转向咸阳宫阙,以秦始皇为主角,通过朝堂辩论、巡游天下等场景,塑造出兼具战略眼光与控制欲的帝王形象。
终幕开启历史岔路,探讨秦制延续的可能性:
黑夫以‘大秦摄政’名义扫平六国复辟势力,自封‘夏公’建立新秩序。
这种结构使故事从个人奋斗升华为制度实验的思想实验,满足了网文读者对‘升级打怪’的期待,又实现了历史纵深的拓展。
三、poV式分镜:多重视角下的历史褶皱。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poV,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拼贴出历史的多维图景。
在描写水淹大梁战役时,镜头从唐雎仰望苍穹的悲壮,瞬间切至黑夫在护城河小解的市井画面,形成强烈的戏剧反差。
这种‘显微镜与望远镜并存’的叙事方式,既能用‘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铺排手法渲染阿房宫的壮丽,又能通过黑夫之眼观察‘里耶秦简’中记载的基层吏治困境。
人物刻画上,作者突破‘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分法。
秦始皇的形象被解构为兼具雄才大略与人性弱点的复杂个体:
他既能下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又会在巡视途中因百姓跪拜而动容;
既能以严刑峻法维系统治,又会为修建驰道而自责‘朕令黔首劳役过重’。
这种去脸谱化的塑造,使历史人物跃然纸上,也引发读者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层思考。
四、古今语言融合:考据派网文的韵律实验。
《秦吏》在语言运用上开创了‘考据派’网文的新范式。
作者巧妙化用经典文本的韵律:
战场描写可见《左传》的简练笔法,如‘楚军阵型如雁行展开,秦弩手列三排,首排跪射,次排立射,末排装箭’;
朝堂论辩暗含《韩非子》的机锋,李斯与淳于越的辩论中,‘事不师古,不能长久’与‘法后王’的交锋,实为法家与儒家思想的历史对话。
同时,行文保留网络文学的流畅特质,通过‘黑夫暗叫不好,这毒言罪可要连坐三族’等口语化表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在描写秦代律法时,作者将《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故事情节,如黑夫引用‘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的规定,指出后世对‘失期当斩’的误解。
这种古今融合的语言实验,使枯燥的律法条文变为生动的司法实践。
《秦吏》的成功,本质上是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高传龙闻言,连连摇头:“学不来!学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