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他的舞蹈技艺堪称一绝,在舞台上的表现更是无与伦比。
然而,尽管他在音乐和舞蹈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电影方面却尚未获得显着的成就。
面对这种情况,郭富城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决定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中国大陆市场。
1993年,一个重要的机会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受到了国家体委的邀请,担任第七届全运会的“全运之星”。
同年,郭富城还当选为华东五省一市最受欢迎的男歌手,这一荣誉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内地的受欢迎程度。
为了更好地与内地观众互动,他在中国内地的各大城市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个人巡回演唱会,共计17场。
1月22日,郭富城推出了个人的第五张普通话专辑《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
同年,郭富城更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他首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唱了歌曲《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
4月27日,郭富城推出了个人的第二张粤语专辑《没有你的爱》。
11月10日,郭富城又推出了个人的第六张普通话专辑《梦难留》。
王志远一边听着米雪和钟楚红讲述现阶段娱乐圈的种种情况,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些新生代演员们的身影。
钟楚红已经息影,而林青霞、王祖贤等人似乎也都有类似的打算。
这样一来,星娱娱乐旗下的新生代女演员们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李嘉欣和关之琳对演艺事业的兴趣本来就不大,如今更是双双怀有身孕,未来肯定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恐怕很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艺工作中。
而男演员方面,星娱娱乐有周润发、周星驰、李连杰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坐镇,再加上一些演技精湛的其他演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女演员这边,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虽然邱淑贞和朱茵能够勉强顶上,但毕竟人数有限。
王志远苦思冥想,试图在脑海中搜索出一些未来可能崭露头角的年轻香江女演员。
突然,一个名字闪过他的脑海——张柏芝。
然而,王志远很快意识到,张柏芝目前还只是个小姑娘,而且他对她的了解也非常有限,甚至都没有她的具体消息。
那么,在内地多发觉一些出色的女演员,就是明年的头等大事了。
巩俐现在已经有了合作,再发掘一些未来的影后,应该问题不大。
“对了,阿远,你有关注新潮流那边的情况吗?”陈玉莲突然话锋一转,问起了新潮流的状况。
王志远闻言,稍稍愣了一下,随即回答:“新潮流啊,我倒是没怎么关注呢。不过如烟不是把它经营得挺不错的吗?她找你了?”
这两年,王志远将新潮流全权交给了柳如烟打理,而柳如烟也确实不负所望,将新潮流经营得风生水起。
所以,王志远对新潮流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
陈玉莲点了点头,笑着说:“是啊,如烟找我了,还跟我聊起了今年报刊界的风云变幻呢。”
陈玉莲和柳如烟的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亲如姐妹。
当年,陈玉莲怀上了子昊之后,王志远在她的建议下,决定将新潮流交给柳如烟来管理。
这些年来,柳如烟的表现相当出色,新潮流已经发展成为了香江最大的期刊企业。
“哦?那如烟具体是怎么说的呢?”王志远饶有兴致地问道。
陈玉莲微微一笑:“她就说了四个字——群雄争第二。”
王志远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过来,:“哈哈,这倒是挺有意思的。新潮流如今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其他企业也只能去争那个第二的位置了。”
1993 年,香江传媒界的争斗战可谓是波澜壮阔、高潮迭起。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柳如烟却能稳坐高台,笑傲江湖。
郑经瀚这位财大气粗的花花公子,竟然不惜以千万港元年薪的天价,成功地将《明报周刊》的雷伟坡挖到了自己旗下。
这一举动无疑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年金庸退休,出售明报,引来众多争夺,柳如烟因为没有竞争过于海,一直引以为憾。
于海成为明报的老板后,和《明报周刊》的雷伟坡不和,雷伟坡一直想要退休。
雷伟坡是八卦周刊的祖师爷,早年以柳鸣莺的笔名写“伶星专栏”,不知倾倒多少追星的少男少女。
郑经瀚与雷伟坡谈了 3 个月,合约改了 10 次,到(1993 年)10 月才搞妥。
雷伟坡过档后,年薪近 1000 万港元,创香江传媒高酬之最。
郑经瀚说:“雷伟坡是八卦杂志之父,一手一脚搞起《明报周刊》,二三十个人搞到有 1 亿几广告,利润几千万。”
雷伟坡过档,还带去一批《明报周刊》的特约记者和专栏作家。
这对《明报》新老板于海,不啻发生地震,亦震荡整个香江传媒业。
与此同时,马家也不甘示弱,他们斥资 8000 万港元,全力筹办《东方快讯》,并且毫不吝啬地挥舞着银锄,大肆挖掘《南华早报》的墙角。
然而,在众多竞争者中,风头最劲的当属《明报》的新老板于海。
他不仅创办了《现代日报》,还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光是宣传费用就高达 2000 万港元!如此巨额的投入,让人们对他的新报纸充满了期待。
于海四面出击,企图在香江传媒界掀起一场风暴。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然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
1993 年,香江注册出版的报纸种类繁多,共计 77 种。
其中,综合性中文日报有 16 家,中文晚报 2 家,英文日报 2 家,每周出版 5 天或 6 天的英文报纸 5 家,不刊登国际国内电讯的日报 3 家,影视娱乐报 2 家,马经报 23 家,甚至还有专为盲人服务的盲人报 1 家。
香江的期刊,至 1990 年已突破 600 种大关。按出版周期论,可分半周刊、周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