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对于这些藩属要加强管理,对于这些西夷,也要重点防范,朱载坖认为要海防、岸防并重,除了要修建大量的岸防炮台之外,对于远洋水师也要继续投入重金,同时朱载坖命令各水师要寻找可靠的锚地,不仅仅在大明沿海要建立水师军港,也要在各个藩属的战略要地建立军港,方便水师屯驻。
这样一方面加强大明对于这些藩属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加强水师在远洋作战的保障,朱载坖命令内阁和军机处完善大明的国防政策,报请朱载坖御批之后昭告天下,通过这种方式,朱载坖调整了太祖的政策,从对藩属的放任自流到加强管理,以大明的宗藩体制建立大明在南洋的势力范围。
同时眼下的事情就是对于东北、西北两场战事的处理,朱载坖认为朝廷的战略就是优先解决东北的事情,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西北战事的支持,除了军事手段之外还要使用外交手段,多管齐下,加强朝廷对于西北的控制。
除此之外,就是处理东北的善后事宜了,朱载坖认为,女真人最好还是不要待在东北的好,为了彻底的消弭女真人对于东北的祸患,同时加强朝廷对于西北边防的控制的,朱载坖认为要将女真人有计划有步骤的迁移到西北去,一方面是利用他们在蒙古人中打一颗钉子,互相制衡,保障朝廷在西北的稳定,同时将女真人从东北迁出,消弭他们对于聊懂得额威胁。
同时改变朝廷之前对于女真人的态度,之前朝廷对于女真人的态度是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让女真各部各自雄长,不相归一,让女真各部彼此互相牵制,陷于分裂、混战不休的状态。这不光是之前朝廷对于女真人的办法,甚至是朝廷对于各少数民族的一贯做法。
朱载坖对于这种做法并不赞同,朱载坖认为这种办法有养蛊的可能,这点是极为危险的,朱载坖认为朝廷之前所采取的这种制衡措施很容易养蛊,还是要想办法加强对于这些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而迁移女真人到西北去就是第一步尝试,女真人和蒙古人不同,他们本就掌握了农耕技术。
从辽开始,女真人就会农耕了,金国在建国之初就确定了发展农业的方针,提倡不忘稼穑的艰难,所到之处屯种,轻徭薄赋以劝农,特别是金太宗在对宋战争已取得胜利之后,把奖励农桑作为恢复生产的主要政策。从太宗起经熙宗、海陵王到世宗大定、章宗明昌,北方各族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生产环境中,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使北方农业逐渐走向恢复、发展和繁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天下治平,四民安居”,号称“小康”。
而在前元,为了加强对女真人的管理,在其居住区内恢复了辽金时期的旧驿道,使处于黑龙江口的女真人西通蒙古地区,南达元大都。其次,蒙古贵族在女真地区提倡屯田耕种,扶助农耕,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农业发展。除了肇州及水达达屯田万户府外,还有不少女真人被迁到滨州、辽河、庆云等处专事耕耘,元朝发给农具、耕牛。这些女真人的农耕水平是很高的。
同时,女真人能征惯战,如果能够为大明所用的话,确实是一把好刀,所以朱载坖准备将这些女真人迁移到西北去,一来是他们会耕种,能够在西北扎根,二来就是通过女真人制约蒙古人,同时用女真和没有回教化的蒙古人来对抗回教在西域的传播,这点是很重要的,朱载坖对于回教一向是严加防范的,朱载坖决不允许宗教凌驾于朝廷之上,敢有这种想法的,一定要重处。
所以朱载坖命令先从尼堪外兰部做起,将这些内附的女真人安排到西北去屯垦,编成卫所,加以屯田,同时也要要求张元功、严绍庭等人严加进剿,对于女真人予以严惩,将这些不恭顺的女真人予以消灭。
而同时提督参谋军务总署李如松也向朱载坖上疏,他认为张元功、严绍庭在辽东的进展太慢,请求朱载坖严敕其从速进剿,作为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在辽东待的时间不算短,对于辽东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认为女真部落松散,即便是努尔哈赤有觉昌安、王杲的血脉,能够号召起一部分建州余孽,其兵力也是不足的。
所以李如松要求张元功、严绍庭立即进剿,将其歼灭,但是由于朱载坖之前已经密旨给张元功、严绍庭了,要他们一定要稳妥行事,所以张元功顶住了李如松的压力,仍旧在调集兵马粮秣,派遣尖哨查探情况,并没有轻易进兵。
朱载坖也召见了李如松,询问李如松对于此事的看法,李如松的看法很简单,现在官军已经对女真人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兵贵神速,就是要迅速进剿,李如松为此还弹劾了张元功和严绍庭,认为他们贻误战机。
朱载坖直接对李如松说道:“按兵不动,是朕的旨意。”
这下轮到李如松有些惊讶,朱载坖在用兵上是极少直接干预作战的,一向都是放权给大将们处理,这点居然破天荒的直接干预作战这是很稀奇的事情,而且是以密旨的形式下达了不同的命令,朱载坖当然知道李如松对此有些不解,朱载坖问道:“以卿之见,努尔哈赤现在要干什么啊?”
李如松说道:“陛下,自然是招降纳叛,好抵抗朝廷大军。”
朱载坖点点头说道:“李卿说的不错,既是如此,何妨再等他一等呢?”
李如松当然不傻,他明白朱载坖的意思,就是要让这些对大明心怀异志的人都跳出来,才好一举歼灭,所以朱载坖才命令张元功暂缓用兵,就是等待努尔哈赤聚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