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年三月,古易亲自押解韩遂进京。
而后,如今位列三公的袁家袁隗、杨氏杨赐联名上奏,想让古易出任凉州牧。
他们的算盘打的不是一般的响,俩人都是今学派的人。无论古易是投靠了宦官,或是依旧与古文学派的卢植一心,或者日后干脆是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出入朝堂,对他们今文学派来说都是没有一点好处。
而古易一但回京,平叛战功加治理一方的政绩,再加上先前就是将军名号。位列三公,或是受封位同三公的重号将军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古易在这一世的外界人眼中叫‘刘备’,皇室宗亲。
就是封个王都没人能说啥,毕竟现在刘姓王也是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酒囊饭袋,没理由古易不能成王。
当然了,封王这种事他们倒是不担心,毕竟古易现在还年轻,要是现在就封了王位,日后再立功怕是得加九锡,出行乘坐天子车撵啥的了。
这一点,刘宏也很清楚。当古易只是能干实事的时候,刘宏会因为古易的宗亲身份而重用。
但当古易太过耀眼的时候就得打压和警惕了,以免古易篡位,毕竟他现在也很年轻,又不知道自己离死没几年了。
于是乎,古易出任凉州牧,不过古易虽然卸任了益州牧,但刘宏却让古易兼任益州刺史一职,依旧打理益州的政务,这一点让那些希望古易不得势的大臣有些摸不准刘宏对古易的态度。
说实话,别说他们了,就是古易自己都有些摸不准。
不过古易也不怕,自己坐拥凉、益二州,加上张角经营的冀州,好几个太守是自己人的荆州,古易是真不怕他们整什么幺蛾子。
此次,古易也是给刘宏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比如说葡萄酒的产地如今就是在凉州,古易完全能大批量生产了。
凉州也是大汉与西域联系的桥梁,只要治理好凉州,秉持正常的对商政策。
西方那些唯利是图的犹太商人自然会带着自己家乡的特产来此换取大汉的丝绸和茶叶。
恰好,古易现在对益州有不弱的影响力,蜀锦的生产自己说了算。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凉州无战事,要还是那种前脚办红事,后脚可能就办白事的情况,商路畅通就是空想。
古易上任的第一步就是对那些在凉州作威作福的人开刀,正好有之前叛乱的事在。
资助那些叛军的都是谁,真就是古易说啥就是啥,反正屁股都不干净。
至于证据,古易可是还关押着不少投降的叛军,一套大记忆恢复术下去,人证就有了。
而只要到那些豪族的地头上去,物证那是一大堆。
在凉州,有几个豪族家里没几套甲胄?哪个豪族没有非法兼并的土地?
朝廷支援的五万大军退出了凉州,但古易带来三万人与张角动员来的两万大军可还在,而且古易在刚到凉州时就招兵买马,麾下如今有差不多七万军士。
这也就是在凉州,但凡换一个州,古易都不可能拉起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早被节制了。
不过七万人说起来多,但在这有着上百万的羌人,还有匈奴、鲜卑等胡人的凉州,也就能维持个治安,一些太过的事古易还是没底气干。
好在古易有生财之道。首先就是盐铁专营带来的收益。
制盐、冶炼的方法经过古易的革新后,盐更加精细,做出来的食物吃起来口感更好。
冶炼出来的铁器更结实耐用,无论成本还是效率都不可同日而语。
凡是不开眼的,想要在盐铁这等古易手抓的贸易上跟古易分杯羹的,不用古易开口,汉灵帝刘宏第一个急眼。
因为贸易上一直是刘宏出面搞定的,盐铁这种赚钱的好生意更不例外,大头也是他拿,谁打这个主意就等于是从他的兜里拿钱。
况且,让老百姓都能吃上平价的盐,用廉价的铁器开垦田地,还是一种利国利民,能让万民称赞的好事,刘宏更不会让人从中作梗。
至于朝中文武与宫廷的宦官等利益集团怎么摆平古易就不管了。
治理天下实际上就是个切蛋糕游戏。凡是能当上皇帝的,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切蛋糕,能让每个拿到蛋糕的人都能吃饱、满意。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胃口越来越好,吃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切出来的蛋糕无法让所有人都满足时,叛乱就开始了,再严重就是起义,从而群雄割据,逐鹿天下。
经过战乱后吃蛋糕的人少了,大家能吃饱的时候就会再选一位好的切糕师傅,然后直到下一次感到饥饿和不满的时候,这个过程再来一遍。
刘宏当政已经十几年了,再怎么不理朝政,分新蛋糕的本事还是有的。
据说在谈价码时刘宏将他在宫廷中让人假扮商人,自己假扮客户与其砍价争利所积累的本事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尽可能多的钱揣进自己兜里。
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时半会儿还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了。
但这对古易的计划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到那时,不是天下纷乱就是古易重振朝纲的时候。
前者秩序崩塌,无所谓了,后者嘛,拉一批打一批就是了。
不过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肃清叛乱势力残余和其他反对势力,让那些豪族吐出人口,古易都是损失了一万兵马,一大批钱粮物资才搞定。
多出来的十多万人口如何安置,田地如何分配,地方官员的任命,羌人的治理,劝民归田的政策如何施行等等。
这些古易一个念头就有各种方案,但要将方案落实可就未必是那么回事了。
因为初期投入地方大批财物,那些没忍住贪心的大小官员,光是古易亲自处理的就不下百位。
很多预计半年就能落实,再有半年开始运转,进行全州推广的产业,愣是多用了一倍的时间才达成。
不过这两年时间虽难,但有了这个开头,大家尝到了甜头,后续的事就快多了。
跟着古易一起来此的关羽、张飞,还有周熊等人都成了一郡太守。
而公孙瓒这位对蛮族毫不留情的,古易则是上书将其调回了幽州出任太守,让他去对付那些不时劫掠幽州百姓的胡人。
至于凉州的羌人,经过公孙瓒和其他猛将这段时间的清剿,加上古易拟人的举措和不吝啬钱粮的安抚,已经安分了下来。
古易开始颁布政策,让那些羌人部落送人入军,在军中表现好的,古易会赏赐对应的部落。
一开始对古易的赏赐力度不太清楚,各部落还是秉持观望态度,送来的人很多都是面黄肌瘦的,有的干脆就少送。
这正好给了古易借口,对这些还没认清现实的人,古易自然会帮助他们,正好他们部落的牛、羊、马,还有青壮年劳动力都是古易需要的。
……
或许是古易的到来让刘宏挥洒自己精元的速度慢了许多,193年,刘宏才重病身亡。
二十一岁的太子刘辩继位。同年,古易被刘辩召回京师,封‘秦王’,录尚书事辅佐朝政,并拜为皇叔。
古易也是安分守己,没有想着当皇上。尽心尽力的辅佐朝政,并大力主张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为渡过小冰河时期做准备。
颍川荀家的荀彧,弘农杨氏的杨彪,琅琊诸葛氏的诸葛瑾,凉州出身的贾诩,还有官宦世家的曹操,包括自己的老师卢植……都在古易的建议下受到重用。
他们的政治立场如何古易懒得管,反正自己安排的事他们能做到,也必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