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将河集团自身也存在风险,但将河集团旗下的35家汽车4S店,可直接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
12处核心商圈物业,能快速落地文旅配套设施。
而Jh国际的跨境资源,则可为项目引入海外高端品牌,这种“内生性协同”是另外两家企业无法比拟的。
在政府资源层面,将河集团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补充报告显示,将河集团早在两年前就牵头参与了汉东省“跨境贸易示范区”的规划。
是省内唯一同时具备“大宗商品进出口资质+文旅项目开发资质”的民营企业。
更关键的是,滨江新区开发权的获取并非偶然。
将河集团通过捐赠设立“汉东青年创业基金”,与省发改委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而汉能集团的环保违规记录,滨江文旅的土地权属纠纷,都让它们在政府背书环节天然处于劣势,企业相关诉讼风险足达20多条。
财务健康度上,将河集团的表现同样亮眼。
尽管80亿银行贷款看似规模庞大,但报告中附带的现金流测算表显示,其旗下高端酒店年租金收益稳定在3.2亿元。
汽车销售业务回款周期仅为45天,足以覆盖贷款利息。
相比之下,汉能集团受海外供应链波动影响,近半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20%。
而且汉能集团因为库存房源积压,房产流动比率已降至警戒线,两者的财务风险远大于将河集团!
最起码从目前的这份分析报告,李志华有所预感。
这个离颖的麾下,必有猛将!
否则的话,只凭离颖在国外远程操作,恐怕很难在短短几年之内,达成将河集团跟政府之间的合作渠道。
现在的将河集团,早就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并且已经在汉东站稳了脚跟。
所欠缺的,无非就是一飞冲天的契机。
而这个风口,就是跟IF的合作!
李志华甚至可以预见,一旦将河集团达成跟IF的合作,将河集团必定能在一年之内,跃居汉东省民营企业的头把交椅。
而离颖本人,也将凭借将河集团的收益,成为汉东省的女首富!
至于离颖,有没有把握拿下这次合作?
答案很显然!
单论商业价值,将河集团的确是IF的目前最优解。
下属团队,目前已经对汉东精工、汉能集团,以及将河集团,分别做了评估报告。
汉东精工目前的评分只有68.2分,汉能集团也只有79.5分。
至于将河集团,评分高达92.3,跟另外两家企业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如果离颖没有去李家闹事,甚至是没有李东的这层关系,IF在汉东省的落地,有九成的概率会选择将河集团。
要是离颖能够对这桩婚事表示支持,再加上足够体恤李东,以李志华对侄子的疼爱,哪里用得着将河集团登门?
她甚至会主动把将河集团纳入IF的核心合作名单,甚至会亲自出面协调集团资源,为项目量身定制合作方案。
而那份合作的合同,根本不用离颖本人开口。
她会双手奉上,甚至连合作条款都会偏向对方!
毕竟李东和宋辞之间差距悬殊,而李家展现在台面上的实力又差了太多。
只要离颖表现出一丝一毫对这桩婚事的认可,对李东这个女婿的栽培。
离颖都会在商业利益面前做出让步!
只可惜,从离颖目前的表现来看,一切都是减分项。
换句话说,如果离颖不能接受李东和宋辞的婚事,李志华又凭什么把这桩滔天的富贵,拱手送到离颖的头上?
跟谁合作不是合作?
汉能集团在汉东本地的根基,远比将河集团要更加深厚。
无论是经济底蕴,还是历史底蕴,又或者政策底蕴,都不是一家小小的将河集团能够比拟。
作为汉东国资委控股的优质企业,汉能早就已经是汉东省能源供应的“压舱石”。
整个汉东省半数以上的工厂供电,集中供暖网,甚至省内两条主干高速的充电桩基建,背后都有汉能集团的身影。
这种与城市运作深度捆绑的资源,是离颖的将河集团,靠商业并购永远补不齐的政策短板!
更遑论汉能集团的本地人才储备,其核心团队多为汉东大学毕业,深耕本地数十年。
既熟悉政策导向,又知晓地域特点。
不像将河集团的高管团队,多为外来空降,时常在与本地部门对接时出现“水土不服”。
就连省发改委的几位关键领导,都曾在汉能集团任职。
这种天然的信任“纽带”,是江河集团做公关都难以撼动的存在!
至于汉能集团存在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办法挽救。
战略契合度不足?
可以拆分重组,将汉能集团的传统煤炭业务剥离给省属其他企业,保留其新能源发电板块。
再以IF集团的技术为核心,共同成立“智慧能源型文旅公司”,合股经营。
汉能出场地和基建能力,IF出技术和运营模式!
体制僵化的问题,也并非无解。
李志华记得,国内年初的时候就提过“国企混改试点”的要求。
如果能以IF的投资作为契机,推动汉能集团成立专项合作事业部。
赋予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对接IF的政策决策权,将审批链路从7级压缩至3级,完全能满足项目快速落地的需求。
她甚至可以主动向汉东省委提交建议,将这个合作案例打造成混改样板,省委必然会全力支持。
至于财务风险,更有腾挪空间。
汉能集团的商业写字楼库存积压严重,而IF集团在国内正需要扩建区域总部,恰好可以整体收购其中的5万平方米。
既能帮汉能盘活资产,又解决了自身的办公场地需求。
高负债率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化解。
IF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汉能新能源板块,将45亿高息信托融资直接转为股权,将资产负债率降至安全线内。
至于“双碳”政策带来的限产影响,刚好可以用IF带来的光伏技术,改造汉能旗下的火电厂,实现煤电加光电的混合供电模式。
既符合政策导向,又能提升能源供给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