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寨李家大院。
花荣带着明月军一干军官过来。以往杨元奇会去军营,现在杨元奇的风格变化有点大,不再在意是否藏拙。明月军就是乡兵,寨子的乡兵。这支军队对羁縻寨明月寨负责,至于明月寨对大宋负责,那是另外一件事。
杨元奇很是无语,花荣来可以,你带着军官来,他住的这个院子不大实在不适合接待。“你们这么多人来,这是要逼宫?”
花荣道:“城南一事不是落定了吗?治理司李先生从那里回来,我觉得我们可以来。”李格非作为治理司大佬,他这一趟定边城之行对结果的默认,客观确实反应盐定路士子的心态变化。治理司曾是盐定路更靠近中枢的一个机构,他们多少会考虑开封的想法。随着越来越多定安学府本地学子的加入,李格非已经和原来多有不同,这其实是一种理念的变化,他冠之以亲情。
杨元奇说:“既然来了,也别大家困在院子,都是武夫,一起去外面打个猎顺便对付一下,我让人别在这里准备饭菜了。”
花荣和几个军官大喜,在李格非家本就拘谨,还得在他家吃饭,这……至于打猎,清风明月寨男人当年最大的休闲,还能补贴家用。不过,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足球盛行,对这个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奈何杨元奇喜欢啊,他喜欢野趣。
这里更靠近月寨,不过和明寨王登台山一样,这边最南面的山头也有了望岗哨。杨元奇看了眼花荣,花荣讪讪:“烽火台建得大了一点”。月寨往南接着的是大宋,这里建个烽火台传递警示很好,这也确实有警示作用。只是这明明就是了望岗哨,特别视野方面。这里监控南面道路非常有效。
杨元奇问:“谁出的银子?”
花荣这下来劲了:“明月军省吃俭用腾出来的,少爷你补一点?”
杨元奇要是今天敢补这个银子,回头他们敢往南再多弄几个,怒道:“想都别想!不在这里在人心。”这句没头脑的话花荣明白,在杨家军官系列,他和董平更有帅臣之姿,特别花荣领明月军,这支军队本就更具独立性,操作空间更大,这是其他禁军将领不具备的条件。
花荣说:“总要未雨绸缪,不能被别人惦记。”这个别人范围有点广。
杨元奇知道花荣不肯率军北上,和经略司吵过几次。原来明月寨有花荣月寨军和杨雄明寨军,杨雄率军北上盐州,盐定路经略司的意见是花荣月寨军主力更该放在原来明寨军大营,更靠近定边,花荣持反对意见,用他的话,盐州抑或定边有事,他集兵北上怎么都来得及,何苦这么折腾。这个方案得到经略司内杨家一系的支持,最后只调了部分军队北上明寨,主力还是留在了月寨。
杨元奇说:“你们想得太多了。”
花荣指了指山下:“这里一片欣欣向荣,这里的人都不愿过当年的日子。所以现在的生活大家格外珍惜,不能让人毁了这片祥和,任何人!少爷,这就是人心!”
杨元奇默然,军队的这种态度他都不能反驳,不管承认与否,这个根子其实在他身上。他才是整个老杨家内心深处对大宋最不信任的人,他在决策中不自觉就会反射出来。在他有限的历史知识中,只知道西军强悍屡败西夏,但十多年后宋金战场重新出现这些名字,却全是败绩,尽管他们以命相搏,败了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最后的辉煌竟然是歼灭农民起义军,中间历史缺失的十多年他实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杨元奇问:“明月军真实编制多少?”
花荣回:“也就比经略司那里多了点点人。”
杨元奇再问:“点点是多少?”
花荣龇牙咧嘴:“五百……那个……八百……一千二……一千五,撑死一千五。”
杨元奇冷冷的看了眼花荣:“谁知道?”
花荣:“清风寨参谋分司有数,要不我也养不起啊。扈三娘夫人知道,李师师夫人应该也知道点,金莲夫人我不清楚。”
杨元奇一叹,潘金莲要是不知道,扈三娘和李师师都弄不到这笔银子。这几个知道了,这就是杨家的集体决策,哪怕杨元奇甚至杨兴武有想法,也得掂量一下。
花荣赶紧呼喝打猎把话题岔开,这事要是这么聊下去,杨元奇冒一句报经略司,他就得抓瞎,以后在杨家他没得混了,一定被踢到那个旮旯去。
……
……
杨元奇又得努力床上征服他的娘子了,总得让自己有点数。数目就是这一千五,再也没有了。潘金莲最后被折腾的没脾气“你倒是给我多弄点银子啊!”事后,他急急找李清照,不为啥,孟婵有身孕会退出来,要是她们还想腾挪银子,绕不过李清照。
李清照的话让杨元奇丧气得很“哦,要是姐姐们有急用,我还能不给!?你这个做夫君的,这是想让家宅不宁啊!”
杨元奇算求了,军司将领想法的根子在他这里,难道他娘子的不是?!枕边人怎么会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想法。只是有些事他在犹豫,他的娘子不会。有些事他没想到,他的娘子不一定想不到,大家本就是互补的。
……
(小编:写到这里,杨元奇是做曹操还是曹丕总算有了个定数,前面一直没下个方向性结论,这也涉及最后的主场是开封还是西北。现在看,主线最后放在西北,开封包括孟婵、林灵素、李清照这些人,还是少在那边了。自从苏轼离开,一直想通过下一辈在开封留伏笔,以后无所谓了,有没有也就这样。既然笔墨多在西北,那杨家的结局也就注定,不会有关键时刻在开封的鼎危救难,也不会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让杨家在这里走出自己的路吧。这也意味着耶律南仙的描写慢慢会加强,没有她很难有横山山脉,更不论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