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见潘小安回礼,脸色变得难看。回营的路上,他闷闷不乐。
“公明哥哥,你不高兴?”
“唉”宋江叹气。他解释道:“我刚刚故意向江北施礼示弱。我想潘小安要是不回礼,咱们胜率会有八成。”
“他回礼呢?”
“怕是只有五成喽。”
“这是为何?”
“潘小安耀武北方,名动海外。换作别人,掠夺如此多的土地,必然傲世天下。
所谓满招损,骄傲会使人退步。但他没有骄傲。
这样克制的对手,难道不可怕吗?”
吴用赞同。“潘小安也不是没有弱点。听说他喜欢美人。而江南最不缺的就是美人。
咱们可以投其所好,给他来个美人计。”
宋江琢磨:“倒是可以一试。只是,这样的美人,去哪里找呢?”
吴用又把鹅毛扇拿出来。这家伙一扇扇子,就会出损主意。
“此事就交给我去办吧”
“好”
宋江答应。“记得通知兄弟们,晚上机灵点,防止安国人偷营。”
江北大营。
“安王,梁山军初来,咱们要渡江而击吗?”
张如刚想快点建功。他想向潘小安展示自己的勇武。
“不必了。梁山军初来,必然防范甚严。此时渡江偷袭,不是上上策。
这次伐新宋,不是简单的战胜他们的军队,咱们还要收江南百姓的心。”
张如刚不敢反驳。他觉得潘小安想的太多。
百姓有心吗?还不是谁的武力高,刀锋快,他们就向谁靠拢?
“安王,茅先生到了。”
“快请”
潘小安离开桌案,赶忙迎了出去。走的快了,连鞋子都没来得及提上。
“茅先生”
“小安大人”
茅先生极为体面,胡子修饰的一丝不苟,身上的衣服也是纤尘不染。
他看着潘小安:“小安大人,你这是在效仿曹阿瞒,倒履相迎吗?”
潘小安提上鞋:“曹阿瞒我是喜欢的。若说效仿他,我只有一件事和他最像。”
张如刚跟在潘小安身后。他好奇这个茅先生是谁。
“哦?”
“那就是对女人的品味”
茅先生大笑。“君子色而不乱,方为伟丈夫。”
潘小安也笑起来。
他拉着茅先生的手,将他请进帐篷。
张如刚见潘小安有事要谈,便告辞离开。
“如刚,你跟我来。这事还要你一起参考。”
张如刚跟着走进帐篷。
“桥童,把东西拿出来。”茅先生吩咐。
他身后的书童,从背上拿下竹筒。他从竹筒里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卷油纸。
油纸打开,里面包裹着一卷画册。
茅先生拿过画册。“小安大人,这是我这三年来的成果。”
“三年?”张如刚暗想:“什么东西要画三年。难道是清明上河图?”
“如刚,你来。”潘小安唤他:“帮我挂起来。”
张如刚拉住画册一端。
“你小心点,可别给我弄坏了。”潘小安提醒。
张如刚瞬间提起精神。他小心翼翼,像捧着一枚火雷球。
一座大桥,横跨大河两岸。
“这是?”
“这是江河大桥”茅先生介绍。
张如刚了然。“安王真要建一座大桥。”
“小安大人,我三年来在这江上走了几十个来回,终于选择了这个地方。江底坚固,没有塌陷。”
“甚好“
“小安大人,我是按照你说的建材设计的。桥长一千七百米,桥宽五米,可并排行驶两辆马车。”
潘小安满意的赞叹:“甚好,甚好啊。”
“这样的大桥,要多久才能建成?”张如刚还是不相信,能在江上建桥。
“若人手充足,物料齐备,只需要一年可成。”
“这,这怎么可能?”
“当然可以”茅先生很自信。“安王,你说呢?”
“我说好”
两人哈哈大笑。
张如刚感觉,这两人疯了。
“明日就开始”
“明日就开始”
两人又笑了起来。
江边摆了九十九个礼炮,准备了三牲贡品。
潘小安梳洗打扮整齐。他穿上战袍来到江边。
江北的异动,惊动了江南岸。
宋江得到情报,赶忙带着吴用来到江边。
宋江和吴用拿出望远镜眺望。
“公明哥哥,安国人要出兵了。”
“不像。我看倒像是举行某种祭祀活动。”
“难道他们是祭龙王。然后渡江作战吗?”
宋江没有回答。
他看着江岸上的礼炮,看着站的整齐的士兵,看着带着笑脸的百姓。
“安国的气氛太好。想要战胜这一份和谐,怕是一件难事哦。”
宋江在人群里寻找潘小安。
他看到了,看到了穿着战袍,披着金色披风的潘小安。
这时候的潘小安,气势完全不一样。他周身都带着光。那么自信从容,又霸气侧漏。
宋江脸抽筋。这是他一直想要拥有的状态。
“吉时已到,祭祀开始。”
九十九门礼炮依次响起。烟花腾空,响声震天。
“好厉害的火炮”吴用惊恐。
宋江嘴唇动了动,没有发表意见。
他看着潘小安来到江边。
潘小安对着大江说道:“一江阻断江山,百姓难以共情。
今日,我以天子令告四方神只,我安国军民将在此江造一座安国桥。连通南北,使江山完整,天下一家。
三牲祭祀,帝王血祭,安抚尔等。”
三牲被推入江中,潘小安抽出宝剑,割破手指,鲜血滴于江中,随江水扩散西东。
宋江将望远镜扔给吴用,转身离去。
他突然有点悲伤。
吴用看着宋江的背影萧索。这个一百米高的好大哥,矮了下来。
吴用感觉很奇怪。
“军师,你的美人找的如何?”
“公明哥哥,已经物色好了目标。不日就可以实施。”
“快点吧,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北岸江边的百姓听到潘小安的祭祀宣言,顿时炸开了锅。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这是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
在这样的江面修建大桥,怕不是疯了吧?
他们是不信的。
他们等着看热闹。可当他们散去,回到家里时,街道上贴满了招工的告示:
告安国江北百姓:安王令下,修建安国大桥。特招募船工,铁匠,沙工,力工等等。一日三餐,每日皆有薪资。
望百姓踊跃报名,为安国大桥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