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江桥的质疑,杨凌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小兄弟,你都知道我是老怪物了。”
“冥纪元早期我确实缺席。”
“但是在故乡第一次连通黄泉路的时候。”
“我可没有缺席。”
“那时候还没大逃亡呢。”
“我虽然没有进入黄泉路,但是关于黄泉路的情况,第一次探索后的结果,我还是能知道一些的,而且有些东西知道的还比较详细。”
“由此作为基础,结合这些年考古获得的信息进行推测。”
“很容易对俩世界来历做出判断。”
“我无法了解的。”
“是那些时代发生的具体事情,比如故乡人类是怎么对两个世界进行文明指导的。比如故乡到底遭遇了什么,导致大劫的诞生。”
“比如黑潮……”
“比如……”
“秋霜。”
“我无法知道的是这些具体的东西,而不是一些框架性的宏大事件。”
他知道黄泉路,知道黄泉路的来历,甚至知道黄泉路第一次连通后发生的事情,比如大撕裂,比如海星的诞生。
也知道逃亡前的准备,故乡来海星的坐标锚点。
事实上。
当年逃亡路并非只有一条。
黄泉路是其一。
他所在小世界走的那条大隧道是其二。
除此之外。
还有几条通道。
其中有的成功,有的却在半路出了意外,全军覆没。
知道这些基础信息。
结合蓝星流传的一些东西。
进行合理推测。
以他老怪物的经验,确实可以猜出后续的一些情况。
“这样么。”
江桥点了点头,接受了杨凌的解释。
但并未全信。
信息源嘛,不能太单一。
就算杨凌没有骗他,但毕竟这些东西也只是杨凌的合理推测,所以是否为真,还需以后检验。
“你说的秋霜是什么?”
顺着对方的话。
江桥继续问道:“还有,回到主题,你该讲第二次大劫了吧。”
“第二次大劫?”
杨凌看了一眼窗外:
“秋霜。”
“就是第二次大劫。”
“那是一场非常可怕的寒灾,发生在海星。它就像秋霜杀万物,灭绝了从地表到阴间的大部分生命。”
“不同于故乡历史上的冰河期。”
“秋霜更恐怖。”
“更极端。”
“而且是突然降临,没有太多征兆。气温直接降到零下五十度,随后逐渐下降到了零下一百多度。你知道,这个气温不可能还有活物存在。”
“只有两极位置气温高一些。”
“成了避难所。”
“我在海星的两极区域,发现过通往阴间的通道。”
“不过已经坍塌。”
“只剩遗迹。”
“但由此可以看出,当年老乡们曾经从两极出现在过地表,甚至可能开放过阴间给地表人类暂时避难。”
“但很可惜。”
“没多久阴间应该也遭受到了同样的灾劫。”
“我见到了一些痕迹。”
“看起来更猛烈。”
“第二次大劫持续时间不算久。”
“大概也就几十年,但是灭绝了海星绝大部分生命。”
“也让生活在阴间的老乡们损失惨重。”
“海星后来的人类,都是在第二次大劫结束以后,老乡们从蓝星重新移植过来的……嗯,也可以叫移民。”
“秋霜的来历同样神秘。”
“前因后果留下的痕迹很少,我只在阴间深处探索时,发现过一些零星记载。”
“所知的。”
“无非是突然降临。”
零下一百多度的极寒,确实足以杀死所有正常生命。
就算身具灵异。
但是底层觉醒者也没有办法长时间扛住这个低温,时间久了也容易出问题。
“大劫结束。”
“冰霜融化变成了汪洋大海。”
“持续很多年。”
“才慢慢沉淀到了地下。”
“呵呵。”
“所以海星早期神话传说中,有创世神行走水面之上的故事,这也是海星这个名称的来源。”
“后续第三次。”
“第四次大劫。”
“就跟地表人类没有太多关联性了。”
“主要发生在阴间。”
“地表受到影响,出现重大损伤,但好歹没有文明断绝,也不需要再次从蓝星移民人类。”
“当然。”
“随着一次又一次大劫,老乡们的实力也在不断削弱。”
“后面也没能力搞跨境移民了。”
“人数减少。”
“老乡们还引入了一部分地表上的人类,这就是阴间现在那些居民的祖先。”
“当然。”
“这些也都是我根据蛛丝马迹做出的推测。”
“不一定对。”
“但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我借助现代仪器,探查过阴间人类和地表人类,以及蓝星人类的躯体信息,比如dNA什么的……你这啥眼神。”
杨凌停了一下。
见到江桥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盯着他。
“dNA很正常啊。”
“也很好用。”
江桥笑了一声,说道:“我知道很好用,只是灵异里面插入科学,感觉有些违和。”
“哈。”
“确实有点。”
杨凌也笑了,说道:“不过灵异和科学的结合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起一些边界模糊的解释,我还是喜欢用科学来做研究。”
“嗯……”
“当年故乡还正常的时候,我是一名化肥厂的化验员。”
“呵呵。”
呃——
江桥噎了一下。
好吧。
这个职业确实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