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大都督,朱然率军回来了。”此时虽然已经深夜,但是周瑜还没有入睡,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隐隐有一些不好的感觉,所以哪怕已经疲惫不堪,他也没有选择休息。
果然不出周瑜所料,这才过了多久的功夫,他麾下的亲卫便匆匆来报。
原本还有些倦意的周瑜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终于知道这不好的预感究竟是什么了,朱然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出现在这里,他不是被陈蒨团团包围了吗?
周瑜可不认为朱然是那种临阵逃脱的人,他自问自己看人的眼光也十分不错,当初为什么匆忙将陈武换成朱然来守这座城池,那就是周瑜认为朱然担得起这个重任。
所以周瑜知道朱然不会做那种临阵逃脱的小人,那么在这个重要的关头,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所以这个答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此时朱然恐怕已经溃败了,至于那最重要的章烨城,恐怕也已经落在了陈蒨手中!
而这也让周瑜感到十分可惜。
周瑜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去解章烨城之围,所以他这一路上紧赶慢赶,甚至都不顾刚刚打退敌军进攻,士卒那副疲劳的样子。
说老实话,按照兵书上来说,一场大战落幕,至少也要给士卒几天乃至十天半个月休养,毕竟一场大战下来,每个人这根弦可是绷的太紧了。
但是这样赶路,周瑜大军距离章烨城大概还有一天左右的路程,只可惜却依旧是来不及了。
想到这,周瑜叹了口气,这或许就是上天的安排,周瑜虽然全歼了萧摩诃大军,就连这位在南陈名声赫赫的大将都被生擒活捉了。
但章烨城却被敌军收入囊中,这也算是打破了周瑜的部署。
毕竟周瑜接下来的计划还要围绕章烨城展开,这座城池的地理位置也确实十分重要。
周瑜为什么这么赶路,那还不是希望在他到达的时候,城池还在朱然手中。
只要这个目标可以实现,那就意味着周瑜可以和城内的朱然大军里应外合,这样一来陈蒨大军就危险了。
只可惜周瑜的动作还是慢了一些,当然了如果自私的想,如果当初周瑜在击退萧摩诃后,没有选择让麾下士卒休息一天,而是马不停蹄的继续赶路往章烨城而来,是不是可以赶得上呢?
只不过这样的假设就算是再多也没用了,因为现在事实已经发生了。
“速速召他们进来。”周瑜连忙说道。
下一刻,哪怕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周瑜也是叹了口气,因为朱然他们实在是太凄惨了一些。
此一战虽然他们最后逃出生天,但因为忌惮敌军追赶得紧,所以这也是相当狼狈,朱然、周泰、蒋钦三人都是灰头土脸,哪里还有之前那吴国大将的风范。
不过周瑜却也是松了口气,对于他来说,些许的兵马损失倒还不算什么,要是朱然等人全部折在章烨城,那这损失才大呢。
只不过让周瑜疑惑的是,其他人都在这里了,怎么有这么些人又去哪了呢。
陈武、董袭和朱桓可都是不在这里,莫非这三人出了什么事情,亦或是受了伤?
不过说老实话,镇守章烨城这么多人里面,最不被人知道的就是朱桓了,毕竟朱桓的资历不如陈武、董袭,功绩不如蒋钦、周泰,能力又比不上朱然,所以对于此人,周瑜倒是并不太在意。
唯独让周瑜在意的就是陈武和董袭两个人了,这两人可是位列江表十二虎臣,可以说是吴国有名有姓的大将,要是这两个人出了什么事情,那吴国可是要乱了。
想到这,周瑜看向朱然道:“章烨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你现在给本都督从头说来。”
周瑜的言语有了些焦急,说老实话,以前的他都显得那么风轻云淡,哪怕面对萧摩诃大军压境,他都没有像今日这般忐忑。
朱然叹了口气,随后便开始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开始坚守城池开始,再到陷入困境,双方陷入拉锯战,最后因为南城门被率先攻破,随后一连串连锁反应之下,章烨城最终被敌军拿下。
这一桩桩,一件件,朱然都详详细细的都与周瑜说了。
而周瑜听到最后后也有些喟然长叹,最终发生的事情也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陈武、董袭和朱桓居然都被生擒活捉了。
朱桓,周瑜可以不在意,但是陈武和董袭却是不行,甚至严格来讲,陈武和董袭哪怕是战死都好,却绝对不能被敌军生擒活捉,如果这两个人要是投降了南陈,那这笑话可就更大了。
而朱然此时也在向周瑜请罪,说老实话,这一仗的失利和朱然一丁点关系都没有,甚至此一战还得全靠朱然,如果不是朱然守城有方,硬是率领远比敌军少的兵马坚守了这么多天,恐怕这城池早就破了。
不过朱然也没办法,说破大天去,这座城也是在他手上丢的,所以朱然必须要负起责任来,最起码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的姿态要放的足够低。
当然了,朱然也知道周瑜不会怪罪他,毕竟这场战事本就是吴国处于劣势,朱然可以凭借远少于敌军的兵马相持这么长时间,还可以杀伤敌军这么多兵马,他已经是做到极致了。
所以周瑜也看向朱然劝慰道:“好了你起来吧,此次战事失利不与你有关,说起来还是怪我,如果本都督可以早点解决那萧摩诃,恐怕此一战也不至于折腾这么长时间,也可以有时间来增援你们,也苦了你们,在这个时候还能坚守这么长时间。”
周瑜将跪在地上的朱然搀扶起来,而朱然听到周瑜的话后也是极其感动,对于朱然来说,这一场失利再加上朱桓很有可能阵亡已经让他伤心欲绝,如果周瑜还要不近人情的处罚,那才是真的寒了他们的心。
只不过虽然这件事情就此揭过去,但当下他们还是要想办法应对章烨城丢失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