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如何?这几个人能力不错吧。”崔乾佑笑着说道。
饶是一向淡漠的项羽都点了点头道:“这韦扬隐和金成英能力确实不错,崔大人你很有眼光,这两人就算是陛下前来,他也会想方设法将他们留下来。”
崔乾佑的嘴角泛起一丝弧度道:“那么你觉得那李贤如何,此人可是有经天纬地之能,若是让他治理一国,就是当一个六部尚书都不为过,现如今楚国蒸蒸日上,除了需要大将军这等能征善战的将领在外,于内也需要李贤这般大臣负责匡扶社稷。”
不过崔乾佑对李贤的推崇,这些话落到项羽耳朵里却好像没听见一样。
毕竟对于项羽来说,战场厮杀之中,像李贤这种治理国家的文臣确实没什么作用,不过也不是项羽看不起文人,只是在如今的局面下,与其让李贤在这里碌碌无为,还不如派人护送他回楚国国都,让项开亲自掌掌眼。
而项羽跟崔乾佑这么一说后,崔乾佑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项羽说的确实有些道理,李贤的才能不在战场之上,毕竟他不像陈平、崔浩这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这段时间以来崔乾佑也试探过李贤。
崔乾佑清楚的知道李贤不懂兵法,但对于治国之道却能够阐述很多,所以他的才能更应该让他在朝堂之上。
而崔乾佑将这话跟李贤一说,并且表示自己会派遣精锐护送他到楚国国都时,李贤却是摇了摇头。
之前李贤虽然有以身殉国之心,但最终还是没有迈出这一步,而这也让他感到难受,就好像自己变成了通敌叛国的小人一般,虽然像这种人很多很多,如今的杜壆、卫鹤都是这样的人。
而他为什么一直跟着崔乾佑,也是想看看楚国大军的英姿,这样也可以让自己有所安慰,自己就算是以身殉国也救不了南陈,反倒是浪费了自己这一身本事。
到了这个时候,李贤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贤是万万不会离开的,他也想看看楚国究竟会有多快将南陈拿下。
既然李贤拒绝,崔乾佑也不会再劝,他又不是不知道李贤心中所想,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心服口服好了。
崔乾佑大军赶到,那自然是大摆宴席,也算是犒劳崔乾佑以及他麾下的兵马,同时也要开始商议明日攻城的事宜。
毕竟如今按照楚国的计划,他们的目的也就是侵吞南陈西边和南边的土地,南边项羽管不着,那是高达和崔浩的任务,项羽只要面前章昭达驻守的城池。
只要灭掉章昭达,那项羽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再往前,按照此前项开和项羽所密谈的说法,恐怕也不会再进一步,只需要巩固就好了。
当然了,说是商议,实际上除了强攻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了,劝降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此前项羽已经让杜壆、卫鹤二人去劝降过一次,结果章昭达依旧执迷不悟,以项羽的性格,他恐怕也不会第二次劝降。
所以为今之计,只有强攻一条路。
但当项羽提出明日他要亲自攻城时,立刻遭到其他人的反对,毕竟现在在场的可有很多武艺过人的武将,有他们在何须还要项羽亲自出马,要是项羽出了什么闪失,这大好的局面可就没了啊。
不过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在这个时候真的是一览无遗,无论是何人出面劝说,项羽全然不听,还是坚持明日由自己先登攻城。
还是崔乾佑开口劝说道:“大将军还请三思,大将军身为此番领军元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涉军中,诸位将军说的有道理,大将军虽然神威盖世,但刀剑无眼,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别说此战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就说陛下在南陈倾注了这么多兵力、辎重、粮草,要是失败了,楚国可就岌岌可危了。”
崔乾佑的话落到项羽耳中刺耳得很,不过还没等项羽开口,崔乾佑不经意的瞥了索苞、杜壆、韦扬隐、金成英这些降将身上。
随后崔乾佑淡淡说道:“大将军,如此多英豪汇聚于此,他们虽然不是我楚国将领,但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大将军居于中军运筹帷幄,这些将军在外征伐,这样还可以给他们立下战功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崔乾佑的话后,项羽也没有反对了,因为他也瞥了满脸期待的降将或者是受招安的那些人,这些人确实需要一个战功。
而项羽这一路大军跟高达他们还不一样,高达那里还有不少战功可以捞,毕竟南线战场只是刚刚开拓,而项羽这边的西线战场可不一样了,就只剩下章昭达这么一个拦路虎。
索苞、杜壆等人也就罢了,好歹还有些功劳,等到时候率军凯旋后,在项开面前也可以论功行赏。
可你让韦扬隐、金成英以及他们麾下那千余山贼土匪怎么办,总不至于就这样走一个过场吧,该有的功劳还是要给他们的,不可能事事都让项羽亲力亲为吧。
项羽也懂了崔乾佑的意思,所以他轻咳一声道:“既然如此,那本将便居中指挥吧,但明日一战势必要四座城门一起攻打,让敌军首尾难以兼顾,只是哪位将军愿意领兵马先登?”
听到项羽的话后,众将眼前一亮,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明日之战是项羽这一路最后的战斗了,如果现在还不主动请缨,恐怕之后也没什么机会了。
而韦扬隐和金成英的速度倒是很快,他们二人异口同声道:“末将愿往。”
话音刚落,二人还互相看了一眼。
项羽瞥了这两人一眼,又想起崔乾佑之前所说,这两人身为打家劫舍的山贼土匪,手上大概也有两千多人,那刚好可以让他们负责攻打一处城门,也可以削弱一些他们麾下的力量,而且这两千多乌合之众在经过这一战后,说不定可以磨练成有用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