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暂停兵戈以便于休养生息的中汉朝廷,眼看着无法和平解决藏北问题,被迫命令驻扎咸阳的马宝所部出兵对青海方向的鞑靼土默特部进行打击。
身处拉萨的和硕特大汗也派人对土默特人进行招抚。
经过数月的征战,再加上恩威并施,中汉将领马宝带兵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占领了藏北至青海一带。
只是还未等马宝所部进行休整,便遭到了来自于西面叶尔羌大军的攻击。
由于藏北一带实在太大,马宝需要分兵占据一些重要的军事据点,造成手中的机动兵力不多,在战争的初期极为被动,连马宝的副将焦宏曹也在格尔木河一带阵亡。
马宝闻之大怒,派遣大量的夜不收探察叶尔羌大军的消息。
叶尔羌大军的统帅米尔咱.海达尔在蔡天文的建议之下,将人马回撤,埋伏在东台吉乃尔河中游,利用茂盛的牧草和沼泽地作掩护,将主力暂时潜伏下来。
为了吸引中汉军的注意力,蔡天文自告奋勇,率领三千弱兵在涩聂湖畔扎营,伪装成叶尔羌大军主力的样子。
马宝派出的夜不收很快便探听到“敌军主力”的位置,急着要为战死的副将焦宏曹报仇,不顾部下贺天云的反对,率领精兵数千人进攻涩聂湖畔的叶尔羌大营。
蔡天文率领叶尔羌守军据营坚守,双方大战半日后,米尔咱.海达尔率领精锐骑兵万余人突然冲锋而至,打了马宝所部溃不成军,马宝身受重伤,在部将贺天云的掩护下,才侥幸逃回西宁府,并不得不将败报上奏。
得到消息的中汉朝皇帝张鹿安下诏将马宝降为副将,留在西宁府养伤,其所部残余人马四千余人交由贺天云统领。
为了夺回藏北、打击叶尔羌汗国的嚣张气焰,张鹿安正式任命彭心见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负责驱逐外寇。
彭心见所领人马除了本部的九个骑兵营外,中汉朝廷还为彭心见调集了张都海部骑兵四千人、王辅臣部骑兵三千人、孙思克所部陕西骑兵三千人,并让陕甘宁三省减免三年上贡赋税,为西征大军提供劳役运输,中汉中央朝廷则是从财政中拨款两百万银元用于西征首批军费。
彭心见接到诏令后,当即前往西宁府主持召开了游击将军以上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彭心见向负有侦察之责的贺天云询问道:
“贺将军,你来跟大家说说,叶尔羌就算之前跟咱们在关西七卫有仇,但是他们应该在嘉峪关见识到了咱们的实力,谁给他们的勇气,竟然胆敢继续与我中汉为敌?”
“回大帅,卑职奉命侦察,抓到两名叶尔羌军官,他们已经没有了蒙古人的样子,头戴包头布、面戴面纱,满嘴‘回回话’,语言不通,为了做好翻译,我们不得不在土默特悬赏译者……
听翻译所言,他们的国王深信一位来自于中土的将军,想要趁着我方百废待兴之际谋取好处,自然不会放过藏北这个大好机会。”
“中土的将军?叫什么?”
“他叫蔡天文……”
……
原来蔡天文被叶尔羌边地士兵俘获后,凭借着自己的能言善辩以及较为深厚的学识,很快便赢得了几乎为文盲的叶尔羌边将的赏识,将他推荐给叶尔羌汗国的大汗伊思玛业勒。
伊思玛业勒本身就受困于内部的白山与黑山两派之间的矛盾,外部又有北面的卫拉特准噶尔部的严重威胁,令伊思玛业勒苦于治国无策。
蔡天文为了实现自己“反汉复清”的理想,必须要先赢得伊思玛业勒的信任,竟然不顾自己“儒士”的身份,直接选择皈依了“回教”,赢得了伊思玛业勒的好评。
蔡天文则适时的献上了“以同祖同宗为由,北和准噶尔,东面与中汉国争夺河西走廊和藏北”的战略。
正好此时中汉大军在藏地狂飙急进,很快便占据了面积极其广大的土地,甚至灭掉了曾经不断攻击四邻的拉达克国,并且在拉达克故地建立了西藏都护府,直接与叶尔羌汗国的腹心之地相连。
对于叶尔羌汗国而言,他们已经几乎面临中汉国三面包围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形势恶劣的战略环境,伊思玛业勒决定集中兵力对中汉国开战,希望能够打开一定的缺口。
只是伊思玛业勒所派出的大将海达尔在蔡天文的引导下,再次对中汉边地嘉峪关发动进攻,却被将领张云翼依托于坚固的关墙给击退。
蔡天文便又提出绕道青海袭击河西走廊之后的战略,加上此时土默特传来中汉大军进军的消息,海达尔立刻采纳蔡天文的建议,果然在藏北高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只是海达尔很快面临着和当初刚刚平定青海鞑靼土默特部的马宝一样的局面,那就是兵力分散于各地,手中的主力已经不足一万人。
而蔡天文之前所设想的“一呼百应”的现象并没有发生,由于藏北高原地广人稀,缺乏城郭,老百姓多为蒙古人,他们逐水草而居帐篷,居住较散,信奉藏地佛教。
而叶尔羌大军上下信奉“回教”,对不肯皈依的土默特蒙古人进行打压。
蒙古族百姓不堪其扰,纷纷逃向了远方。
大量蒙古百姓的迁徙离开,使得叶尔羌大军不仅征不到兵员,还抢不到补给。
当贺天云将这种情况报告当众说出来后,彭心见立刻拍板,以贺天云所部为前锋,让王辅臣和张都海两部随后继进,
他亲自率领九营将士跟进,让孙思克带兵押送物资并护住后路。
中汉军这次出兵也全部都是骑兵,行动快速。
为了全歼藏北一带的叶尔羌兵,彭心见让张都海所部长途奔袭前往茫崖、花土沟一带截住敌人退路,令将领蔡元、白光勇带兵封锁敌人的侦察路线,再让贺天云所部出面挑战。
叶尔羌统帅海达尔看到贺天云所部兵少,直接从四周集合了一万余名精兵,在格尔木河河畔与贺天云所部对阵。
正当两部杀得难分难解之际,中汉军大将王辅臣率领的精锐骑兵,犹如杀神一般从侧翼杀至。
(本章完)